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怀观道:以诗歌意境理论品格雷《沧桑世事中的欢乐颂》

2019-01-12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格雷意境诗人

黄 丽

(信阳农林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托马斯·格雷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诗人之一,是感伤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早欣赏自然美景,并从对自然万物的观照与沉思中获取创作灵感的诗人之一。格雷一生仅留下十余首诗,诗歌中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和诗人由此兴发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意境优美深远,引人入胜,深受读者喜爱。本文试用诗歌意境理论对托马斯·格雷诗歌名作《沧桑世事中的欢乐颂》(Ode on the Pleasure Arising from Vicissitude以下简称《欢乐颂》)[1]进行解读并分析其中深羙宏远的意境以及意境的表现手法。

1 托马斯·格雷与《欢乐颂》

托马斯·格雷(1716-1771)生于英国伦敦,是家里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格雷的母亲对其一生影响甚大,格雷1727年去伊顿公学读书也是母亲的资助。伊顿公学的经历对格雷后来的人生以及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杰作《远眺伊顿公学咏怀》描述的就是这一时期。在这里格雷结交了几个知心朋友并于1739年和其中一个朋友贺拉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环游了欧洲大陆,期间因行程安排产生分歧。沃波尔要去参加各种舞会、沙龙和剧院,结识社会名流(这些活动是上流社会主要的休闲娱乐);格雷则坚持己见,游览了大陆各国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旅途中的自然美景对格雷产生了巨大的触动并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格雷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剑桥大学潜心于诗歌创作与研究并到各处欣赏自然美景、思考人生。他死后与母亲合葬于斯托克波吉斯(Stoke Poges),这里据说是《墓园挽歌》(又译《墓畔哀歌》)诗作的创作背景。

格雷生性冷静、淡然而寡言,追求一种隐士般的生活,爱好自然与旅行,善于在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中思考人生。格雷一生未婚,潜心于诗歌创作与研究;同时也淡薄名利,曾拒绝“桂冠诗人”的称号。格雷一生仅创作了十余首诗歌,但都广为流传,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墓园挽歌》。《欢乐颂》是一首未完成的诗作,直到格雷死后才发表,因诗歌优雅流畅、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引人遐思,于1861年被弗兰西斯·特纳·帕尔格雷夫(Francis Turner Palgrave)收录在《英语最佳歌谣及抒情诗之金库》(简称《英诗金库》)。《欢乐颂》中格雷完整完成的共六节,每节八行, 四音步诗行,抑扬格与扬抑格交错使用。首节从四月原野的风景写起,将春日清晨万物复苏、一派生动的景象呈现在读者眼前;次节描述原野上羔羊、鸟儿们兴奋不可自抑地或“跳舞”或“高声颂唱”以抒发春天的喜悦。第三节将一、二节描述的美景与动物描述拟人化,对比刚刚过去的冬天,旋风飞扬,牛羊伫立,万物寂寂,以烘托新春的美好。第四节和第五节借前三节即景抒情,将希望与失望、欢乐与悲伤、力量与生命的和谐相融等哲理自然呈现在读者眼前。尾节向大家呈现了这样的意象:一个被命运拨弄、折磨的人从自然中得到力量,奋力拨开“荆棘”,勇往直前。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好似并未提及世事沧桑与人生欢乐,却语语相关、处处暗示,将自然景物与其兴发感情和谐融为一体,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含蓄蕴藉,带给读者无限美的感受与人生哲思。

2 意境说及以其分析《欢乐颂》之可行性

意境说,或境界说、神韵说,是中国诗歌文学理论的最主要成就[2]。从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再到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等,无不把诗歌意境看作评价诗歌优劣的第一要素。刘勰是诗歌意境理论的奠基人,他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并提出了心物交融,即后来的情景交融,勾勒了诗歌意境论的雏形。钟嵘的《诗品》针对诗歌意境加入了人生境遇。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更是以诗论诗,将诗歌意境分为二十四种,并以诗的形式描述,本身即是意境深远华美的诗作。王国维是中国诗歌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其关于境界论的阐述均在其名作《人间词话》里[3]。《人间词话》最完备勘定本共计词话一百四十二余则,均是关于意境理论的阐释及批评之实践。王国维明确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并将意境分为写境与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等等,重视境界的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总之,意境理论看重诗歌所描述的意象、意象所表达的情趣、境与情的完美融合、诗人的表现手法以及诗歌所具有的兴发力量、韵外之致,由意境高下来评价诗歌的优劣[4]。

