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2019-01-12赵梓涵
赵梓涵
(山西医科大学 汾阳学院 山西 汾阳 032200)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是一种破坏性疾病,会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认知缺陷和生活质量下降。它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被认为是成人长期残疾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人死于脑卒中。它不仅对患者,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脑卒中后早期开始实施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可以加快恢复过程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功能结果也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并降低潜在的昂贵的长期护理支出[1]。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将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方法及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巨大的在受伤后恢复和适应的能力。这种自发性恢复发生在缺血后数周至数月。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就是基于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和可塑性的原理,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改善,残存脑组织的可塑性起着重要作用;脑损伤后在结构或功能上有重新组织的能力以代偿失去的功能,促进上位中枢对运动控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被抑制,从而运动模式能够得到改善,最终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2]。因此脑卒中患者通过一些系列的早期的康复训练,使得大脑的潜伏通路和突触激活,刺激大脑形成发生反应性的突触,促使神经组织再生,代偿已经丧失的脑功能[3]。
2.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
多年来已经开发出旨在改善患者功能和独立性的各种策略和治疗方法。其中有针刺疗法、镜像疗法、约束诱导运动疗法、运动想象疗法、音乐疗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的科技也应用到脑卒中的临床康复治疗中。脑卒中后可能会不同程度的削弱上肢和下肢的运动,这会对患者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寻找新的治疗干预措施是该人群研究调查的焦点。
2.1 针刺疗法
自20世纪70年代史士敏院士提出针灸技术恢复中风治疗意识以来,针灸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日益得到认可。2011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中医临床实用指南(针灸)》中,针灸被列为推荐的脑卒中患者治疗和护理。针刺疗法是祖国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其对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肢体运动功能、躯体感觉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方法[4]。对于脑卒中患者,中国古代人建议早期介入针灸。针灸已证明其对不同阶段的脑卒中患者有效。针灸患肢的方式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使针感直接到达病灶,有效的刺激患肢肌肉神经,改善下肢气血循环,联合康复训练可疏通全身血液、增加肌肉力量,减少肌肉紧张,缓解下肢痉挛从而起到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5]。
2.2 镜像疗法
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也叫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最初被提议用于治疗幻肢痛,现已被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恢复。采用镜像疗法专用镜盒进行上肢和手部镜像训练,在做同样的动作时患者需要控制自己的手,在观察健侧手镜像的同时尽可能地活动患侧手,利用镜像反馈,患者可以观察到镜像中的患侧手可做出同样的动作,给患者提供视觉反馈,让患者的大脑认为他们正在同时控制他们的双手。近年来,镜像疗法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并且对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起到很好的效果[6]。
2.3 约束诱导运动疗法
约束诱导运动疗法(CIMT)是已证实在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中有效的康复策略之一,CIMT也可用于改善偏瘫脑患儿的功能预后。许多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和康复中心已经实施了CIMT以恢复脑卒中后的功能活动。脑卒中患者往往更多地依赖于未受影响的肢体进行日常活动。在CIMT中,患者的未受影响的肢体被限制一段时间(通常每天6小时)以执行运动任务。该疗法可以在家庭条件下进行,这使得CIMT成为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康复策略[7]。对于患有上肢运动缺陷的脑卒中患者,CIMT是有前途的和低成本的康复技术之一。
2.4 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想象是一种精神实践的方法,即运动行为在没有任何身体运动的情况下进行。运动想象疗法是指用于改善运动功能进行的重复运动想象,没有任何运动输出,并根据运动记忆激活大脑中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改善运动功能的目的[8]。有两种类型:外部或视觉,其中受试者想象从外部观察者的角度看自己,以及内部或动觉,其中受试者想象运动的感觉在他们自己的身体。运动想象疗法是一种安全且低成本的技术,运动治疗不需要特殊设备,在接受专业培训后,患者或其家人可以在家中轻松完成。这种疗法还可以增加患者的功能状态,鼓励参与,促进持续治疗和护理,并减少长期康复的中风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运动治疗既符合成本效益又具有临床疗效,可以恢复脑卒中后继发偏瘫患者的功能。研究表明,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9]。
2.5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增强加了人们对中风后通常严重受损的声音感知和音乐感官体验的认识。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康复领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基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音乐疗法利用音乐独特的生理、心里作用,使患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特殊设计的音乐行为体验音乐,达到消除心里障碍,恢复或增强心身健康的目的。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记载了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角、徴、宫、商、羽五音称之为“天五行”[10],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学者的关注。五行音乐疗法在精神障碍或心身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是一种基于遗传的创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研究表明,基于音乐的锻炼项目对脑卒中患者的情绪状态有积极的影响,并且当运动康复治疗伴随丰富的声音环境和体验性音乐时康复率会更高[11]。音乐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在脑卒中康复治疗方面的一些机制及效果尚不明确,未来有必要继续研究及推广,促进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全面有效地进行。
2.6 其他
此外,还有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如康复机器人疗法,康复机器人领域最近急剧扩大,机器人治疗的使用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更频繁地出现在临床环境中。将机器人纳入卒中康复的两个主要原因是增加康复治疗而不需要额外的治疗师,并提供优于传统治疗的治疗。迄今为止的证据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机器人辅助治疗具有相似或适度的益处。随着新设备变得更加复杂并且确定了最佳的机器人康复训练,可以实现机器人治疗的优异结果[12]。虚拟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游戏系统创建一个模拟模型,提供参与者环境是真实的感觉,并允许与计算机创建的动态环境相互通信。这些系统提供了通过创建刺激和娱乐环境并确保兴趣和动力来使用基于任务的技术的机会。在提供诱导神经可塑性所需的运动强度方面优于常规康复方法。但是,由于VR系统的成本很高,很难使用这些非实用的设备。运动控制的视频游戏已成为物理治疗的一种日益普遍的辅助手段,并显示出可行和有效的卒中后治疗选择的可能性[13]。
3.结语
积极采取措施干预脑卒中后的各种后遗症,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调动患者康复的积极性,而且对其回归正常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刺疗法、镜像疗法、约束诱导运动疗法、运动想象疗法、音乐疗法等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和效果已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得到证实。脑卒中患者的家属或者护理人员尽可能早地参与决策和治疗计划。然而支持脑卒中康复的神经生理学往往很难确定而且干预措施往往很复杂,要寻找更有效更简单的治疗方法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的探索。希望每一个患者都能在康复治疗中取得显著的成效,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