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演唱艺术风格

2019-01-12张云惠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艺术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琳娜韵味古典

□张云惠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声乐文化艺术的发展,声乐学术界越来越关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作品涌现出来,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开始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进行探索,如常思思将美声唱法技巧融入中国特色的声乐作品演唱中;谭维维将流行音乐的元素植入中国特色的声乐作品演唱中[1]。龚琳娜的新艺术音乐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声乐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如《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等声乐作品,将民族声乐作品推向了一个高度。然而学术界对龚琳娜这种“新”的艺术风格褒贬不一。笔者认为,龚琳娜的演唱风格是中国特色声乐作品的创新,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为中国声乐作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龚琳娜与《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

龚琳娜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7岁考入贵阳市少年宫苗苗艺术团,12岁时开始进行全国巡演,被中国少儿艺术团选定,进行出国巡演,并受到外国音乐爱好者的喜欢。1992年到1999年,龚琳娜进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及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师从邹文琴教授。龚琳娜不仅继承了民族声乐的演唱唱法,还在此基础上创新了自己的演唱技巧,将传统的文化韵味融入声乐作品中。2002年,龚琳娜结识了老锣,共同创作了多首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民族声乐作品,代表作有《琉璃光》《自由鸟》《故乡的奶奶》《庭院深深》等。2010年2月,龚琳娜由导师邹文琴推荐,在人民大会堂上演唱《忐忑》,自此开始出现在国内公众的视野。总之,龚琳娜在对声乐的不断探索中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并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新秀[2]。

2017年龚琳娜与老锣从古诗词中提取精华,精选24首以季节为题材的古诗词,以春、夏、秋、冬作为音乐篇章,共同创作了《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这些声乐作品在内容上与节气相糅合,在旋律上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特色,每首都独具一格,却又彼此衬托,形成了用音乐字符展现出来的中国古诗词的韵味,不仅弘扬了中国古典文化,而且将古典文化与民族声乐充分结合,使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领悟古典文化的韵味,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中感悟民族声乐的优雅。《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是民族文化与民族声乐有机结合的重要体现,将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歌以民族声乐的韵律形式刺激着听众的灵魂,让具有民族声乐灵韵的古典诗词深入听众内心,形成共鸣。

二、龚琳娜演唱艺术风格

在《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的演唱过程中,龚琳娜的演唱风格体现在发音技巧上对民族与自然的回归,方言的灵活运用及对演唱力度的控制自如;在舞台表演上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夸张的面部表情将古诗词的历史韵味与民族声乐的旋律展现在观众面前。

(一)发音技巧注重民族化与个性化

通过对《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的演唱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龚琳娜演唱发音技巧的两个重点是“民族”的回归和“自然”的回归。首先,《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对二十四节气中古典诗词的精选,用民族声乐的唱法回归到对古典诗词的注释。其次,龚琳娜的民族化也是自然化和个性化的回归,在演唱的过程中,龚琳娜以个性化的回归带动自然化的回归,将自然与个性结合在一起。

《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秋季篇中《立秋·少年游》的演唱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流畅地演绎出失志而浪漫的英雄气节,让听众如同沐浴在古风之中,感受柳永那种“不似年少时”的失意和不失斗志的英雄情绪。再如,《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秋季篇中《寒露·断肠人在天涯》描述了一个“悲秋”的意象,简短28字的吟唱,将“秋士易感”的主题演唱到极致。歌曲前奏中的埙和巴伐利亚琴,从第一个音节开始,就将秋风的特点描述出来,让听众感到阴风骤起,渲染了深秋已至的荒凉空寂气氛。随后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龚琳娜借鉴了戏曲的老旦和老生的唱法,吟唱的声音徐徐延展,散漫而清远,缥缈而幽深地将听众带入古朴的生活中,让人达到自然化和个性化的回归,同时,极具民族色彩的古诗词韵味又将听众拉到了民族的回归。

(二)行腔润色中沁润着方言的独特性

龚琳娜在演唱《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的过程中巧用方言,使声乐作品有了民歌的韵味,歌调朗朗上口。比如,《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之《雨水·春夜喜雨》的演唱灵活运用方言,将黑(hei)发音为he,将夜(四声)按照贵州方言的规律读成二声,让听众毫无障碍地聆听了具有贵州民歌韵味的声乐作品,给人以新鲜感。这种方言的灵活运用在龚琳娜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让民歌的韵味得以保留,而且更易于被听众接受。

(三)声音力度调控的多样性

力度控制的运用自如是龚琳娜声乐作品的特色之一,在《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中,将这一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龚琳娜在《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的演唱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演唱方式,将每首歌曲的内涵由内向外地展现在听众面前。这种运用自如的力度控制正是对龚琳娜声乐演唱风格的诠释,一方面突出了龚琳娜的演唱艺术造诣;另一方面证明了龚琳娜的人生经历,其运用自如的力度控制源于前期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学习和后期在德国旅居之后受西方美声唱法的影响。中西结合使龚琳娜在演唱的过程中具有与生俱来的自信心,也铸就了其运用自如的力度控制。

(四)表演中的肢体与表情呈现着丰富与夸张性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夸张的表情是龚琳娜的舞台表演风格,这种舞台风格使龚琳娜的声乐演唱独树一帜。在长期的演唱过程中,龚琳娜以“疯癫”“张狂”的舞台风格征服了观众,这种舞台风格是其在不断的舞台表演中形成的,这也是她的声乐演唱造诣达到的一种高度。在《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的演唱中,龚琳娜保持了她“疯癫”“张狂”的舞台风格,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夸张的表情,将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每一首歌曲形象生动地演绎出来。

三、龚琳娜对中国当代声乐艺术发展的影响

受到西方音乐风格的影响,学院派出身的龚琳娜具备娴熟的声乐演唱技巧和独特的演唱风格,她通过将美声唱法的自由洒脱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含蓄相结合的方式,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具有强烈个性的声乐艺术风格,并获得了广大听众的认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创新。我们在研究龚琳娜艺术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应当抛开其演唱的现象,找到本质的内涵,才能体会龚琳娜声乐作品的美感。因此,龚琳娜在声乐艺术上的创新思维方式对中国声乐作品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首先,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进程。龚琳娜在演唱过程中借鉴了传统的民歌和戏曲演唱的发音技巧,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方言的灵活运用平衡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矛盾,使听众能够更好地与演唱者产生共鸣,做到了民歌声调与听众接受之间的协调。同时,龚琳娜在演唱过程中吸收了戏曲中的身段和表情动作,做到了“声”“韵”“态”的有机结合,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来说是值得借鉴的。

其次,龚琳娜创作的声乐作品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龚琳娜在声乐演唱中利用中性的审美态度,在创作中做到不墨守成规,敢于尝试不同风格的演唱技巧,敢于利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来展现声乐的美,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结 语

总之,龚琳娜舞台风格的创新,演唱技巧的别具一格,不仅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点,同时开创了民族声乐的新纪元。因此,龚琳娜声乐艺术的创新思维及其声乐艺术在中国当代声乐艺术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综观龚琳娜作品,特别是《龚琳娜二十四节气歌》,不仅能够让人们通过活泼的舞台艺术感受到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出效果,而且能让人如沐春风,沐浴在古典文化中。在欣赏古典诗词的美的同时,也满足了大众对舞台艺术的审美需求,在融入诗歌意境中欣赏民族声乐的韵律之美。因此,龚琳娜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技巧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

猜你喜欢

琳娜韵味古典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New twist on Old Style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
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