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友兰人生境界论对当代青年婚姻选择的启示

2019-01-12荣越鹿林黄高彦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冯友兰婚姻生活功利

荣越,鹿林*,黄高彦

(1.河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1*.河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1464)

1 冯友兰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及其人生境界论

哲学作为人类反思的学问,注定随着反思的深入发展而最终指向人自身,反思人的存在、生活和发展方向,反思人生的价值、意义和生命追求。因此,任何哲学其最高的层面无不涉及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无不内在地蕴涵着人生哲学,反映着哲学家自己的人生观。对于“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一问题,冯友兰曾强调:“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1]客观而言,作为中国哲学家,冯友兰的哲学探索和创新的道路,特别是他的人生境界论的提出,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1915年,冯友兰考入了当时中国唯一一所开设哲学系的学校——北京大学,初步走上自己的哲学之路。1918年毕业后,经历了一年的教学生涯,1919年就再次考取官费资格赴美留学,并在胡适先生的建议下选择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自己的哲学学习。留学美国继续深造,冯友兰和西方文化有了直接的接触,美国在一战之后出现的繁荣和富强使来自贫弱、落后的中国的他对中西文化矛盾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最初,他认为西方同中国比较起来之所以比较优越,根本在于西方有了近代自然科学。但通过深究,他发现还需要在哲学土壤中寻找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自然科学的根由。为此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中国为何无科学——对于中国哲学之历史及其结果之一解释》。在此文中,他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中国所以没有近代自然科学,是因为中国的哲学向来认为,人应该求幸福于内心,不应该向外界寻求幸福。”[2]冯友兰由对中西文化矛盾的深入思考转而探索其深层根源,并最终将一切问题归诸人生问题,佐证了任何真正系统的哲学家所必然经历的哲学研究规律,而他也正是由此成为了真正具有独立见解的哲学家。尽管当时对中西文化问题依然存在着多种观点,他强调在人的本性上,存在向内和向外两大派别,但向内并不单纯地代表东方,向外也不完全地代表西方。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心思想,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不能简单地由地域划分。显然,冯友兰对中西文化问题的独立思考,突破了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虽然相比之下还不太成熟,但毕竟显示了他作为哲学家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的出场。当然,更需要指出的是,他根据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写成了一部书,当时名为《天人损益论》,后更名为《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不仅如此,冯友兰还强调:“真正的哲学总是对于宇宙人生的道理有一点了解,有一点体会,尽管他的了解、体会或许偏而不全,但他所说的是他自家所真正见到的东西,并不是抄别人的,那就有一定的价值。”[2]从冯友兰的这种哲学观不难看出,他之所以成为哲学家,就在于他对宇宙人生的道理有了自己的了解和体会,而人生哲学则构成了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他的特殊的人生观或人生境界论就是他的人生哲学思想的精髓。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及其精髓人生境界论,之所以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于他通过留学,博采众长,在融合中西哲学精神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新理学,他正是运用这一新的哲学理念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哲学中的各种深层问题才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冯友兰的《新原人》就是运用自己的新理学来阐明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的,是《新理学》这一“总纲”中关于人的论述的展开。正是在这部著作中,冯友兰详细地提出了“四境界说”,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境界论。

人生境界论的核心观念在于强调人对人生意义的觉解决定着其人生境界。冯友兰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类人们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是最值得回答的。而在中国,从五四时代以来,这类问题也一直为人们所追问[2]。为了阐释人生的意义,冯友兰在《新原人》开始就探讨了“意义”问题,在他看来,某一东西的性质是客观的,而其意义在于人们对它的了解,“各人有各人的了解,一个东西对于各人有不同的意义,可以各行其是”,不仅如此,“人对于事物有所了解,而又自觉他有所了解”[2]。在他看来,“各人有各人的人生,不能笼统地问:人生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因为人生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意义”[2]。在全面阐释“意义”及“人生意义”的基础上,冯友兰提出了他著名的“四境界说”,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冯友兰的“四境界说”的提出标志着他的人生境界论和人生哲学思想的形成。人生境界论是他的新理学思想在人生哲学问题探索上成功运用的结果,从此为中国人思考人生问题开启了一个新的思维视域。

