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名师工作室建设
2019-01-12广东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
广东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 黄 珍
曾经,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独自前行,即使遇到同行,不知如何走近,如何开展持续性的研讨交流。直到有一天,我们有这样一个平台,那就是名师工作室。为何加入工作室? 青年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优秀教研组织的影响和培养。一滴水只有在大海里才不会干涸,在干好本职的前提下,加入一个研究组织,开展科研活动,提高业务素质,这对把握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极其重要,未来的专业发展之路必然能走得更远。教师专业发展,仅凭热情是不够的,需要有具体的活动平台。在工作室平台上,我们可以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技能,有效交流,收获友情。
名师工作室是由名师领衔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优秀教师共同学习、互勉共助、集体成长的平台。名师工作室是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是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推动的力量、教学的示范、交流的空间、协作的团队。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自愿为前提,以分享合作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学习者联结在一起,进行互相交流和共同学习的组织。名师工作室是典型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可充分发挥名师示范、辐射、指导、引领成员专业发展的作用,促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名师作为领头羊,承担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履行教育”帮困扶贫“的社会责任。
在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上,发展是核心,研究是内涵,引领是关键。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名师工作室,可在“引领”上做文章,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学习”“研究”“发展”为关键词,制定计划和目标,定位好角色。
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选好一个主持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室主持人,作为领衔人以及课堂教学领域的专家,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及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严谨科学的研究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非常了解且容易把握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困惑与存在的不足,能自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主持人,需要努力做到:教好一门课,搞好一个课题,管好一个室,带起一个面,成就一个品牌,揣着一颗大度心,怀有一颗热心肠,撒下一片服务情,创出一套新机制。主持人还应关注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环境的变化、课程改革的进程和学科前沿的进展,抓实研究主题,创新研究模式,营润教育风尚。工作室主持人应搭建好团队专业发展的平台,提供学习和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团队成员感受到专业成长的喜悦。
二、建立一个团队,开展工作室基地建设
名师工作室是由省、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挂牌,以主持人姓名命名,集教学、教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以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整合资源、高端引领、团队培养、整体提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配置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名师队伍。
名师工作室是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校际交流和区域协作等途径,利用公开课展示与研究、论文撰写、指导读书、心得交流、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开展教师研修、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名师工作室是以学习为主的研究主体,以工作为主线,以课堂为主阵地,以骨干教师为纽带,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
工作室建立之初,需要制定工作室目标、明确工作室定位、确立工作室理念、落实工作室任务,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团队融合共生。
1.学员组成
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人员组成至关重要。在人员选拔上,必须按照省、市、区教育部门相关要求做好遴选工作,切实把好关,选对人。一厢情愿或是一时热情加入工作室是无法组建一支有质量的研究团队,终究难以持续性地开展工作。学员应是来源于教育教学一线,是一个“自愿组合”的团队,工作室学员应有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愿望。每个学员都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学经验,本身是一个异质群体。名师工作室中学员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作为指导老师的专家自身也是资源。每个学员具有共同兴趣、喜好、专长和目标,彼此之间不再是相识的同事,而是友好的伙伴,大家彼此信任、互相尊重、紧密合作,共同追求工作室的目标。
2.基地建设
做好工作室软硬件建设。建立一个工作室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办公室,便于团队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工作室还需配置一定数量的桌椅、图书、办公设备等。因为工作室所在学校不同,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配置,简约、实用、温馨就好。
3.职责分工
