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川区农村学校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9-01-12冯玉霞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弟子规国学内容

◎冯玉霞

“宁静致远”“和为贵”“天人合一”是经典国学中的三对关系,即人与自身内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国学在处理关系时,注重其中的和谐性,这也是当今时代的总趋势。国学经典是指向如今社会发展的一束光,而当今社会为这束光铺平了路。我们可以借国学经典的光,让孩子走稳每一步路,将传播国学经典的方式,由学校走向社会,构建出小手拉大手的全民性文化工程。国学经典朗读活动不仅适应社会的发展,还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很多学生家长陪伴孩子加入到了国学经典的学习中。

平川区于2017 年12 月研究制定了《平川区农村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编印了以《弟子规》《三字经》和新课程小学阶段必背古诗词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并迅速在全区农村学校启动了以诵读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与此同时,各学校筹备成立了经典诵读研究小组。课题研究工作和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同步启动,在全区农村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实践活动。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和解读

1.经典,英文名classic,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完美的作品。

2.国学经典,指那些浓缩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特别是传统道德品质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籍。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中庸》《论语》《孟子》《庄子》《诗经》等。

3.经典诵读活动是指充分运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合理地吸收经典国学知识,从而为学生之后的生活、就业提供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素养获得提升,他们独立思考和品味国学中的内容,提升对于国学阅读的兴趣度,进而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做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好公民。

二、研究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不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的前提下,结合农村教学实际,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小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吸收国学知识的精神养料,进而将学到的国学经典知识,内化为自身成长的信念,并将之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充分发挥国学经典的最大作用,让小学农村的教育发展更具有内涵。

(二)具体目标

1.各年级学生在学好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二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的部分内容(共1000 字内容),以及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等;三四年级学生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的大部分内容(各720 字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2.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诵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知识储备,并以此锻炼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内容的质量。课题组将致力于科学的诵读方法、科学的记忆力训练方法的总结和研究。

如何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和学校的德育日常活动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学经典诵读的育人功能是课题组要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设想和措施

1.统筹安排,各方保障。目前来讲,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条件并不优越。一是国学经典相关图书的藏书较少;二是教学时间的安排问题。由于受老旧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安排比较紧张,可供灵活安排专门用于读书活动的时间并不充裕,需要学校通盘考虑,做出合理安排;三是与其他课业负担以及学校其他各项教育活动之间的协调和统筹安排问题。

2.合理安排时间。对于经典诵读活动,每个学校可以在安排每天早课前,也可以每周安排专门的时间。比如,平川区大水头学校,每周二下午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平川区育才小学,把国学经典诵读安排为学生的家庭作业,每天让孩子背诵几句,第二天进行检查。

3.巧用比赛,点燃学生国学学习的热情。比如,2017 年,平川区四矿学校开展了“诵读中华经典,寄情四季诗篇”经典诵读活动;平川区王家山小学喜迎十九大“传承经典,追梦书香”庆国庆经典诵读比赛;平川中学举行“传承经典、诵读美文”元旦诵读比赛。

4.教授学生正确的吟诵技巧。学生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在具备一定的诵读能力外,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吟诵能力。在学生学习古诗词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体会或是感情,用动作和表情,诠释诗词中的情感,还可运用音乐营造朗诵氛围,增强整体的意境感,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猜你喜欢

弟子规国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垂”改成“掉”,好不好?
弟子规
弟子规
主要内容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