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类大学艺术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19-01-12宁淑云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交流技能艺术

□宁淑云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及品位也在逐渐提升。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也较前一辈人有着显著的提升。以往的艺术公共课程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随着时代发展,该课程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需求。

一、综合类大学艺术公共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艺术公共课程教学已经有序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培养了大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追求,与此同时,高校艺术公共课程在课程设计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专业与非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同质化。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开展美育教学的核心方式,是主要针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而展开的艺术教育,其中,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相关研究的系统化和专业化是搞好综合类大学非艺术专业教育的核心和关键。而目前综合类大学非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展开多以专业教师教学为主,而教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凭借个人能力难以完成专业教学与非专业教学的界限划分,由此导致现有的艺术教育公共课程成了专业艺术教育的简易化翻版,缺少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针对性设计和考量,尤其细致到文科和理科不同专业背景的划分。

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配比不均衡。现有的艺术公共课程中多倾向于理论教学,如史论类、美学类、艺术欣赏类、音乐基础知识等方面的理论教学,缺少具体审美方法、艺术技巧等实践类方面的教学,制约了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有效互动,从而导致教学效果难以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目标差距较大。另外,艺术公共课程中还存在着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学生实践参与的问题,课程设计未能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发展特点。

三是艺术公共课程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动。课程实践改革并非教师一人便可完成,而是需要多方面的交流与互动,而目前高校公共课程教学,尤其是艺术公共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闭门造车、互不沟通的情况。艺术公共课尤其需要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反复沟通,进而完成课程改革,然而目前多存在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性接受的情况。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在课程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也存在着教师之间缺少交流与探讨的情况,这成了艺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阻碍因素。

二、综合类大学艺术公共课程教学的实践对策

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是课程完善的重要方式之一,发现问题并及时探求解决途径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来源。教学活动不仅要有恰当的教学形式,还要有教师的教学心得。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批评、选择和怀疑的过程。

一是建构系统化可复制的艺术教学课程模式。艺术教学模式并非教师的个人力量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之间、专业之间、学科之间不断地交流与磨合,进而构建一个符合大学生心理结构的教学体系,在这一个教学体系下完成艺术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比如,需要技能课、心理学及教育学等学科教师的参与,剔除过于循规蹈矩、脱离大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方法和方式,共同完成课程构建,并推广给其他学校,进一步加强交流。

二是增加实践类教学。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应摆脱“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模式,增加互动、探讨与交流环节,尤其要结合艺术类课程的参与性特点,增加技能环节。针对技能课小组教学效果最佳模式,教师可以采用在课堂上增加专业学生对非专业学生一对一帮扶模式,也可以采用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帮扶技能掌握较差学生的方式,增加实践技能的比重,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理论为主的情况。

三是增加课程间教学交流与互动。交流是完成课程规范的较为迅速有效的方式,不仅需要学科之间的交流,还需要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交流过程中不断修正课程中的错误。因此,教师应高度注重学生的意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意见环节,将同行意见、学生意见、知识点融入课程教学中去,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知识要求、课程要求的课程内容。

总之,随着时代发展,艺术公共类课程需要随着理论的深入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尤其是课程教学方面,需要研究者不断地改变教学模式,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素养。

猜你喜欢

交流技能艺术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纸的艺术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