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职非遗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9-01-12刘建生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

艺术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闽南泉州人才

□ 刘建生 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

一、新时代背景下泉州艺校的传统文化传承使命

(1)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综合性试点,是祖国大陆人口最多的闽南人聚集区,也是全国著名的乡、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在这座城市中,遗存着众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2)泉州艺校自建校以来,始终致力于对泉州文化艺术保护传承人才的培养任务,学科设置有:“世遗”南音、“国遗”提线木偶戏、掌中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还包括拍胸舞、北管等闽南民间音乐、闽南民间舞蹈等群文专业。培养了许许多多杰出的艺术人才,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传播泉州的历史文化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3)面临着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必须总结经验,继往开来,为21世纪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传承及创新型艺术人才,使该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人才摇篮,使当地人才勇于担当历史重任。

二、努力构建新时代艺术教育的“金三角”

新时代的艺术教育必须要有国际视野,要有站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思考。因为泉州的非遗是泉州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人民共享的文化遗产。因此,要构建准确的当代艺术教育指导思想,应从以下三个角度着力。

(一)必须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公民的教育宗旨,培养具有较高世界观、人生观的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四有”文艺人才。

(二)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泉州的历史文化教育

要引导学员正确认知“我是谁”,深入体悟中华优秀文明,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泉州乡土文化,自觉保护、传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泉州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历史责任。

(三)返本开新,科学实施对各级非遗优秀技艺的传承

首先要树立敬畏历史文化、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恒心,以“工匠精神”学好技艺。同时,开启符合新时代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成为既能传承又有创新思维,与时俱进的双肩挑型优秀人才。

三、全面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一)搭建五大平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一是搭建“学历全面提高平台”。尽管近年来,学校师资的学历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与全省中职学校高学历教师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教师的学历急需提升。当今中等职业教育越发达,高学历教师所占的比例就越大,这已成为各类中专学校的共同特点。学校新进教师不仅要提高学历层次,同时,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二是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对近年来新进的教师,学校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科研平台,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学术团体、学术交流活动,使他们开阔视野、加强交流、加速成长,使其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三是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要有计划地遴选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将他们送到知名艺术大学去进修学习,支持他们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树立国际视野。使骨干教师迅速提高水平,成为能支撑学校发展的教学科研核心人才。四是搭建“学术专家成长平台”。主要对已经具备相当学术水平、拥有副高职称的教师搭建专门平台,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他们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实力的中坚力量。五是搭建“学科领军、高端人才成长平台”。通过人才的引进及自身优势学科的发展,造就一批能引领学科发展、提高学校影响力的全国知名高端人才。而且还要充分培养学校学术和技术方面的带头人,发挥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鼓励他们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努力在学校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团队[1]。

(二)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水平

一是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致力于为泉州各大专业院团培养后继人才。在现有的泉州、安溪、晋江三个高甲剧团委培的三个班及与泉州市歌剧团联合招生的一个闽南传统舞蹈班的基础上,我们还将联合泉州南音剧团、福建省梨园实验剧团、惠安高甲剧团、惠安掌中木偶剧团等单位联合培养各类戏曲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稳步推进中高职人才的培养衔接。在坚持中高职各自培养定位目标的基础上形成适应专业人才需求、产教深度结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逐步打通人才培养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学历文凭的获取通道。二是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学校特色专业的戏曲艺术要培养一批闽南地方戏曲艺术传承、保护、发展和创新的专门人才,使之成为省内外戏曲院团的专业骨干和弘扬闽南传统艺术的中坚力量。因此,应注重对经典的传承和精品的创新,扎扎实实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提高。与各大剧团合作整理、改编、复排一批优秀剧目,创作精良的现代派戏曲作品。积极参与送戏下乡活动,挖掘整理、传承创新南音表演。通过对特色、优势专业的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一流专业。三是继续做好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举办多层次的学历教育(研修班),多渠道地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拓宽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内涵;保质保量地完成市人社局、文广新局主办的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及宣传部主办的政工师培训(2017年共1719人参加培训)以及华侨大学函授本科、福建省教育学院函授大专、上海戏剧学院高级研修班的教学任务。提升学历教育、社会培训项目的教学水平,加大对继续教育师资团队、科研团队的建设和投入,为承担继续教育教学的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 语

泉州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有“南音之都”“中国南戏之乡”之称,其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为此,我们要努力培养新时代下的中职非遗传承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闽南泉州人才
泉州
人才云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闽南,闽南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