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民间歌谣传承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

2019-01-12方志宏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信阳乡风歌谣

方志宏

(信阳农林学院 文学艺术教学部,河南 信阳 464000)

1 信阳民间歌谣概述

信阳素有“鱼米之乡”、“歌舞之乡”之称,信阳民间歌谣就是这片沃土上的一朵靓丽的奇葩。目前,信阳市已挖掘、整理民间歌谣3000余首。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共收录224首,占全卷收录的23%。2008年信阳民歌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亮相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河南民歌周”共收录并播出信阳民歌18首。建国后,信阳文化馆等有关部门搜集整理出版《信阳民歌》、《商城民歌》、《淮河民歌》、《信阳地区歌谣卷》等多种资料。这些民间歌谣大多反映有关人的善恶是非、真善美等伦理道德思想,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和善的一种追求。千百年来,信阳人就是听着、读着这些歌谣、故事和传说,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逐步建立起最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信阳优秀的民间歌谣对于质朴的乡风、民风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汲取其精髓部分以恰当的形式结合教育予以宣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仁、义、礼、智、信、恭、宽、敏、惠、忠、恕、孝”等一整套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可养成仁爱、谨信、正身的集体意识,达到存养修身、六亲和睦、笃学慎思、治平天下四个目的。将信阳民间歌谣进行系统化分类、挖掘、整理,将民间歌谣的传统美德与乡风文明建设相融合,可达到建设乡风文明,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

2 信阳地区民间歌谣分类

劳动歌谣。如:山歌、牧歌、田歌(两者也称山歌)、采茶歌、渔歌、船歌、夯歌、石硪号子、工匠歌、叫卖歌等。从天时地利《二十四节气歌》,到收获果实的《满场满院堆五谷》,《上茶山》、《摘茶歌》、《打柴歌》、《插秧歌》、《捡棉花》等,几乎整个田间劳作都入了歌谣。

时政歌谣。分“讽刺歌”和“颂歌”两部分。“讽刺歌”如《原来林彪是奸官》。也有讽刺人民内部不正之风的,如《老公公还得当支书》。“颂歌”歌唱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如《红军来到鸡笼山》等。

情歌歌谣。此类比重较大,表现在诸多的民歌形式之中,以其泼辣的语言、高亢的音调,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们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如《手扶栏杆》《送情郎哥》《表哥与表妹》《青枝柳叶》《菱角开花》《偷花》《十想》《望郎》《一杯子酒》等。

仪式歌谣。信阳民间歌谣中,关于风俗习惯、礼仪的歌谣非常多,信阳的仪式歌分为以下五类:诀术歌。是一种禳祸消灾,祈求风调雨顺的歌谣。如求子、祈雨仍传于民间;节令歌。信阳的岁时节令歌多在传统节日进行演唱,带有宗教信仰色彩。如商城县节令歌《二十四节气歌》《四季景》等;礼俗歌。信阳礼俗歌以婚丧嫁娶歌居多。如商城县的《撒床歌》;祭祀歌。信阳民间专业占卜活动主要是巫师、阴阳先生在庙会、集镇、农户等地活动。偏远山区有巫婆、神汉在家自开佛堂帮人治病,巫医百工皆有祭,如商城县的《灶老爷上天见玉皇》;酒宴歌。信阳人爱唱歌喝酒,酒宴歌形成了酒文化。酒宴歌边饮边唱边舞,节奏强烈,富有趣味。如商城县《猜拳歌》。

信阳儿歌。均以“谣”的形式出现,它构思巧妙,想象奇特,语言活泼,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充满了天真的童趣,有时令人忍俊不禁。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摇篮曲。如淮滨县《小星星和小月牙》;生活知识歌。教会孩子认识大千世界,如息县《对鸟名》;喻世教诲歌。表现了长者对幼儿的教谕作用,如商城县的童谣《该钱谣》教谕孩子欠债还钱的诚信意识;谜谣。把谜语隐藏于其中的儿童歌谣,如信阳县《月亮谣》。

历史歌谣。一些吟诵古人的歌谣,俗称“古人歌”或“古人名”。信阳人民常常用民歌来传承历史文化知识。这类歌概括力强,一句就能反映一个历史人物和一个历史事件,一首就能贯通几万里,纵横数千年。这类歌容量大,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奸善恶,喜怒哀乐,都能在一首歌里得到一一展示。如《十字古人名(一)》《二十四孝古人名》《二十四节气古人歌》等。

红色歌谣。此类歌谣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如《八月桂花遍地开》《十二月宣传歌》《四季歌》《五更劝郎》《六朵花》等。

