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阶段水墨画教学的创新研究

2019-01-12魏朝君广西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墨色水墨画水墨

□魏朝君 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水墨画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也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和延续,教授小学生学习水墨画,有助于他们了解我国的水墨文化,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一些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尽管能够学到严谨的笔墨技法,但过分依赖摹本,其作品缺乏生活体验。因此,水墨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创意水墨画教学的创新研究旨在提高水墨画教学对审美情感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递。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除了应具备的教师道德素养、专业知识能力外,还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

笔者以桂教版三年级《水墨的趣味》课程的教学实际为例,总结出如下内容。笔者发现,三年级教材中开始出现水墨课程《水墨的趣味》,四年级教材中开始了以水墨绘画简单实物的学习。笔者试总结适合各阶段学生的水墨教学重点,认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感知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水墨与其他绘画材料的不同之处,感受水与墨结合带来的效果。认识点、线、面,掌握握笔姿势,感受不同握笔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三四年级学生应以进一步学习水墨绘画为主,认识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了解诗书画印的水墨画传统,引导学生运用水墨的点、线、面、色(墨)进行绘画,以简单花草树木进行写生练习,完成一幅完整的水墨画。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进一步开展的水墨画创作,在写生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水墨的笔墨韵味,学会感受生活中的事物,主观概括提炼后以水墨形式表现。

针对当前水墨画教学内容单一、教学以临摹为主、束缚学生的创作与表达等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

教学中将传统具象思维与现代抽象思维相结合。传统水墨画讲究墨色的运用及线条的表现,需要学生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但就目前小学美术教育而言,美术课作为副课,传统水墨画的学习方式不仅时间不允许,练习时也枯燥乏味;墨色的控制较难把握,可能导致学生的兴趣消散。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传统具象思维与现代抽象思维相结合。以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为例,以抽象的点、线、面形式的水墨表达,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放开”,但要注意不能无谓的乱涂乱画,教师应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保证授课方式活泼有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以临摹为主,容易阻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与生成,提高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审美意义。水墨画教学的创新研究传旨在改变以临摹为主的水墨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美的习惯,使学生能够感受生活,增强审美需求,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为此,笔者试总结适合小学阶段水墨课程开展的具体创意教学方法如下。

(1)元素组成法:以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墨色的点、线、面变换搭配组成画面。

(2)提炼重组法:在元素组成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对收集的实物素材的外形、色彩等特征进行概括提炼,再以此为基础重新组织构图,创造有实物原型基础的新的更具表现性的绘画形态。

(3)音乐结合法:在课堂中播放蕴含古典韵味的背景音乐,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将感受到的音乐以主观抽象的方式进行提炼,以水墨画的形式诠释出来。

(4)情境教学法:营造古朴典雅的水墨画环境,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如教师的穿着、说话的方式、音乐的结合等。

(5)寓教于乐法:以各种材料工具为媒介,让学生自由尝试,在“玩”中感受水与墨的魅力所在。运用不同工具材料,赋予画面独特的肌理美感,完成一幅有创意的水墨画。

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美术师范生应将所了解的水墨画专业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用专业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儿童水墨画教育的实效性。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没有条件和机会实地考察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水墨课程实践,只有依靠影像资料、文献资料等形式进行。仅凭理论研究资料和现有的影像资料,无法深入美术教学实践和互动,显然是不充分的。毕竟对于美术师范生而言,实践教学获取的经验要比研究文字资料更加丰富。

但在小学阶段水墨画教学的创新研究上,我们可以从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美术教育专业使我们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决定了我们的水墨绘画能力不及中国画专业的学生,需要我们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面对每一次实践机会的到来,带着勇气和信心,紧紧抓住机会,在这条创新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墨色水墨画水墨
水墨画作品
牡 丹 (水墨画)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水墨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观音送子图
杨佳欣作品
韩潮水墨画作品
泼尽水墨是生平
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