中国诗歌意境理论对西方诗歌研究有一定的互补作用。西方诗歌与文艺批评传统多重视细致入微及缜密的文本分析、心理分析等等,而忽略诗歌作为特殊文学形式的兴发作用及其所传达的妙不可言的境界。中国古语云:“诗言志”。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也在其作品中提出“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可见不管中西方诗歌的渊源流派如何不同,但在表现诗人对人生世相的观照、表达诗人的情志方面却是相似的。《欢乐颂》的作者格雷属感伤主义文学流派,是后来的浪漫主义流派的先行者。格雷诗作大多属抒情诗,描景如在眼前,感情真挚自然,寓理其中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欢乐颂》与《墓园挽歌》更是格雷诗作中之最为杰出者,因此,用意境论来分析该诗歌不仅是可行的,且能发现并拓展该诗的美学意境[5]。

3 《欢乐颂》的意境解析

诗歌的意境集中体现在诗人心中的意境、诗歌描述的意境以及读者感受的意境。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诗人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行诸文字,抒发情志和意趣。读者透过文字感受诗歌描述的意境,并尽可能接近诗人当时心中的完整意境,故诗歌的境界是常读常新。一般而言,诗歌意境分物镜、情境、情景交融、理境与境外之境,同时这五部分却又不像丁卯般泾渭分明,否则便如拆七宝楼台,大煞风景且不利于对整体意境的把握。下面笔者将从这五个方面来分析格雷杰作《欢乐颂》中的意境美。

3.1 物境

物境是诗歌中对自然景物、动物、人类生活场景等的描述而呈现的完整美学境界。物境是诗歌表意的基础,诗人的情感通常由物境兴发,更有甚者,在某些诗歌中通篇都是物境描写,而诗人的情志则于物境中流溢并为读者感知,如柳宗元的《江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埃兹拉·庞德的《在地铁站内》等等。故物境是诗歌意境重要组成部分。

《欢乐颂》的物境描述集中在诗歌的第一节、第二节。开篇第一节描述了春天四月的一个清晨,原野上万物复苏、花香芬芳、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决定了诗歌整体的欢乐色调,也暗扣主题“欢乐颂”:“金色的晨姑,在上空翱翔,/闪着她露珠般璀璨的翅膀,/双颊泛红,轻声细语,/她爱上这姗姗来迟的春郎:/“四月”使者一启程就唤醒了/ 沉睡在大地上的芬芳,/并徐徐走过生机盎然的景物,/ 把最鲜最嫩的绿色撒上。”

该节诗歌使用一系列充满感染力的词汇,如金色的晨姑,露珠般璀璨的翅膀,粉红双颊,大地的一片嫩绿与芬芳,展示诗人感受到的自然的明媚灿烂并用生动的语言使读者通过诗人对色彩、气息等的形象描绘,刺激读者的视觉、触觉、听觉等,进而在读者的头脑中再现这片春天明媚的景象,为下面即景抒情以及说理铺垫了基础。第一节诗歌的描述意象虽生机活泼,却多是早晨的大地、风景、草地等静物,在寂静中孕育了下面的活泼生机。

呈现给读者一个相对静谧的原野后,格雷第二节接着描述原野上的“动”:新生羊羔欢乐地跳着舞蹈、鸟儿在树枝鸣叫、云雀在天空中颂唱激动的喜狂、云雀消失于绚丽的景物与流光中等等。这一切和第一节产生了动与静的强烈对比,如果说第一节呈现的物境带给人的是大地静谧的喜悦,那么第二节便是生命汹涌的狂欢。格雷用拟人化的描述,给羊羔、云雀等注入人的灵性与情感,使这些物象生动而形象、情感丰满而充沛。诗歌强有力的感染力使读者感受到四时交替、宇宙荒野的静谧安然和自然中各种生命韵律的蓬勃喷涌,有动中的极静,也有静中的极动,让读者在动静结合的意象中思考生命的规律。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是诗人情志与意趣的集中体现。这两节的物境既是诗歌整体意境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又为下面的抒情与说理做了铺垫与连接。

