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插图为低年级语文课堂注入新鲜活力
2019-01-12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小学部薛建龙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小学部) 薛建龙
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插图的重要作用,只将精力放在文本解读上,这会使插图的作用大打折扣。教材插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插图进行辅助教学,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
一、巧用教材插图,让识字过程趣味化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主要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点,长此以往,学生会将识字作为一个很大的负担,从而丧失对识字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今后阅读教学的开展。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其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普遍抽象思维较弱,但对具象图画比较敏感。教师应当紧紧抓住这一特性,充分利用插图的优势,让学生实现从图到字的知识迁移,利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完成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从而破解对生字、词语的理解难题。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2》这一课时,就很好地利用插图开展教学。本文主要学习“太阳”“小鸟”“穿衣”等词语,教材中已经有大量的相关插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找朋友”这样的游戏帮助学生强化对词语的认知。具体做法是让学生结合插图找生字词,或者结合生字词找插图。通过这样的游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找出插图与词语的一一对应,加深词语记忆。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理想象,顺利默写相应的词语。
通过上述教例可以看出,插图从某种角度看是形象化的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利用插图的这一特性,将生字与插图建立某种联系,变抽象的生字为形象的插图,减少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借助教材插图,让口语交际条理化
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一黄金阶段,让学生从无意识“学”语言到有意识“习”语言。这种转变过程仅依靠几堂口语训练课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花大力气寻找素材,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教材中的插图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来源,运用得当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借助教材插图,促进言之有序
低年级学生普遍比较活泼好动,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观察能力欠缺等缺点。要想让学生能够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述说,就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利用插图的优势,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插图,根据观察顺序进行表述,这样的表述才能条理清晰、逻辑分明。当然仔细观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对待,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发声,这是教学的重点。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5》这一课时,就充分利用文章中的插图。教师先让学生谈谈插图的内容,学生的回答很显然会杂乱无章,“沙滩”“小朋友”“海鸥”等单词相继蹦出。这时教师可以转变思路,通过这样引导:“插图中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哪些东西?图中的海鸥在干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用完整的一句话进行表达。有学生会说:“许多小朋友在沙滩上捡贝壳。”有学生会说:“我看到海港里停靠着几艘渔船,船上载满了鱼虾。”教师将看图和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上案例表明,小学生在教材插图的辅助下,自然就能够进行有序化的口语表达,小学生有序化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教材插图的有效运用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借助教材插图,推进个性表达
学生要想真正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就必须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将知识点内化于心,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强化运用。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普遍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尚未发育成熟,这就导致其擅长形象记忆,往往对插图内容记忆深刻。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成长规律,让学生根据插图复述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若干关键词,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关键词将文本串联起来。学生通过这样的口头训练,不仅会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提升记忆水平。学生往往在复述时会跳出课文内容,创造性地进行个性表达。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2》这一课时,就想让学生先观察插图,再教学生识字,让学生利用生字进行文字复述。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通过这些生字创造性地编故事:“天亮了,太阳公公起得早早的,闹钟在欢快地叫着,小鸟在窗外催我起床,我赶紧穿衣服、起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将生字学习和插图观察融合在一起,现编故事,极大地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以上案例中,教师利用教材插图辅助教学,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他们就能够基于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想象。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表达。
三、运用教材插图,让阅读理解深刻化
通常情况下,插图与课文内容相互配合使用,如果能够将这些生动形象的插图与阅读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教师的教学效果能够有大幅度地提升,并且能够让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刻化。
1.运用教材插图,促进阅读感知
很多课文内容并不为学生所熟知,有些课文描述的对象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就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插图进行感官刺激,减轻学生对文本认知的疏离感,为进一步感知文本内容做好铺垫。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见过丹顶鹤,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文本学习,学生无法感受丹顶鹤的外形,也就无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度。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插图结合起来进行认知,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对丹顶鹤的羽毛、脖子、翅膀、头顶等部位的颜色和外形有详尽的了解,再让学生根据插图对丹顶鹤的相关语段进行复述,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知。
可见,教师需要认识到插图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和说明作用,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插图资源,不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运用教材插图,深化阅读理解
教材中丰富的插图是教师取之不尽的宝藏,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引导低年级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的图形,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教师在利用这些插图的过程中,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识图,让学生能够关注文字的主要内容,以插图促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就巧妙地将课文的插图用投影仪展示出来。教师带领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朗读课文,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展思维。学生们看到插图上美丽的仙女飘落下片片枫叶,飘到青蛙、松鼠和小朋友那里时,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这些枫叶像一封封信件,盛满了秋姑娘的心意,寄给“冬眠的青蛙”“贪玩的松鼠”“山村的孩子”等。又如,当学生看到了青蛙冬眠、小朋友给小树穿衣服准备过冬等丰富多彩、形象逼真的画面后,就会明白秋姑娘对每一位收信者的嘱托意思了。通过将插图和文本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文本情境,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相比于苍白的文字,教材中的插图以其形象直观生动而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学生对插图的接受度和理解度更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灵活运用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第二语言”,插图与课文内容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利用插图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开展学习,不断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