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形态研究
2019-01-12唐恭俭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唐恭俭 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品的完整性取决于画面形态的组合关系是否合理、所构建的层次是否清晰。这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视觉效果,也间接作用于受众的心理感受。
形态包括物象的外部轮廓和内在结构。出现在画面中的形象都统称为物象,当物体进入成为画面形象时,其事物的种类和属性就被消解了,此时仅代表一个形状或符号,只具有视觉上的形态特征。形态或形象在画面中通常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以具体形象再现对象的造型规律,此时的再现不只是简单地还原对象,而是在主观意识下对对象的优化与重组;二是衍变为抽象符号,成为构建画面的形式和语言。
形态的审美价值首先取决于它的外形特征。由外至内、从整体到局部地把握对象。形状作为画面的审美核心通常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变化;二是循序渐进。
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强弱关系会产生画面的节奏和韵律,建立作品的视觉张力并唤起主体内心的共鸣。形态的虚实变化由外形轮廓的强弱程度决定。自然形态通过边缘显现出自身的造型特征与审美效果,处于不同的环境中的物体,形状会根据背景色度与肌理关系的变化而变得明确或隐匿,这种虚实变化久而久之会形成绘画过程中的视觉习惯,最终成为塑造画面形象的审美参照。
形态的边缘极富表现力,塑造形体不再是简单地还原对象,而是将主体的精神意趣融入造型中,将物象转变为形象。例如,在素描造型训练时提倡“宁方勿圆”,不仅是着力于塑造物象轮廓,更是透过轮廓线的力度来提升形体的艺术感染力。而塑造过程中所延伸出来的辅助线在体现作者思路的同时,以虚实相应的效果丰富了画面,这大大提升了形体的生动感并增加了画面的可读性。国画中的线描也是如此,在造型的同时将边缘线的表现力提升到新的高度,在穿插与交织中体现出不同的力效与质感,并通过虚实强弱的节奏和韵律来呈现画面的生动性。
不仅如此,边缘线在呈现形态强弱关系的同时,也决定了画面的层次关系。在绘画训练中往往会忽略形体的边缘,将注意力集中在光影、肌理以及色彩关系上,然而画面仍缺乏空间层次。轮廓不仅呈现形体的造型特征和表现物象的强弱虚实关系,也是表达空间层次的关键因素。正因为背景色度及肌理的变化改变了物体轮廓原有的清晰程度,在虚实相间的变化中暗示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边缘线有助于画面的内容和细节的呈现,特别是在抽象的画面中并不存在具体的形象,而使视觉重心都倾向于肌理和笔痕所构筑的形态上。而对轮廓线的经营和处理既完善了形态,也引导观者的视觉体味肌理与质地的美感,充实了作品的视觉张力,构建起画面的视觉秩序。
从形状的审美判定到对形体结构的理性构建,再到对肌理质感的选择与塑造,直至画面形象的完全建立,毫无疑问是从客观感性衍变为主观理性的过程,是主体通过自然客体的影响所引发的艺术自觉。边缘线或轮廓线具有极强的引导性和暗示性。在描绘物体时,通过塑造轮廓线以造就物象的变化感与生动性。绘画的价值就是要呈现出复杂的结构形态,满足观者的视觉需求,从而产生美的感受。
轮廓线决定了形象在视觉上的强度,从而建立画面的层次关系。按照视觉习惯,清晰的形象通常会成为视觉的中心,也顺应作者优先呈现给观众的意图。随着形态主次关系的确立,画面主体除了应该具有审美功能以外,还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形象与背景必须保持明显的色度差异,要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二是边缘线必须完整和清晰,能体现形象的造型特征。这两个因素将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并凸显出来,构成了画面的视觉中心。而画面中的其他形象都必须从属于这一主体,以免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清晰度次于画面主体的形态或形象,在以上两个条件中只具备其中一条:物象与背景的色度对比较为明显,或是边缘线较为清晰、完整。其形象的视觉强度因此弱于画面主体,极大地充实了画面内容。于是,清晰的画面层次让观者一目了然,而和谐、统一的画面形式则由此建立。
边缘线是丰富画面内容、构建画面层次和空间的核心。它必定承载更多的内容以满足视觉的需求。于是,画面的内容和细节逐渐开始由具体的物象逐渐转化为抽象的形态,并通过轮廓线的变化处理形态之间复杂的结构关系。这是客观具象向主观抽象的衍变,是从客观感受到理性认知的升华。绘画不论种类、题材还是表现形式,无不是探究画面的组合形态,以构建感性与理性高度统一的审美样式;无不是探求通过节奏、韵律的变化去诱发主体内心共鸣的方式,无论其在形式上如何发展与衍变,通过边缘塑造形态将是通过绘画活动描摹大自然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构建画面形式美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