3 信阳地区民间歌谣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3.1 为人方面

信阳生活歌谣,主要是指反映人们社会生活及家庭生话的歌。有的反映生活事理、生活情趣,如劝导人们尊老敬贤,孝敬长辈,勤奋好学,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等。有的暴露社会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如贫富不均,穷人受苦、富人享福;大媳妇小丈夫、妇女缠足及多子女之痛苦等。当然,解放后的一些新生活歌谣,大部分反映家庭生活幸福、婚姻自由美满,以及人与入之间的和睦、友爱等主题,其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如宣传孝顺、仁义的商城县民间歌谣《二十四孝古人名》,传递着亲情的美好和人性的光彩。提倡勤俭、温良的《三遍采茶歌》[1],我们看到了信阳人民勤俭节约、安居乐业的景象。再如淮滨县《撒网小调》[2]中勤劳的渔民一边打渔,一边唱歌,唱出了对新生活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渴求。这种勤劳的风尚鼓舞着一代代信阳儿女勤劳致富,奔向美好的明天。信阳地区河渠众多,水田密布,号称“江南小水乡”。劳作耕织中产生了如《撒网小调》、《采茶油》、《栽秧歌》等劳动歌谣,歌曲纤巧细腻,缠绵悱恻,娓娓动听。信阳人民从来就有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不向苦难和厄运低头的生命意识。插秧时唱着:“人人一把秧在手,口唱山歌手插秧”;薅秧时唱着:“六月太阳红似火,拔去稗子长稻禾”;车水时唱着:“一上水车把脚挪,边车水来边唱歌”等等。民歌成为他们乐观自信的生命形式,从而战胜困难,迎接胜利。

3.2 为政方面

如光山县民间歌谣《大智者李少》。光山县智者李少与钱六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对“智慧夫妻”,李少做官后心系百姓,为民请命,是安恤天下的能臣名士,受到百姓的尊崇和热爱。信阳民间歌谣还有很多内容教育青少年成名后要清正廉洁,体恤百姓,为民着想,如固始县民间歌谣《万代留美名》。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信阳人民欢天喜地地编唱了《刘邓大军进山来》、《刘邓大军似天神》等民歌,歌颂了刘伯承、邓小平等共产党高级将领为人民打下了美好的江山。还有歌颂毛主席的歌谣:“太阳当顶正当心/毛主席是咱带路人/领导咱们组织起/挖掉穷根栽富根/人民公社万年春。”劳动人民用歌谣表达对毛主席的热爱、对共产党的恩情永不忘。

3.3 为学方面

如光山县民间歌谣《不学习成木头》:“山歌不唱劲不足/芝麻不打不成油/白米不做不成饭/好纸不绘不成图/人不学习成木头。”[2]劝诫村民虚心好学,才能有生存的本领。光山县民间歌谣《大智者李少》,描述李少幼时家贫,发愤求学,得以中举,赴湖北任职。信阳民间歌谣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立志成才”的意识,激励村民们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志立则人立的思想品性。

4 信阳地区民间歌谣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

4.1 爱国精神

信阳民间歌谣从各个方面唱出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和理想,创作了许多新民歌,歌唱党、歌唱革命、歌唱红军,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它以多种形式出现,十分形象逼真地再现了红色根据地的阶级斗争和武装斗争场面,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号召力,起着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像《八月桂花遍地开》《刘邓大军似天神》等民歌,清新刚健,易唱好学,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歌谣,其艺术性在全国也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例如《铁树总有一日全开花》:红旗总有一日山顶插/老蒋总有一日受惩罚/革命总有一日得胜利/穷人总有一日能当家/铁树总有一日能开花。运用排比、对比的表现手法,循次渐进,相互映衬,使其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揭示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必然规律。新县红色歌谣《送郎当红军》:“送郎当红军哪/革命要认真哪/豪绅地主欺压咱穷人哪/哎呀,我的郎快去当红军/送郎当红军哪/坚决打敌人哪/国民党反动派坚决消灭清哪/哎呀,我的郎去当红军/送郎当红军哪/仇恨要记清哪/不消灭反动派你莫转回程哪/哎呀,我的郎快去当红军。”[3]直到如今,信阳革命老区还在传唱革命歌谣,教育信阳儿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培养一代代信阳儿女的家国情怀。

4.2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为了使根据地的工农儿童、红军子弟有读书的机会,苏维埃政府创办了农村小学,通称列宁小学。新县郭家河列宁高级学校、箭河列宁小学还增设了成人班,徐向前、吴焕先等领导同志经常到校讲课。学校里流行《四季读书歌》:春季读书天气和,好同学,哎哟!理论就是革命舵,看看“列宁报”,唱唱战斗歌,身体壮,文化高,胜利才牢靠。//夏季读书夏日长,好时光,哎哟!父母劳动热难当。赶走帝国主义,消灭蒋匪帮,为穷人大翻身,胜利有保障。//秋季读书百谷收,乐悠悠,哎哟!我们穷人出了头。田地人人有,吃穿两不愁,要保卫,鄂豫皖,人民得自由。//冬季读书雪满天,正农闲,哎哟!学习操练不怕寒。交流好经验,技术要钻研,消灭那,包围战。做个战斗员。这首歌谣为鼓励学生们艰苦奋斗、刻苦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还有如固始县歌谣《想吃鲜桃把树栽》:“想吃鲜桃把树栽/想吃鲜鱼把网抬/想吃大米把田种/想吃细面把磨捱/样样都从劳动来。”[4]歌谣充分表现了自力更生的精神。

