APP下载

超市不收现金,谁来考虑老人的不便?

2019-01-12

金秋 2019年5期
关键词:无现金结账现金

前段时间,黑龙江鸡西67岁的谢大爷在超市买了8.8元的葡萄,排队交款时,被收银员告知不收现金只能用微信。大爷一怒之下拿葡萄就走,被保安拿住发生冲突。大爷很生气,“我拿的又不是假币,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最后在保安的协助下,谢大爷用现金完成了支付。

现场视频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谢大爷的委屈与恼怒得到很多人的同情,让很多年轻人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网络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却冷酷地忽略了老年人群体,谁又来考虑他们的不方便?请看本期《金秋争鸣》来自读者的观点。

正方:

张淳艺:这起事件中,老人最终在保安的协助下,用现金完成了支付。不过,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他人介入帮忙,老人又当如何应对“拒收现金”,是继续和收银员争吵僵持,还是索性撂下要买的东西一走了之?

是,主动打电话给有关部门投诉,通过正当渠道进行自我维权。我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超市等经营场所之所以不收现金,往往是出于自身方便考虑,以减少找零麻烦,避免收到假币。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涉嫌违法。

张涛:我觉得老人要敢于对拒收现金说不。法治社会,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对于广大老年人来说,要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试想一下,如果不了解相关法律,不知道拒收现金属于违法行为,老人明知自己有理却说不清,只能忍气吞声,生一肚子闷气。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老年人才能充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歧视老年人和侵害老年人权益的现象才会大大减少。

艳鸣:这些高科技的便利,对于那些不懂科技的老人,其实是变相地剥夺了他们正常生活的福利。他们花了一辈子才熟悉的社会规则,在近年来被快速重建。但对于公共服务而言,应该留下一些资源,来衔接他们的“慢生活”“慢节奏”。毕竟,“未来我们也会老,人们的获得感不该只是年轻人的获得感。文明的社会更该兼顾老人群体,公共服务尤其如此。”

许双福:科技的突飞猛进使我们的生活逐步进入了“无现金社会”,只要带个手机什么都能买。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移动支付很方便,购物、吃饭,网上买火车票、飞机票都能轻松搞定,可这种便利主要针对的是年轻人,对于那些年龄稍微偏大,不会电脑应用,接打电话还在用老人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无现金社会”离他们就有些远,要是真没有了现金支付,就等于将这一部分人拒之门外,让他们在“无现金社会”里寸步难行,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继续。所以说为保障消费者的自主支付选择权、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等偏好现金人群的正常生活,商家应多为老人现金支付提供便利和帮助。

山水:移动支付发展到现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从城市蔓延到乡村,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种出门只需带智能手机的生活方式又安全又方便。要注意了,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无比接近于一人一台,但这个“绝大多数人”,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劳动人口。在劳动人口之外,还有接近五个亿的老人和小孩,占到总人口的35%。(2016年末国家统计局数据)这些非劳动人口,尤其是占总人口比例16.7%的老年人,他们的社会生存技能和知识学习更新频率都已经非常低,对于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网约车、O2O餐饮、共享单车以及移动支付,他们几乎是手足无措的,他们只能困惑地应对这一切变化。“逛菜场”“逛超市”是老年人生活中重要的日常。从数据上来说,老年人依旧是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主力,因此,如果交易规则变了,抛弃老年市场代价还是非常大的。

知雨:在中国境内,使用人民币付款是消费者的权益啊!在几个月前,上海等地陆续有因被拒收现金而屡屡碰壁的老人消费者投诉盒马鲜生。很多老人别说使用盒马鲜生的App了,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有的老人带着子女同行,有的则只好付现金给其他顾客,再由其他顾客帮助用盒马鲜生App结账付款。在年轻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几个操作步骤,对老人来说简直是重新学一门生活技能。移动支付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知识体系范畴。老人可以不去盒马鲜生买东西,交易规则可以改变,但老年人不应该“受歧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直是人们公认和遵守的市场交易规则。对此,央行方面明确表示“拒收人民币现金涉嫌违法”。

反方:

王金娟:在传统文化中,尊老与孝道密不可分。老人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相对困难,作为子女应该多些耐心与关心,多陪伴陪伴父母,教他们使用网络和智能手机,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技术只是‘载体’,背后所体现的是‘关爱与陪伴’。”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包括公交、地铁、社保、银行都会成为“无现金”的目标。尽管学习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对老人们来说很难,但老年人仍然应该试图努力跟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去感受“无现金”消费体验带来的方便和益处,找回自己的尊严和体面,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不在时代潮流方向上掉队。

65岁无锡市民张阿公:在孙女的教学下,2016年底开始使用移动支付。自从学会用手机支付后,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平时的开销上已经好久没有使用现金了,出门身上的现金不超过100元,有时候一个月都花不出去——买东西都是用手机支付,可以避免现金找零的麻烦,也不用担心被小偷盯上钱包。有时候出门可能会忘了带钱,但是一定会记得带手机。现在视力不好,之前也收到过假币,现在手机支付,都有语音提示很方便,不再用现金,宽心了不少。

一竿风月:原来我狭隘地认为“老人不使用新潮的付款手段”,不完全是因为老人真的不会,更多的时候是老人嫌麻烦,或者是优惠补贴力度不够。就拿我身边的这个例子来说,我们超市优惠活动刚开始时,常常是到了晚上来扫码结账,活动名额还有90%多。营业员在结账时给客户推荐,但是几乎所有的老人都说不会用,而坚持用现金结账。但是随着活动逐步开展,大概用了半个月的宣传造势和用户培育时间,效果立竿见影,现在老年人结账时,都会主动问“优惠活动还有吗”。尤其是活动最后几天,超市一开门,大量老年人客户就涌了进来,不到半小时,收银台前就排起了长龙。亲眼见证这些用了一辈子现金的老年人也排队抢着使用扫码支付,着实给我上了一课。

红豆杉:在我的朋友圈里,60多岁的“年轻老人”中,百分之九十的人使用了智能手机,其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占到百分之七十,百分之二十的人不使用“移动支付”。问起原因,有些人说,那玩意太复杂,没人教,也学不会;还有人说,把银行卡绑在手机上,那也太不安全了吧,万一手机丢了岂不麻烦?!总之,他们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使用“移动支付”。

说他们落后,跟不上时代,会被时代的潮流抛弃等等都没有用,事情没有逼到非使用“移动支付”的地步,他们就是不用。我对付这种人的办法很简单,和他们之间的资金来往,一律用“移动支付”来解决。朋友间出去吃饭AA制,大家都用微信转账:红白喜事发红包也在手机上转账;出门旅游,花钱也是转账。

我的一位朋友,坚决不用“移动支付”,怎么劝也不用。有一回,我们需要买火车票出门旅游,他让儿子在网上将票买好,我在付他车票钱时,直接将票款从微信转了过去。当我们见面时,问他转过去的钱用了没有,他无奈地说“你们都用微信转账,我没办法,买东西只好去刷手机了”。

我问他,“难吗”?

他说,“真用起来也没多难,还是挺方便的”。

就这样,一些人在朋友的资金往来中,“被逼无奈”,学会了使用“移动支付”,并且一发而不可收。

事实证明,当时代的潮流滚滚而来时,不管你是否理解,是否学习,最后都会被洪流裹挟而去。与其这样,还不如早点学习,早点投入,享受新事物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猜你喜欢

无现金结账现金
结账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被现金券套牢
基于RFID技术的超市结账系统
只“普”不“惠”的现金贷
无现金时代
无现金时代,安全监管要跟上
无现金社会慢慢来
“无现金城市”
结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