全诗物境部分并不仅止于此,后面几节对冬季与春季景象的对比描述,对荆棘丛中前行的人的描述,都算是物境的一部分。然而这些描述一则是为了抒情或说理铺垫而作,二则如前文所述,若过分执着于诗歌五境的分别,如拆七宝楼台,反破坏诗歌整体意境。故在此不多赘述。

3.2 情境

“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诗人或即景抒情,或因情造景,描摹内心的情志,“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人生各种离合悲欢,都在诗歌中体现,故情境是诗歌意境的重要部分[6]。

格雷描述了羔羊、雀鸟欢呼春之到来的欣喜后,进而展示了自己对四时交替的情感。诗人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展现他的思考:“沉寂,就是空中的音乐,牛羊伫立,垂头彷徨:它们现在又欢呼雀跃忘了昨日寒冷和来日冰霜:唯独人类见欢乐之时,才用展望和回顾的目光。”格雷从描物自然转为抒情,似是叹息不具灵性的动物们太过于“健忘”,又像是对人类不得不忍受雪雨冰霜的哀伤,不尽之意溢于言表。

若《欢乐颂》之诗歌情境仅止于此,不免流于感伤主义的颓废情调,且诗境浮浅。格雷在第四节中将上一节的抒情延续:“温和的回忆之手,能够悄悄在过去的愁蹙眉间追溯微笑”,“希望延长了我们幸福的时辰,当最深的阴影,朦胧笼罩,……,遥远的黎明就为它涂上金光一道”。这里将似乎已经转为哀伤的心绪蓦然一转,阅读至此,读者心境也随之豁然开朗。诗人用真挚的情感描述了人生的常态:过去的人生即使是风刀霜剑严相逼,但是成为了回忆后,也能伴随着释然的微笑,抚平往昔的伤痛;只要存有希望,哪怕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地,遥远的黎明也会开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地。

《欢乐颂》三四节的情境描述,感情基调一抑一扬,前一节为后一节的昂扬做了绝好的铺垫,抑扬结合。表达情景含蓄蕴藉,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虽没有直抒胸臆,但对读者的感染力却丝毫不弱,如清香悠远之茶,茶过唇齿留芳,回味悠长,与元稹诗作《行宫》有异曲同工之妙[7]。

3.3 情景交融

诗歌止于描物则境浅,止于抒情则境浮。若物指描摹的意象,情是诗人的情趣的话,一流的诗作一定是情趣和意象的完美交融。情恰能称境,景恰能传情。王国维谓之“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格雷在写景与抒情的交融方面,多使用“兴”的创作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古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河中成双的鸟,再提及爱情追求之意。格雷在抒发对人生兴衰、荣辱相依的慨叹前,以眼前春归大地、牛羊舒展身姿、鸟儿空中高声颂唱之景起兴,进而感叹动物们只顾着享受眼前的春光,忘记了往日的冰天雪地、飓风飞扬。再联系到人类面对明媚春光的回顾与展望的态度,进一步喻示了回忆抚平伤痛,希望给人力量的人生场景,最后抒发了万物兴歇皆自然的豁达了悟。自然界四时交替的物境,和人生兴衰荣辱变换的情境巧妙呼应,自然连贯,没有丝毫牵强附会,景显而情隐,含蓄而又旷达,抒情寓于景中,景又暗示烘托情,不去刻意雕琢,却又尽得风流。透过情与景的相互呼应与交融,诗人对自然与人生超达豪迈的哲思跃然纸上,真可谓言情沁人心脾,写景如在眼前。

3.4 理境

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将境界分为直观感想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以及最高灵境的启示[8-9]。诗歌中的理境包含了活跃生命的传达以及最高灵境的启示,是诗人对世相观照、沉思后的回味与了悟的再现,它是诗歌物境、情境的进一步升华。

