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规模养殖场奶牛、肉牛的协同发展研究

2019-01-12何光武

中国乳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奶牛场牛场交配

文/何光武

随着乳品企业乳制品加工的不断升级,生鲜乳收购质量标准也逐渐与欧美接轨。为了达到标准,奶牛场需要增加投入,提升生鲜乳的各项指标,但由于饲料成本、人力成本和环保压力的不断攀升,而奶价偏低的现状,奶牛场利润微薄,发展举步维艰。奶牛场想要改变现状,需要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新疆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具有独特的奶牛、肉牛养殖环境,规模养殖场采取奶牛、肉牛协同发展的模式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模式。

1 肉牛养殖现状

1.1 放牧饲养

牧区饲养以放牧母牛为主,采用同时饲养公牛的自然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犊牛饲养4~6 月龄后出售以增加收入。该方法具有养殖成本低,对饲养人员要求不高等优点,而缺点是无法大规模和体系化饲养,也很难保持品种优良,在预防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时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这种饲养方式对牛肉品质也有很大影响,牛肉品质位于中低档,无法进入高档市场销售,最后导致牧场经济效益受到限制。因此单纯依靠放牧饲养肉牛很难满足市场要求,规模化饲养势在必行。

1.2 圈舍饲养

1.2.1 自繁自养

自繁自养是指饲养肉牛品种的母牛,以人工授精方式获得犊牛。该方式的优点:一是可大规模饲喂,对品种有很强的控制,可实现良种优化目标;二是各种疫苗可按时接种,传染病可有效得到防控;三是所产牛肉安全性高,品质好,容易进入高端市场。缺点是饲养成本高,所产牛肉如不能进入高端市场,利润几乎为零。

1.2.2 外购小牛饲养

外购小牛饲养,是指到牧区购买犊牛饲养。优点是小牛成本不高,可以批量采购。缺点:一是可以批量采购的小牛多是牧区几经转手才到市场的,存在患病的可能;二是牧区品种一般,多是自然繁育,无法实现良种优化;三是牛肉很难走向高端市场,养殖效益一般;四是规模采购受季节限制,需要大量人力,很难监管,容易出现经济问题。

2 措施与建议

鉴于新疆肉牛存在的以上问题,建议采用的措施主要为规模奶牛场发展肉牛养殖,带动规模肉牛的发展。

2.1 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混用

在正常情况下,奶牛场淘汰率应为20%,母牛在产犊后45~90天发情后全部采用性控冻精。根据牛场生产计划,第二年需要多少母犊就采购多少性控冻精,因为配种成功比例要大于生产计划的5%,以保证母犊的出生头数。完成来年生产计划后,即90 天以上未人工授精配种成功的母牛用品种优良的公牛(建议西门塔尔)自然交配,并作好记录。凡是公牛自然交配产下的犊牛,不论性别只做育肥牛处理。

配种公牛只能用2~3 次,检疫合格后就屠宰销售,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治两病(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的传播。另一方面可大幅提高母牛的受胎率,缩短胎间距,提高365 天以内的产奶量,并减少了母牛因久配不孕的淘汰率。

自然交配产下的犊牛因采用肉牛品种的父本,产下的犊牛经济效益要远高于荷斯坦奶公犊。将同一头母牛产后久配不孕淘汰和产后120 天自然交配成功受胎的两种情形相对比,采用自然交配成功的母牛的产奶量要比淘汰的母牛多约9 000 kg(365 天的产奶总量),并同时多产出了1 头有肉牛血统的犊牛,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3 000 元,间接效益是降低淘汰率,即有更多120 天以前人工授精失败的母牛可采用自然交配,这不仅保证了365 天以内的产奶量,还能产下经济效益更好的混血肉犊牛在市场上平价销售,实现“以规模奶牛带动规模肉牛”的目标,从而实现奶、肉共赢。

2.2 饲养管理

2.2.1 分群管理

奶牛应根据年龄采用分群管理,如奶牛可分为犊牛(0~3 月龄)、小牛(4~8月龄)、青年牛(9~15月龄)、育成牛(16~20月龄)、后备牛(20~25月龄),干奶牛和泌乳牛。

