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学情为基本 以合作学习为中心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2019-01-12朱利俪执教点评
□ 朱利俪 执教 刘 晶 点评
【设计意图】
《黄山奇石》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文章,讲述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石,它们在作者的笔下“名字有趣、样子有趣、想象有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二: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本课在落实这两大单元学习重点时,以“欣赏有趣的奇石”为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石盘”,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的山峰”;在学生具体品读奇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上了“好像”和一系列的动词,把那些有趣的想象描绘得活灵活现,并以此为延伸,组织学生开展仿说练习,从而实现对课文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和积累。同时,基于二年级年段学习目标,本课的识字教学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并在生字习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课后习题中的部分补充词语。在写字教学环节,立足学生已有的书写基础,引导学生从结构上整体把握汉字,培养学生汉字整体观察和书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等12个生字,会写“南、部、些”3个字,会写“南部”这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尤其、石盘、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好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通读全文
1.教师板书课题。了解“奇”的意思。
(1)启发思考:课题中的“奇”是指什么?
(2)指导读题:带着对“奇”的理解,齐读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初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相机提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藏着9个要学习的生字,可以多读读认认。)
二、整体感知,初识奇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正确第一个句子,了解黄山风景区的位置,学习生字词。
◆指名学生读句子,想想:黄山风景区在哪儿?
◆小老师带读生字:部、区、省、景、名。
生字正音:“省、景”要读准后鼻音。
◆重点学习生字“名”。
生字正音:“名”也要读准后鼻音。
积累词语“名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
积累词语“著名”:如果名气特别大的,就叫作——(著名)
积累词语“闻名”:如果名气大得还被人知道了,就叫作——(闻名)
◆重点学习词语“中外闻名”。
生字正音:“闻”要读准前鼻音。
观察字形:仔细观察,“闻”字里藏着一个耳朵,猜猜最初的意思是指什么。
积累词语“新闻”:新听到的消息,可以叫作——(新闻)
积累词语“百闻不如一见”:听说了很多遍,不如亲眼去黄山看看,就可以说是——(百闻不如一见)
积累词语“中外闻名”:黄山风景区不仅我们中国人听说过,就连外国人也听说过,这就叫作——(中外闻名)
◆学生齐读第一句。
(2)读正确第二个句子,理解“尤其”。
师生接读第二句,想一想:你能给“尤其”换个词吗?
2.再读课文,初识奇石。
(1)整体感知:课文写了哪些有趣的奇石呢?读课文,把它们的名字圈出来。
(2)小组交流:看看都找对、找全了没有,漏了的补上,错了的改一改。
(3)小组汇报,教师随机正音:仙、都。
(4)学生齐读奇石名,感受名字之有趣。
启发思考:读了这些名字,你觉得怎么样?
感知补充:其实在黄山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的石头呢!(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聚焦奇石,感受其趣
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仙桃石”之有趣。
(1)指名读,想一想:“仙桃石”有趣在哪里?(板书:“仙桃石”)
(2)根据学生发言,点拨体会“仙桃石”的有趣。
样子有趣:一个大桃子。
想象有趣:从天上飞下来、落在山顶的石盘上。(相机板书:飞、落)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石盘”:课文中的“石盘”是指什么?
(4)欣赏“仙桃石”图片,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5)教师小结:“仙桃石”名字有趣、样子有趣、想象有趣,课文用了一个“好像”把它们全连起来了。(板书:好像)
2.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猴子观海”之趣。
(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发现“猴子观海”的位置:这块奇石在哪里?
(2)重点学习词语“陡峭”。
启发思考:你见过陡峭的山峰吗?是什么样的?
学习小结:联系生活,我们就能猜出“陡峭”的意思。齐读短语“陡峭的山峰”。
(3)学生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猴子观海”有趣在哪里?
交流反馈,指名读。
读句圈画:明明是块石头,却说它有胳膊有腿,还会“抱”,多有趣呀!圈一圈,看看还有哪些有趣的动作。(相机板书:抱、蹲、望)
配乐学演:我们一起来做做这只有趣的小猴子吧。随机采访:小猴子望到了什么?云海是什么样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翻滚的云海”。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5)教师小结:“猴子观海”的名字有趣、样子有趣、想象也有趣。
3.背诵积累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练习背诵。
(2)小组互背,全班展示。
四、仿照例句,想象说话
1.梳理文本语言,小结表达特点。
虽然“仙桃石、猴子观海”只是两块普通的石头,可作者一动脑筋(“好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就把它们变活了,多么有趣呀!
2.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学生仿照例句自主练习说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展示。
五、复习巩固,书写生字
1.运用《语文作业本》第2题,小组互助,复习生字词。
2.学生学习书写:南、部、些。
(1)学习书写:南、部。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注意点。
“南”:重点指导“上小下大”的结构,第二笔“竖”左斜;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及展示评价。
“部”:勾连第一单元“书写提示”(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重点指导“左宽右窄”的结构;学生练写及小组互评。
◆学生书写词语“南部”,小组内欣赏。
(2)学习书写:些。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注意点。
“些”:重点指导“上部宽、大,下部窄、扁”的结构及书写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小组互评并推荐展示。
【课后作业】
1.复习生字:闻、名、景、区、省、部、秀、尤、其、仙、都、著。
2.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课例点评】
《黄山奇石》既承载了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是重点”的学习任务,又蕴含了本单元两大学习重点。朱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充分地解读了教材,关注了编者的意图,科学地设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中,合理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学习的过程中。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从学生的生活学情和语文学情出发,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有效的提升。
一、关注编者意图,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黄山奇石》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但它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所承载的教学目标是不尽相同的。朱老师在教学时,紧扣单元学习重点,从“借助方法了解词句”和“学习语言表达”两个方面确定课时目标,并将两者的习得渗透在整个教学的环节中。尤其是对本课“语言表达”的学习和积累,朱老师借助文本和课后习题,带领学生在课文中巧妙地走了一个来回:从文本内容的体悟出发,感受想象的有趣。再通过抓“好像”和动词背背记记,加深表达巧妙的感受。最后借助课后习题进行仿说练习,使“语言表达学习”指向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这样一个由“文本学习”到“课后练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既充分合理地运用了教材,又将学习的目标落实到位,可谓有章有法、有理有据。
二、关注学教方式,有效落实学习任务
基于“生本学习”的理念,朱老师在整堂课的推进过程中,至少安排了四次小组合作学习,有意识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当“学中有歧”时,朱老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漏了的补上,错了的改一改”,既给了一部分学生获得成就感的体验,又给予了另一部分学生分享成长的机会。当“学中有难”时,朱老师启发学生可以借助群体的力量,共同“选择一块石头,学着用课文中的表达说说”,保证在具有高阶思维挑战的“仿说练习”中,人人都能有所思、有所得。当“学需共勉”时,朱老师安排了充分的互动时间,让学生在“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中正音,在“小组评议欣赏”中把汉字写正确、写端正。这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欣赏,共同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学情基础,促进学力螺旋上升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从来都不是零基础的。朱老师在教学组织中,充分地考虑学生已有的语文学习基础和生活成长基础。在教学疑难词“陡峭”时,朱老师借助情境,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见过的陡峭的山峰是什么样的。这样贴近学情的思考,既解决了学生理解上的困惑,又渗透了了解词句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同样,在“写字”环节,朱老师并未一味地讲解书写要领,而是启发学生回忆“还记得第一单元的书写小提示吗”,帮助学生勾连已有的书写能力。这样由“告诉我”转变为“我知道”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更为有效。只有“读”对了学生,课堂才能变得顺畅,变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