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的共通性
2019-01-12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刘 杏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为艺术的两种表现形态,中国陶瓷绘画与中国画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陶瓷绘画因中国画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无论是在整体构图上、技法上,还是在意境上,都与中国画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在中国画的技法和神韵下,陶瓷绘画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从构图、技法和意境三个方面具体探讨了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的共通性。
一、在构图方面
陶瓷绘画是由陶瓷和绘画组合起来的,二者的结合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长沙窑中,就开始将中国画法运用到瓷器装饰上,之后,中国画和陶瓷绘画最接近的手法当属景德镇的元青花,其无论是在笔法上还是在程式方面都与中国画的画法相似。陶瓷绘画中的青花瓷是用毛笔蘸水结合溶剂,笔墨分水,在配体上进行水性作画,与中国画在宣纸上作画如出一辙,只是两者使用的材料有所不同。除此之外,陶瓷绘画与中国画在平面构图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陶瓷绘画在实际构图中要考虑到陶瓷器形和造型设计,中国画常用的构图方式是平面布局,在作画过程中注重景物与笔画的疏密程度、画面整体的黑白关系和图画的散点透视。
中国画中鲜明的中国元素对陶瓷绘画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画独特的笔墨韵味体现出了不同的魅力,这些看似简单的白玉黑色所形成的笔墨神韵沿用到陶瓷绘画艺术中,与陶瓷艺术形态结合起来,赋予了陶瓷新的生命力。唐代采用的是中国画中的疏密布局,其将民间特色展现在陶瓷作品中;宋代采用水墨元素,增添了瓷器画面的流畅度;明代由于受诗词歌赋文化的影响,在陶瓷绘画中多次采用诗书画相结合的构图形式;清代使用较多的是院体画式的构图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画面风格中看出一二,中国画和陶瓷绘画的共通性主要体现在叙事关系和上下左右关系上。由此可见,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二、在技法方面
中国画与陶瓷绘画在技法方面也体现出了很多共通性,首先体现在线条运用上,作为绘画造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元素,线条的长短、粗细和穿插方式都会对绘画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画中,线条的浓淡、疏密和线条的变化情况影响着整个作品的韵律美,陶瓷绘画也是一样的,在青花瓷中为了表现出涂绘作品的线条美感,创作者用到了“十八描”的线描技法;在树叶和树干的绘制中,为了表现出涂绘作品的力度,也用到了“钉头鼠尾描”的线条;为了表现出禽类尖嘴的刚劲和爪子的锋利,会使用“铁线描”的技法,由此可见,陶瓷绘画可以充分使用中国画的线条技法来达到增强陶瓷绘画表现力的目的。除此之外,中国画与陶瓷绘画在技法方面的共通性还体现在作品的施彩方面,以明清时期的彩绘瓷和清代的铁线描为例,这些陶瓷绘画作品在着色方面都采用了中国画的施彩技法,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画的笔墨魅力。
陶瓷中色彩的浓淡和层次都是通过墨来体现的,如青花瓷中比较明显的色彩层次就是通过中国画的施彩技法完成的,施彩技法在陶瓷绘画中的应用主要有青花和水墨两种。陶瓷绘画的线条勾勒、施彩上粉,着色时的中锋用笔,陶瓷绘画粉彩设色中的洗染方式、接色技巧和罩色、填色等无不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共通性。
三、在意境方面
在绘画艺术中,作品所呈现出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间的艺术形象统称为审美意境,审美意境是评价一件艺术作品层次的重要参考。一幅作品如果意境处理得当,表现较为丰富,则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美能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感悟,从而赋予作品浓厚的吸引力。中国画从构思立意、构图取景中的安排布局到画面虚实前后关系的处理都是由立意开始的。众所周知,中国画特别追求对意境的体现,正如唐代张彦远之言“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立意一定是先于用笔的,中国画中意境直接影响了作画的层次,而陶瓷绘画艺术也非常重视对意境的探索,讲究器型和气韵相结合,也非常认同意先于笔的原则,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山、水,都要有明确的思想和意境定位。由此可见,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对意境的追求具有极高的共通性,毕竟意境是作品的精髓所在。
总而言之,中国画是我国历史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陶瓷绘画也是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纵观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能够看出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统中国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画赋予了陶瓷艺术作品丰富的感情和人文因素。中国画与陶瓷绘画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二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共通性,对这些共通性进行研究能够使陶瓷绘画更加彰显中国画的意境,有助于陶瓷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