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9-01-12杨立荣
杨立荣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 吉林 132000)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外科手术中,针对结直肠癌症的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手术切除,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当然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术后的并发症,例如术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瘘,胃肠功能紊乱,手术伤口感染等。同时由于术后的护理不到位,恢复时间较长,患者心理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和压抑郁闷等情绪,进一步的延长术后的伤口愈合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味的注重患者的生理层面的护理,从而忽视了患者的内心的情感以及心理层面的护理,从而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抑和心理抵触。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在围手术期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在术后的恢复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一步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科室收住入院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是在(55.43士8.56);观察组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是在(57.13士9.41),两组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选择的标准包括: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结直肠癌确诊患者。③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的其他标准:①具有精神或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②无法配合或者是不具有行为能力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模式进一步的干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入院宣教,人文关怀: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情绪是处于紧张,压抑,忧郁等状态,在入院时,需要及时的给予人文关怀,以及相关的健康宣教,关于饮食宣教,护理宣教,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通过随和的沟通以及富有亲和力的交流进一步的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②心理辅导:患者在确诊癌症或是在得知有癌症的情况下,会出现极度的悲伤以及恐惧和出现心理相关疾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相关行为变化以及情绪变化,做好相关的沟通和交流,必要的话需要及时的进行开导,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③术前指导:患者在术前会出现一定的焦虑以及心理恐慌的表现,表现为担心术后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术中肿瘤切除不彻底等情况,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术前开导,以及相关的手术治疗知识讲解,缓解患者内心的恐慌和不安情绪。
④护患,病友之间交流会:通过护患之间,病友之间进行促进交流会,良好的沟通环境和和谐的氛围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多了一份关心和温暖也会间接的影响到患者的内心情感生活。
1.3 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记录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分析,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评分表,针对术前,术后的相关心理干预以及护理情况进行评分,满意程度分成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所得到的数据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士S)表示,行T检验,若P<0.05,表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两组在住院时间对比上,术后的并发症对比上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0.16±2.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18.63±3.1)天,(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1%明显低于对照组25.70%,(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满意度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人数为38人,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人数为30人,护理满意度为7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结直肠术后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结果显示,在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术后的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上效果显著,从而提高了护理的效果。癌症是人类为之恐惧的一类疾病,人体在得知患癌的过程中,心理会产生恐慌,焦虑,以及对确诊和术中,术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怀疑和害怕,尤其是在术后还会出现担心癌症扩散以及转移等。这就要求临床护理人员在术前和术后都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弥补临床护理注重生理护理过程中忽略的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行为,从而及时的进行干预,在术后的恢复以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