冯友兰的新理学本质上是以新实在论为思想背景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但他又融合了一种直觉体会、内心修养的方法(如程颢)和穷神知化的理性思考方法(如张载),因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理性主义特点。冯友兰的最高境界虽然包含了神秘主义,但其方法确实是强调理性主义的,在这一点上他的学说可以说结合了程颢和张载。尽管新理学在本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但正如秦英君所说:“新理学思想代表了中国现代哲学理论思维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它既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一种尝试,又是对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可贵探索。”[3]冯友兰的这种尝试和探索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应当有客观的评价,特别要看到它的积极价值和意义。众所周知,冯友兰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他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新来看待和诠释中国的传统哲学,并最终推出了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但对于人生境界论,他本人依然比较厚爱,特别是晚年又回归到20世纪40年代的立场,重新肯定了关于四种境界的思想[4]。事实上,尽管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属性,但它对我们思考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所具有的理论启发意义是不容忽视和否定的。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不能轻易地否定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而理应从中汲取关于人生的智慧和启示,更好地指导我们现实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意义探索,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2 四种境界的人生与婚姻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作为人生哲学的一种重要理论,为人们思考和解决人在一生中所遇到的种种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譬如婚姻,在整个人生定位和生命追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婚姻问题实质上是人生问题。人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与婚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按照人生境界论,人对爱情、婚姻意义的认识同样取决于人的觉解,而对觉解程度不同的人来说,其意义注定截然不同。因此,婚姻问题更是一个受觉解程度高低决定的人生境界问题,不同的人生境界实际上决定着不同的婚姻生活、婚姻幸福美满程度和婚姻境界。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所阐明的四种人生境界,在具体的婚姻选择和婚姻生活中实际上必然促成四种不同境界的婚姻生活。

2.1 自然境界的人生与婚姻

人生起源于觉解,还没有觉解的人属于自然人。平常情况下,每个人作为人,拥有社会生活,看似已经是一个人,但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如果没有觉解,他就无法使自己彻底地超越动物层面而存在,自觉地开启自己的人生旅程。冯友兰指出,能够自我觉解或较高程度的自我觉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然而,如果人只是按照流程、顺应常规做事,并没有实现自我内心的觉解,那么,他所做的事对他来说就没有价值。顺应本能,遵从自然,这就是人生境界论中的“自然境界”。处于自然境界中的人,并不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拥有自主的理解,他们机械地生活着,所学所见即所知,对于身边的事物只有表面意义上的了解。他们基本上庸庸碌碌地活一场,生活可能充实得理所当然,却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活着的意义。本能、模板、习俗等是他们生活的范例,他们也“乐在其中”,从不独立地去看、去听、去想外面的生活。在冯友兰看来,这种不著不察的自然境界是最低层次的人生境界,甚至无所谓境界可言。

自然境界的人生决定着自然境界的婚姻。对于处于这种境界中的人们来说,婚姻不过是自己平凡人生的组成部分。这样的人,其生活就像是一条编辑好的程序,到了年纪,具备了其他外在条件,自然应该向其他人一样,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他们的婚姻状况往往稳定而持久,却并不是因为善于经营婚姻和爱情,而只是因为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停留在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层面上,没有自己独立深层的思考,长辈的一两句话就能让他们放下心中对对方的矛盾而选择继续维持哪怕仅仅是表面上的婚姻关系。对于未知领域的不适应让这类人极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一个好的、合适的伴侣可以帮助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反之则很可能使他们堕入深渊。当然,简单是福,知足常乐,自然境界并不意味着不幸与可悲,我们每个人也或多或少地会有处于自然境界的情形。只能说,这一境界中的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过分被动罢了。

2.2 功利境界的人生与婚姻

人的觉解首先表现为自我觉醒。人的自我觉醒的标志是对自己作为个体存在或肉体存在的觉悟,正是有了这种觉醒和觉悟,人才会在此基础上萌生对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社会物质环境和条件的自觉追求,这就使人进入功利境界。功利境界的人首先意识到他自己的存在,他为自己做各种事。冯友兰指出:“在功利境界底人,其行为都有他们所确切了解底目的。他们的行为的目的,都是为利。”[5]当然,功利境界并不是一个不值得追求和尊重的境界,它有自己的合理性,此境界中的人出于利己动机为自己做事,并不意味着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做事的结果也可能有利于其他人,但是其动机却是利己的。身处功利境界的个体摆脱了对周围事物的机械模仿,认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个体性,从而开始有目的地思考、行动。不过,这是“觉解”的最初形态。此时,他们还没有将个人行为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只是单纯地出于利己的目的而行动,他们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开始主动传达自己的想法并试图通过个人努力将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并不必然地“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利益,更长远的目光可以让他们做出一些“互利共赢”的选择。为了达到一定的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他们甚至乐意接受社会规则的制约,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功利境界的人生决定着功利境界的婚姻。处于功利境界的人们对待婚姻,会更多地考虑婚姻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无论是直观的彩礼、份子,还是深层的对方的人脉、家境,亦或是对于传宗接代的追求,都是他们看重的因素。然而,剥开华丽的外衣,他们眼中的婚姻和爱情缺少真情实意,彼此的行为简单地被区分为“有利”和“有弊”。然而,他们那些看似简捷有效的行为分析,实则是将人这种“高等生物”低级化。功利境界的人以逐利为乐,因为他们的欲壑难填,导致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到头来却总是不遂人愿,草草收场,婚姻生活成为世俗功利意图的牺牲品。