在一个工作室团队里面,学员的分工合作非常重要,只有事先大家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好各自的职责,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好各项工作。工作室应在民主的基础上订立自己的规章制度,一经确定,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有效实行制度化管理,民主自治。
4.精细管理
工作室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小到出勤签到,大至成果汇编,所有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凡事有章可依,项项指引清晰。工作室墙上张贴各种制度与要求,收集各种资料,整理好每一个学员的成长档案,有规划、有过程资料、有成果证明,让档案见证老师们的成长,记录老师们默默的耕耘与付出。
5.运作方式
平时研讨是练兵,跟岗研修是亮剑。名师工作室是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校际交流和区域协作等途径,利用公开课展示与研讨、论文撰写、指导读书、心得交流、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开展教师研修、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工作室探索多层次、多方式的发展路径,如课例研讨、阅读充电、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请进走出、论坛沙龙、专家引领、基本功修炼等多项举措。
三、营造一种团队文化,开展工作室多元文化建设
名师工作室团队是因共同愿景组建而成的,要建成一个优秀的工作室,内涵建设是关键,文化品位是境界。工作室建设应打造为一个具有学术味、文化味、本土味和多元味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团队文化会影响团队成员的心境、态度、安全感、归属感,继而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工作效率。名师工作室建设应遵循教师发展规律,有效引导教师在职业内体验幸福感、激发创造力,为教师人格完善、业务精良、教育教学技艺的提升,提供专业引领和技术支撑。
1.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在协商的发展路径中,探寻打造独特的成长样态。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大家需要有共同的愿景和发展目标,有合理的规划,同时也应该尊重彼此的发展节奏,营造“和而不同”的研讨氛围,求同存异。
2.注重内涵建设,打造工作室文化
工作室是一个研究的团队,是一个实践的团队,是一个智慧的团队,因为它的奋斗目标是趋同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的,工作氛围是融洽的,团队智慧是生成的,成员个性是张扬的,工作经验是可复制的,工作成果是可视化的。要建成一个优秀的工作室,内涵建设是关键,文化品位是境界。文化是工作的灵魂,它能够激发工作室学员对工作室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工作室最终的文化追求是提升学校,提升学校的前提是发展教师,发展教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以立德树人为工作室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管理大师德鲁克告诉我们,教育是文化的比拼、思想的较量。在工作室文化建设方面,应做好以下几项内容:工作室Logo的设计、工作室室训、工作室格言、工作室口号、工作室愿景、工作室策略、工作室精神、工作室室歌、工作室博客、微信订阅公众号。
四、加强示范引领,领航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化成长
1.做好学员培训,提升学员整体专业素养
对于学员的培养,不仅注重理论学习,尤其注意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升学员整体专业素养。培训课程既有师德修养、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还有保健养生、写作技巧等,既有讲座论坛、课例展示、听评说课,也有家长课堂及微课制作等。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跨学段、跨学科思维方式的融合。实践磨砺,采用体验式培训模式,提高学员教学水平。聚焦学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每个学员都得到全面提高,学有所成。
2.学员培养目标十个“一”
一种好情怀:家国天下,责任担当;一副好身体:身体健康,体质良好;一个好心理:心理健康,自信阳光;一项好技能:技术精湛,技能娴熟;一身好习惯:遵纪守法,终身学习;一个好态度:感恩励志,奋发有为;一种好精神:工匠精神,爱岗敬业;一生好礼仪:文明礼貌,知书达理;一篇好文章:文笔流畅,妙笔生花;一副好口才:沟通交流,表达清晰。
3.用阅读铺垫成长的道路
教师“靠精神站立,靠学问行走”,名师更是如此,要树立精神,做好学问,离不开阅读。“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要像呼吸一样自然,要成为名师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教师应阅读至少包括以下三大类好书:学科专业书、教育艺术书、文化修养书。好的阅读既是学习也是享受,更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瞭望。避免出现阅读局限性太大,只读专业书籍杂志,视野狭窄,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阅读的基本形式有个性化阅读及共性化阅读,开展读书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教育智慧。收集好书好资源,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引导学员践行名师成长之路。
4.领航骨干教师,发挥带头作用
领航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一批省级骨干教师,有效推动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帮助培养对象剖析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传授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境界和修养。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工作室学员成为师德的榜样、教学的标兵、课题研究的能手,并让工作室成员在学科内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在工作过程中要拓宽视野,不断总结经验,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合理建议或提交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调研报告。努力发展自己,尽力成就他人。
5.示范辐射,帮扶偏远薄弱学校
工作室学员应立足所在学校为研究基地,通过师徒结对,交流互通,总结经验后在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推广,然后辐射到其他学校。工作室主持人和培养对象每人至少与2名乡村中小学教师结成互助帮扶对子,每学年至少与一所民办或薄弱学校结对帮教,以送教送培等方式帮助民办或薄弱学校教师成长。
五、开展课堂研究,提升学员课堂教学能力