2.2.2 采用卧床

奶牛场一般采用颈枷和卧床饲养奶牛,该方法的优点是奶牛可单独采食、单独休息,卧床可降低乳房炎的发生。缺点是成本高,对母牛束缚,另外硬化地面和刮粪板对母牛的伤害也非常大,会发生滑捯摔伤以及蹄病。

2.2.3 运动场和圈舍地面铺垫秸秆和牛粪

夏季母牛采用全天在运动场上饲喂。冬季运动场可铺上50 cm厚的碎秸秆(建议粉碎的棉杆),以避免蹄病的发生。晚上奶牛进圈,圈舍地面铺垫20 cm的干牛粪。干牛粪要每2 天铺1 次。到牛站立的地面低于采食地面15 cm时就清出1 次,再次铺垫,如此反复直到来年春暖母牛可在圈外过夜为止。

2.2.4 注意抗寒防暑

冬季圈舍要有天窗通风,圈舍温度保持在-5 ℃以上。冬季圈舍内的奶牛饮水需要使用饮水器加热。运动场要有夏季凉棚,凉棚顶面应可以隔热,不能只使用单层彩钢瓦。夏季需要把晒干的牛粪收到专门的防雨棚下以准备冬季铺垫牛圈,以初步实现把夏季的“温度”留到冬季用。

2.2.5 定期蹄浴

要培养母牛进出圈走通道的习惯,以便于定期蹄浴和疾病治疗。

2.2.6 其他

圈舍的机械要配套,并有专人定期维护,此外必须有备用机械,做到一用一备。发电机要求随时能用。

2.3 疾病管理

目前牧场在疾病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多数奶牛场的奶牛是在亚健康状态下产奶繁殖,兽医为奶牛被动忙碌,无法预测哪头奶牛会出现问题。往往是1 头病重的奶牛,耗尽兽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结果还是被动淘汰。而解决办法是变被动为主动,即牛场的记录员和兽医采用联合工作模式,即牛场的记录员要在兽医的要求下做好记录工作,方法如下。

记录员从犊牛出生当天开始记录,把犊牛从生到死期间内兽医要为这头奶牛做的所有工作都记录在相应的日期上,并在前一天通知兽医,当天督促完成。牛场兽医完成当天工作要向记录员报告,记录员要记录下当天的情况,并要求兽医签字,起到监督兽医工作的作用。牛场兽医要以防为主,治疗小病,大病小治,形成工厂化管理。

例1:犊牛在2018年1月1日出生,要对犊牛做出是否留为后备母牛的决定,一但定为后备母牛,便要开始作后备母牛记录,建立奶牛档案,要有父本的编号和母本的简介,并详细写出:2018年1月7日去角,2019年12月检查子宫发育是否正常,2019年6月观察发情,进行配种,配种后观察60 天后是否有返情,有则重新进行配种,无返情则在45~60 天内订胎,再150 天后进行直肠孕检1 次,订胎260 天后的如果正常母牛即可在订胎260 天后进产圈。

例2:产后奶牛需要饲喂温盐水溶化的益母草颗粒,可使母牛快速恢复体力。子宫放泡腾片,检查胎衣是否脱离,产后第3 天再放泡腾片消炎,同时5 天内给产后母牛肌内注射抗生素消炎,产后10 天进挤奶厅,45 天观察发情,同时静脉输液补钙1 次。如果产后90 天后没有订胎,采用公牛(肉牛品种)自然交配。

2.4 人员管理

人员不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10 个人的工作要有11 人干,做到人员有备用。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量累计不要超过6 h。养牛是一种需要细心的技术工作,人员待遇要高,只有高待遇才能有高素质人才,不能贪图便宜用低素质的人。

3 小结

当前奶牛场和肉牛场的主要产品是牛奶和牛肉,不应以炒种和走高端路线作为新疆规模牛场的发展方向。产品要以立足牛场能得到利润的平价销售为初级方向,形成立足低端,展望中高端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奶牛场牛场交配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贡嘎钩蝠蛾交配及生殖力的研究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