2.3 道德境界的人生与婚姻

人的真正觉解是从社会关系中了解到自己的社会性存在,认识到自己是社会和集体的一份子。冯友兰强调:“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1]冯友兰称这种人生境界为道德境界。人身处道德境界,意味着人意识到社会的存在,觉解到自身的存在是属于社会整体的一部分,也正是由此他能够站在更高的立场上为全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这类人在物质层面上依然只是一个个体,在精神层面上却已经超脱了个体而通观社会利益全局,成为了一个“大我”。当然,并不是说道德境界的个体都有着超出常人的能力、出身、境遇而能成就一番伟业,成为伟人。这些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积极的能量,就在于他们的行为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或者说具有崇高的道德意义。

道德境界的人生决定道德境界的婚姻。“道德境界”的婚姻自然与“道德境界”的人相匹配,即夫妻二人都找到了自己相知相爱的另一半,能够彼此尊重,不离不弃以至白头偕老,他们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妇。日常生活中,夫妻双方可能并不会在彼此身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但这绝不是爱情的缺失,而是出于对大义的追求。他们之间可能也会产生矛盾,但却不会无法调和,彼此真诚的沟通和本来就深入的理解很容易帮助他们破除不和,实现天长地久。道德境界的人目标远大却也懂得安于本心,追求理想的同时也懂得享受当下。只是过分地弱化“自我”而强调“集体”,强调家庭团结,可能在某些意义上也有些违背了生命的本来意义。

2.4 天地境界的人生与婚姻

人的最高觉解是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存在。冯友兰指出:“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1]这一最高的境界就是天地境界。客观而言,人不仅生活在社会之中,而且生活在宇宙之中。作为宇宙的一员,作为“天民”,人不再仅仅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来看待自己的行为,来评判自己行为的意义,而是从宇宙的高度,从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探究自己行为的意义。作为“天民”,他的行为始终着眼于宇宙,他实现和维护的是宇宙的利益,而不再仅仅是社会的利益,促进整个宇宙的发展成为他的最高价值诉求。身处这种境界的人,超越了人类这一“物种”,始终能够超越地引领着大集体,引领着整个人类向前发展。而且严格地说,他们不是简单地寻求自己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天人合一”境界,不再局限于人类的立场,而是站在“高维生命”的立场上,超脱时间、空间却又立足于现实,追求宇宙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天地境界是道德境界的超越形态,它本质上依然属于道德范畴,但它不再局限于任何国家、民族或社会意义上的道德,而是从宇宙整体,从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来体验和把握的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的人生决定天地境界的婚姻。对于天地境界的人来说,现实世界里基于一定国家、民族、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法律制度特别是婚姻法而结成的婚姻关系,就具有了比较有限的意义,而他们从根本上是从人与天地万物、与宇宙的关系来看待婚姻关系的,他们既超脱了功利境界的利益交换,也不拘泥于道德境界的举案齐眉,而是彻底实现了彼此之间的生命共通,使夫妻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成为促进宇宙整体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如果夫妻双方均达到了天地境界的人生,那么,他们必然拥有至高无上的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3 人生境界论与青年婚姻选择

冯友兰融贯中西人生哲学思想,立足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变革的潮头,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生境界论,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觉解、人生定位和生命追求决定着人生境界的高低,也决定着婚姻境界的高低,而真正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只可能属于真正具有崇高境界的人。然而,无论在什么时代,人的觉解程度总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因而实际上处于不同境界的人,在现实的婚姻选择中,注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从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人的思想解放越来越彻底,他们基本上已经突破了传统封建思想的钳制和传统家庭的束缚,不再受制于父母长辈的传统教诲而表现出越来越鲜明的个性,因而在婚姻问题上也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性。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在西方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青年在人生定位、生命追求以及婚姻选择上,容易过分追逐世俗功利、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而忽视对对方的尊重和关爱,遗忘了真情,不能全身心地追求和享受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

目前中国普遍的婚姻家庭状况不甚良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婚姻大龄化。“剩男剩女”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媒体和学者的重视。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绝对“剩男”数量连年攀升。不同于“剩男”问题简单的比例失调,“剩女”问题则具有更复杂深层的社会原因,性别定位的转变、事业型偏好、狭小的生活交际圈、“高不成低不就”的错位心理等,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当代青年女性的婚姻困境。二是婚姻忠贞观缺失。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摆脱旧思想束缚的过程中,人性丑恶的一面也随之暴露:“二奶”、“小三”、卖淫嫖娼等现象开始愈发严重,在沿海发达城市尤甚。伴随着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大城市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家庭内部夫妻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而与陌生异性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多,见异思迁现象随之增加。显然,更少的夫妻交流和更多与其他异性的接触都是导致婚姻忠贞观错乱和缺失的推手。三是离婚率持续走高。近年来通过婚介相亲活动而闪婚的人数持续走高,由于婚前缺少了解和磨合,性格不合、婆媳难以共处、生活习惯不同甚至家暴行为等因素愈发成为破坏婚姻的罪魁祸首,为离婚埋下隐患。总之,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过渡期,整个思想文化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婚姻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现代社会思潮的冲击,多数青年从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却没有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思想道德观念,更没有超越世俗功利思想的纯粹崇高的道德追求,因而经受不住各种利益的诱惑,满足于一时的感官享受和情欲,将婚姻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合得来就相处,合不来就分手,结婚离婚过于随便,造成现实中许多不幸的婚姻生活。