4.3 六亲和睦,存养修身

“六亲和睦”要求家庭成员具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的道德修养。信阳民间歌谣体现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养亲、敬亲、爱亲、以礼事亲成为日常的操守。如光山县歌谣《尊老敬贤留美名》:唱罢一声又一声/声声里头表深情/子女要把父母敬/学生还要敬先生/尊老敬贤留美名。《四靠歌》:锣靠鼓来鼓靠锣/新来的媳妇靠公婆/兄弟小了靠大嫂/妹妹小了靠哥哥/请君牢记四靠歌。

5 信阳民间歌谣服务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5.1 抓民间歌谣活动载体,创新教育形式

可以定期聘请信阳民歌的传承人走进乡村向村民演唱和讲解信阳民间歌谣。农民在生活和工作实际中创新了很多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比如农民艺术节,围绕艺术节活动的开展,广大农民用艺术形式陶冶情操、教育自己,自娱自乐,歌颂农村的新气象。各种形式的城乡共建活动、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各村镇之间的交流活动也是重要的活动载体。在这些送文化演出节目中,及时编排新歌谣如《和谐美丽新农村》、《赡养义务》、《科学发展三字歌》、《文明教育素质高》等节目,用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演出的形式把乡风文明的内涵表现出来,弘扬文明新风的主旋律,为社会主义乡风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激发了基层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5.2 整合民间歌谣文化资源,发挥特色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信阳农民利用农村晚上的小舞台,如新县的地灯戏、光山的花鼓戏、罗山的皮影戏等来进行乡村文明建设。用当地的小调进行民间歌谣的演唱,移风易俗,丰富了夜间文化生活。

5.3 以民间歌谣的形式抓评比推动,树立新风尚

在乡风文明建设活动中,可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通过行政监督和评比竞赛,调动各村镇建设“两个文明”的积极性,开展文明幸福家庭创建评比活动,表彰文明幸福家庭户、文明幸福示范家庭户、文明幸福标兵家庭户,树立可学、可比文明典范。在对典型家庭和人物进行宣传、表彰的同时,对那些嫌老、虐老、破坏邻里关系的行为进行揭露和谴责,使农民群众养成正确的荣辱观,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5.4 以民间歌谣融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把信阳民间歌谣中的优秀曲目加入当地旅游中,形成特色演出。如商城《八月桂花遍地开》可以用民间歌谣排成情景剧,在旅游景点循环演出。可以举办商城民歌演唱会、光山花鼓戏演唱会、新县民歌演唱会等,邀请信阳电台和信阳电视台播放富有当地特色的代表性民歌。把全部录音、视频复制一份,让全区各县广播站、电视台播送,并号召广大人民传唱。市、县、乡文化局可将其中的经典民间歌谣印成册,发放给游客,使信阳民间歌谣随着游客的流传从而传遍全国。

5.5 以点带面促进民间歌谣传播传统美德

以信阳民歌最多的5个传统村落为个案,通过对商城县双椿铺镇民间歌谣、光山县白雀园镇冯寨村冯冲组传统村落的民间歌谣,泼陂河镇黄涂村龚冲村民间歌谣、罗沟村民间歌谣和新县八里畈镇南冲村(该村为民歌村)的田野调查,来探讨民间歌谣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乡村文明建设的关系,通过对信阳民间歌谣的挖掘、整理、提炼、升华,从信阳民间歌谣当下的文学社会效应角度探讨乡风文明建设,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将信阳民间歌谣与乡村文明建设的内容进行融合,从而使信阳民间歌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抓手。

把信阳民间歌谣中个人道德规范如忠义、孝顺、仁义、俭朴、温良、宽容、诚信等多个方面和乡村文明建设中的家庭道德建设、社会功德及文明教育联系起来;为政方面的安恤天下、体恤百姓、勤俭廉正、为民着想、克己奉公、骁勇善战、精忠爱国、善用治军与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为学方面所表现的刻苦勤奋、虚心好学、立志成才和乡风文明建设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及创新精神联系起来,从而使村民在为人、为政、为学上有着存养修身、六亲和睦、笃学慎思、治平天下的文明和素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以民间歌谣丰富的传统村落进行宣传,可以以点带面,促进其他村落的乡风文明建设。把传统民间歌谣灌注新时代的内容,用传统民歌的曲调演唱,“旧瓶灌新酒”,让村民浸染在存养修身、六亲和睦、笃学慎思、治平天下的氛围中,这样的人文教化内容大量反复出现在村民的视野中、听觉中,于不知不觉中在村民心目中竖立了一个参照效仿的丰碑,随着时光的积淀和视、听感觉的深入,这些民间歌谣将会对村民有着很强烈的激励自警和楷模作用。信阳民间歌谣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勤俭持家、社会公德、文明修养及家庭伦理道德等进行融合,有利于建设乡风文明,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猜你喜欢

信阳乡风歌谣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乡风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春天的歌谣》
信阳诗群
文明乡风聚人心
赤子心 信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