立足课堂、加强教学研究及示范展示,在课堂展示中淬炼教学本领。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能力是一个教师教学水平最直观的表现。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狠抓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提升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工作室的主攻方向,也是工作室各项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保持成员现有教学特色的同时,逐渐提炼各自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每年为每位培养对象提供至少一次市或区级以上的展示课或公开课,积极组织培养对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省级及以上学科教研活动。
六、组织跟岗研修,开展线上线下研讨交流
指导省级骨干教师跟岗研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工作室要做好跟岗学员的导航仪和服务站。平时研讨活动是练兵,跟岗时期是亮剑,工作室要适当承担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高端研修项目跟岗学习任务。加强网络研修,开展线上线下研讨交流。做好跟岗学习课程及生活安排,工作室应结合省厅及高校要求,自身特色、学员需要,邀请专家做讲座、上示范课、分享课例、观课评课、集体备课,开研讨沙龙、进行文化考察等。丰富的课程设置、详细的手册编排、温馨的酒店安排、良好的氛围营造让跟岗学员的学习体验得到升华。开展综合培训,设置多维度、全方位的课程,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及幸福工作指数。
跟岗培训是短暂的,彼此留下的情谊是长久的。通过跟岗培训,大家共同学习、互相促进,打造一支心态阳光、积极进取、精神纯粹的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工作室这个平台,跟岗教师博采教育精华,拓展教育视野,绽放教育智慧,历练教学能力,实现了共同提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学员将所学所得传播到能到达的地方,影响一方教师,成为区域内有影响力的骨干、名师。
七、做好课题研究,用研究的思路来开展工作
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是提升教育教学效益、提升教师品位的关键。开展行动研究,解决热点难点,打造科研品牌。加强科研意识、强化科研能力,用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工作。把所有学员聚焦在“课题引领、任务驱动”的运行状态中,凝聚各学员的精力和智慧,形成“名师工作室”的独特优势。
工作室应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确立好相关的科研课题,做好课题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等。工作室开展定期课题检查,按时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引领大家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室在教科研方面,应努力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鼓励学员积极做课题研究,以教科研带动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将教科研打造成工作室的特色和品牌。积极指导培养对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承担区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并形成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争取有更多的教学教育论文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
八、开展交流研讨,加强学术往来,开阔学员的眼界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如果人只是把自己封闭在茫茫世界中的一处,哪怕他看再多的报,读再多的书,也只不过“道听途说”。真正的学问,更多地需要靠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呼吸去感受,眼见为实,这不失为学习的一种绝佳方式。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名师工作室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让来自省内各地的跟岗老师和主持人团队老师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因为大家的成长、学习、工作、生活背景、教学经验各不相同,也就构成了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看法、主张各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成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重视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在这种交流互学中精进。树立终生学习意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室团队应开展多样化的交流研讨活动,与各名师工作室加强学术往来,开阔学员的眼界。组织学员赴外地考察学习,交流分享互助。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离不开交流,交流的问题要聚焦主题,紧紧围绕问题展开,工作室学员之间的交流要有备而来,带着思考和新问题再出发。交流既要有准备,还要讲究方法。要经常开展有质量的交流,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勇于质疑的交流氛围,消除话语霸权现象。可通过QQ群、微信群等,及时发表各自的思想、感悟、困惑和成果,形成相互启发、支持的良好交流氛围,促进智慧共享。开展联动教研,让工作室具有学术味,增进与省、市、区各级教研部门及外地名师工作室的合作和研讨,影响带动一方学科教研。
九、注重收集提炼,实现成果物化,进行资源共享
工作室应及时汇总、提炼、编辑工作室学术活动的各项相关资料,形成教育教学论文、报告、专著等研究成果,经验推广,形成一套系统的资源库,实现成果物化资源共享。通过名师工作室网络空间发布生成性教育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案例、教学方法、教学总结、学习心得、教学改革探讨等文字或图形资源),形成工作室品牌特色,推广工作室成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工作室作为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打造,承担着引领、培养教育教学骨干的重任,为区域教育的率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积累了诸多经验。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工作室建设紧紧围绕“在团队中成长、在研修中提升、在实践中发展、在交流中精进”有效开展活动,不断反思、调整,进而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