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育中提高中职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

2019-01-12梁超杰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弹奏乐曲钢琴

◎梁超杰

一、中职学生钢琴教育中缺乏音乐素养培养的现状及原因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中,钢琴是学生的必需课程。但目前的钢琴教育一般只注重技巧的训练,以考级为目标,不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忽视基本乐理知识的训练,导致学生考完了钢琴十级也不见得就真的喜欢音乐。

究其原因,首先是大多数钢琴教师是在应试教育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中成长,对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学习不够,沿用学校所采用的应试教育方法进行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其次,是家长们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过于片面。很多家长认为学钢琴可以获得一技之长,带有一些功利性的心理因素在内,把培养孩子学习钢琴变成了攀比面子的事情,没有跟孩子沟通,没有全面地去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意愿。这使孩子觉得学习钢琴枯燥无味,甚至产生了对学习钢琴的恐惧心理;再次,是低龄的中职学生受到过于专业化的训练,学生没有事先了解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所弹奏作品的背景故事、风格以及所需表达的情感就被要求去盲目练习,这使得很多觉悟能力不太高的孩子对学习钢琴失去兴趣。

二、将音乐素养教学融入中职学生钢琴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钢琴常识来激发中职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钢琴常识是钢琴兴趣的载体,有趣的钢琴知识和音乐常识会使中职学生乐在其中,并长久保持注意力。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音乐素养知识、音乐家们的生平故事这些内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适当地加入音乐的历史故事来增强乐曲的趣味性。根据调查,在所有学科领域里,讲故事和朗诵都是增长见识和激发兴趣的最好办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钢琴历史,出现了非常多优秀的钢琴家,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生平故事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意志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适时地引入相关音乐历史进行授课。比如,学习贝多芬作品时,跟中职学生们讲讲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故事,简述下贝多芬在耳朵变聋后,情绪压抑备受精神折磨的情况下还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这可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贝多芬,了解他的音乐创作特点和表现风格。这些钢琴常识对学生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提高和作品演奏表现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寓游戏于教学之中

从生理方面角度来看,中职学生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在大脑方面均还没发育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差。面对长时间单调的音符和枯燥的手指训练,他们很容易疲劳或者产生厌倦情绪。

游戏,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讲解音乐素养基本知识、弹奏方法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兴趣学。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中,游戏就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比如,我们在开始教学生识谱时,可以在地上画好五线谱(五条线),告诉中职学生所在不同线间位置所代表不同的音高,通过“老师唱或在钢琴上弹,学生找”的游戏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从而使枯燥的乐理知识活跃起来。

(三)培养中职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中职学生进行音乐授课教学时,首先要给予学生自主充分的参与机会。教师们要尽可能地调动中职学生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知识。由于不同人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感受并不一样,只要学生觉得自己的动作和表现符合自己所弹奏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师就不要给出一个唯一的答案。

想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创造能力,先要树立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让他们善于用发散思维去看待问题,并对生活中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要培养中职学生敢于对自己或别人演奏的作品发表观点,说出自己的感受;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想象,去创作。不要认为学生所弹出来的就是乱弹,或许在他们弹奏出来的旋律整理起来就会是一首优美的作品。

(四)通过四手联弹增加中职学生在学习钢琴中的趣味性

四手联弹——弹奏的形式是由两个学生坐在同一台钢琴上,俩人合作弹奏的,需要双方细心密切配合。在弹奏过程中,无论哪一方弹错音都会造成演奏作品的失败。所以,两个学生时刻都要把握好节奏,在弹奏时树立与伙伴共同表现音乐的合作意识。四手联弹作品的弹奏技巧和乐曲的难度是有所简化的,难点不再是集中在一个人的弹奏上,而是需要两个学生一起合作,将节奏达到协调统一,乐曲旋律的表现、音响效果也要和谐一致,特别要注意两个人的主次变化,相互交换、呼应对答,和音量上的力度强弱控制以及踏板运用,所以两人在合作时,要淡化个人表现,但是这种淡化不是削弱,而是为了更好地配合、更好地表现音乐。