格雷阐释了其对自然变换、人生浮沉的豁达感悟后,又进一步探索了天地大道:万物生生不息而又遵循“大道”,通过巧妙的博弈,达到微妙的和谐。《欢乐颂》理境集中体现在诗歌的第五节:“常在玫瑰色的欢乐之中,/会看见一种忧愁追踪;/ 但在悲伤的脚印后面,/ 又邻接一片舒适开阔的天空:/ 幸福的色调多么绚丽多彩,/ 可也会被哀伤的阴霾消融,/ 通过混合与巧妙的拼搏,/力量与生命的和谐又能相通。”在这一节中,自然的风云变幻、人生中悲喜相续与兴衰交替,都融入了自然大道的运行中。这种大道是万古如一、亘古长存的,不必要为春光所沉醉、为繁华所诱惑;也不用为冰霜所震慑、为伤痛而裹足不前。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自然大道运行的一部分。而生命的动人,就在于这种自然的巧妙博弈、人世微妙的循环。诗歌的理境就在这种混沌里放出光明,是诗人的“心源”与“造化”接触时在突然的顿悟和振动中产生的。

3.5 境外之境

诗歌所追求的,不是言尽而意止,而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王国维曾评价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在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诗歌里的言外之味,弦外之音,即为诗歌的境外之境[10-11]。它是由诗人所着力营造而为读者所感知的象外之象、境外之境。

《欢乐颂》诗歌中的意境逐层推进却又难以准确分辨其区别,情与景巧妙和谐交融,情具象流溢于景中,景又暗示烘托诗人情趣;理境于情境中生成,也在情境中彰显。自然的四时变换,人生的兴衰荣辱都于诗境中体现。读者于冬日冰雪飞舞中触摸到了命运的残酷拨弄,于春日的和煦微风、清新芳香中感受人生得意时的欣喜张扬。玫瑰色的欢乐、忧愁、悲伤的脚印、开阔的天空、巧妙的拼搏、力量与生命的和谐相通,这一切意象都是相反相成,读者在这种对比中领悟自然的运化。诗歌将前面的意境在最后一节具象造境,描述一个被抛进荆棘丛的人,最后在大自然的力量中,追回他的活力,重新迈步向前:“他再度奋起,重向前冲:/ 那山谷里最卑微的花朵,/ 那搅动微风的最简单的丝桐,/ 那普通的大气、天空和日光,/ 对他,都是敞开的天宫。”读至此节,一个深陷命运泥泞的人物跃然纸上。诗歌的感人,在于呈现了一种普世的情怀。任何人生于世,必然要经历的便是挫折,诗人最后一节的荆棘丛中人物的意象轻易便打动读者,看到走出困境的人享受自然的花朵、空气、阳光等等,读者也会感同身受。全文并未明确提及世事如何沧桑,中间又有哪些欢乐,却全部具现于诗歌中。全诗余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4 结语

《欢乐颂》从自然风景的变换、牛羊云雀的活动起兴,以四时的气象交替,冬日的冰霜雪雨、旋风飞扬,春天的丽日迟迟、万物欣欣向荣来暗示人生的风云变幻、兴衰荣辱。同时将自然变化与人生世相融入大道的运化中,将人生一世经历的狂风雨雪,世途坎坷艰辛,与自然万物运化结合,在对自然的观照与沉思中悟道。全诗物境动静结合,与诗人塑造之情境巧妙呼应,自然连贯;抒情寓于景中,景又暗示烘托情,表达情境含蓄蕴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歌理境浑然天成,无丝毫刻意说教及牵强附会之意。全诗意境悠远,如清泉自然流淌,暗扣主题,描述了一种普世的情怀:虽世事沧桑,但欢乐常在,且一切都是自然兴歇运化。诗境引人深思,常读常新。虽是未完成之作,但诗作本就是以有限来描述无限的艺术,从诗歌意境论来看,是一首难得的杰作。

猜你喜欢

格雷意境诗人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