如果依据冯友兰人生境界论的说法,那么,不难看出,从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以来,个人逐渐摆脱封建旧思想的束缚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觉解,绝大部分人还处于自然境界往功利境界过渡的阶段,只有极少部分人达到了道德境界,而达到天地境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时至今日,尽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整个社会的思想状况依然比较混乱,特别是青年的人生定位、生命追求和价值观念、婚姻观念还不成熟、不理性,而这正是导致当代中国婚姻状况如此混乱的根源。人们不再满足于单调机械的生活,开始找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这本质上不是什么坏事,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未婚男女或是过分强调自我,或是沉浸于追求梦想的奋斗中无暇抽身,从而形成了“独身主义”、“恐婚情绪”;已婚人士则或是不再满足于一味地委曲求全,或是被种种外部因素诱惑,造成了出轨率和离婚率持续走高的局面。这些现象的产生并不意味着社会的倒退或动荡,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间的“阵痛”。随着思想解放的彻底完成和个体的真正成熟,这些社会问题也会随之解决。想要减轻并尽快消除这些“阵痛”,核心措施还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宣传以推进思想解放,并辅以适当的相亲、调解类活动,如果放错重点舍本求末,自然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然而,思想解放和个体的真正成熟,是个人彻底觉解的表现,与之伴随,人们也必将在婚姻这一人生大事上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创造出越来越高境界的幸福婚姻生活。

事实上,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将人们对人生定位、生命追求的理解划分为四种境界,让本来形而上的人生哲学理论变得清晰可循,不仅让我们看到社会上不同的人实际上处于不同的人生境界之中,而且也给作为个体的人们指明了一条明确的人生求索道路。一个人只要自觉地提高觉解,就能够沿着这一道路不断前进,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从而达到人生光辉的顶点,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因此,对于当代青年来说,无论年龄如何,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人生和婚姻要自觉地加强认识和理解,既不能像刚出生时那样懵懂无知,处于自然境界,与动物无异,使人生毫无意义可谈,婚姻不过是动物层面上的两性关系,也不能放任追逐世俗的物质利益,将婚姻看成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和途径,甚至夫妻之间锱铢必较,导致在功利的追求中享受不到人生的乐趣,更不可能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自觉地超越自然境界,特别是超越功利境界而追求道德境界以至天地境界,是置身市场经济下、普遍追逐物质利益的潮流中的当代青年人的明智选择,因为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最终享有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和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事实上,只有彻底地超越功利境界,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生命追求,真正理解和领悟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只有彻底地摆脱世俗功利的眼光,才能找到最知心的人生伴侣,才能将彼此的心融为一体,真正地享受到生命共在的幸福与美满。

当然,现实生活是无比复杂、多姿多彩的,每个人的人生定位、生命追求和价值观念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与自己的人生境界存在着严格的一对一的关系,身处不同境界的人并不绝对地要和与自身一致的人组合在一起,甚至是同等境界里的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正如纵使是数学上的排列组合,也会出现万千变化一样。对于青年人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思想、观点和觉解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因而所处的人生境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不是单纯的动物,因而在婚姻问题上也不可能套公式地做题。作为有情感的生灵,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青年人会基于不同的觉解程度而认识和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但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界里,任何人都需要遵循做人的根本原则。无疑,大多数青年人还流于世俗生活,还比较在意世俗功利,但青年时期热衷功利并不是彻底错误的,相信他们会随着对物质利益的正确认识的形成而突破功利思想的束缚,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期许的是,随着觉解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自我人生的重新定位,他们会不断地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直至彻底地摆脱世俗功利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彻底地将自己置身于天地万物之间,置身于整个宇宙之中。毫无疑问,如果当代中国青年人以这种觉解和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自己的婚姻选择和婚姻生活,就能够以超脱的眼光看待世俗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与烦恼,从而拥有和享受婚姻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猜你喜欢

冯友兰婚姻生活功利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我不想让你误会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遇事不要轻易下结论
我不想让你误会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从高雅中来 到世俗中去
王海鸰作品中的婚姻生活
浅析《毒木圣经》中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
功利社会话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