四手联弹——这种两人四手合作的演奏形式,不仅丰富了钢琴的演奏形式,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加入四手联弹乐曲练习,可以使中职学生在节奏、乐句、和声、和弦的处理上更加注意,要演奏效果更好的相互协调统一,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要重视四手联弹这种艺术形式在中职学生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四手联弹,两人四手合作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能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对钢琴的兴趣。

(五)引导中职学生对美的感受

鼓励学生听各种曲子,不要局限在中职学生音乐教材。各种音乐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可以让他们对音乐始终怀有好奇心。学生会对生动形象的、具体化的、直观的对象产生兴趣、萌生美感。我们可以通过播放或弹奏《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等,这种带故事性的曲子,引导学生把脑海里浮现的画面用言语表达出来,让他们体验自己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

当学生反反复复听乐曲时,慢慢感受到音乐的旋律后,会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随后身体会反射产生出一种很强烈的想要表现的欲望。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一特殊的情感表露,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美的感受进行思维加工,把脑海里浮现的画面用言语或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来,让他们体验自己对音乐美的理解,逐渐具备审美的能力。比如,我在授课时让学生听完《小海军》音乐之后,我用启发式的方式让学生说下听完音乐之后感受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踊跃举手,有的说:“听完了音乐之后,我想去当海军,保卫祖国!”这是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崇拜。还有的得意地说:“听完了音乐后,我浑身都是劲,很想使出来!”这是感受到了音乐里的强弱力度的……一千的学生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感受和想法。这种引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

(六)指导中职学生对作品的分析

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和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不用时期作品的音乐风格、结构特点,让学生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创造风格和时代背景,从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如果钢琴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不深刻,那么对乐曲的理解就不能升华到理性认识,演奏出来的乐曲就缺少感染力和征服力。钢琴演奏需要手、眼、脚的熟练配合,还需要演奏者进行精密的思考。不同的人演奏出来的乐曲音乐效果差别很大,有的学生能把乐曲弹奏得清晰悦耳,有的学生弹奏的乐曲总是让人感觉缺少了什么,还有的学生弹奏出来的乐曲跟原本的风格有很大的区别。仔细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都是钢琴演奏者没有对演奏的音乐作品进行认真了解,没有认真地去了解音乐的风格和表达的思想内涵。这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钢琴的时候需引导学生对作品先进行分析,再去练习,这样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透彻。

三、因材施教

中职学生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如果一律采用同一模式进行钢琴教学,学习的效果并不佳。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钢琴水平来教学。比如,外向、开朗型的学生,精力比较充沛,特别是刚刚接触钢琴的,在课堂上表现特别活泼、思维敏捷、好奇心强,但这类学生一旦在学习中遇到连续几次不成功的弹奏,就会耍小脾气。对于这种情况,要让学生自己先静一静,深呼吸稳定下情绪,千万千万不能大声地批评学生。这时要一方面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保持热情、进取的学习情绪。而内向、害羞型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安静、能静下心、肯动脑、有耐性,有很大的潜力,但是这些学生在思维上不如外向型的学生那么灵活。对待这些学生,老师千万千万不能说打击他们信心的话。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发现,内向型的学生虽然练习的进度会比较慢,但掌握知识很扎实,学习情绪比较稳定,可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对其他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作为钢琴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性格及能力,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结论

在中职学生钢琴教育中,提高音乐学生的素养对提升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日常教学中,不应只盲目地进行技能培训。

在提高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途径上,可通过利用钢琴常识来激发中职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寓游戏于教学之中,培养中职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四手联弹增加中职学生在学习钢琴中的趣味性,引导中职学生对美的感受,因材施教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师应当采用与中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多给学生合作的机会,交流的空间,让中职学生们共同分享快乐。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学生更多快乐,让中职学生们真正地从内心喜欢学习音乐、喜欢钢琴。

猜你喜欢

弹奏乐曲钢琴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交响曲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父与子
纸钢琴
钢琴
悲伤的乐曲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