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诊断与改进
2019-01-12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 倪 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倡“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评价已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冲淡甚至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价值。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如何才能优化评价策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性的评价内容,体现评价的真实性
过度的赞赏,使表扬变得廉价。有的教师把对学生的评价理解为“绕着弯儿表扬,变着法儿夸奖”,不能给学生的学习成果一个合适的定位,于是就出现了不管问题的难易,只要学生一回答正确,就鼓掌表扬:“棒棒,你真棒!”“你太聪明了!”殊不知,一味夸张的表扬,使得评价变成了赞美的代名词,这种廉价的表扬,只会使学生听得麻木,造成课堂评价真实性的缺失。
[改进]评价不是夸大其词的赞美,更不可过多过滥。教师应善于从学生回答所反馈的信息中,捕捉其中有价值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现评价内容的真实性,客观、公正而又不失鼓励地评价学生。
例如,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时,多媒体演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一个个出现后又消失。问学生:“有哪些形状、哪些颜色的图形呢?”学生说:“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颜色是黄色和粉色。”教师:“是的,小朋友们把形状和颜色都看清楚了,眼睛真亮。那么它们分别有几个呢?”问题一出,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摇着头说:“数不清楚。”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电脑里的这些图形出来了,又不见了,我们记不清楚。”此时,笔者抓住机会,进行评价引导:“是啊,你说得没错,图形出现又消失,记不住怎么办呢?”学生眼睛一亮:“我们可以用笔把它们记下来。”教师:“你真会动脑筋,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统计方法——用笔做记录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回答,捕捉其中的可用之处,既注重了评价内容的真实性,又能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二、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促进评价的激励性
呆板的用词,使评价缺乏激励。在目前的很多数学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后,得到的评价都是同一个字“好”,或者两个字“很好”,再或者是同一个词语“正确”。于是,时常出现同一句评价语贯穿了一整节课的现象。其实,评价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但这样呆板的评价语缺乏趣味且毫无新鲜感,又如何能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热情呢?
[改进]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学习的兴趣,以及激励学生的思考。而呆板、单调的评价语言,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遏制其对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热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化,使得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学习。
例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一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百数表里的规律:“竖着看,你有什么发现?”一学生说:“竖着看,我发现从上往下数字越来越大,每次大1。”教师:“你的眼睛真是火眼金睛,那么再仔细读一读,每次大的1是在哪个数位上?”学生:“十位上。”教师:“是呀,十位上每次大1,其实就是大了1个什么?”学生:“每次大了1个十。”教师:“你的发现越来越精确了,现在你自己修正刚才的说法,还是需要同学帮助?”学生:“我自己试一试,竖着看,从上往下数字越来越大,每次大10。”教师:“这个规律表达得非常棒。”另一学生举手发言:“也可以这么说,竖着看,从上往下,十位上的数字每次大1。”教师:“哎,这种说法也是相当好。”第三个学生发言:“我觉得应该加上‘在同一列里’。”教师:“对,这样的表述就更完整啦。刚才大家在不断地发现规律,不断地修正表述,研究数学就需要你们这样的专注和严谨。”教师的评价语多样化,激励了学生的学习思考。
再如,当学生回答正确但声音很轻时,我们可以说:“你回答得很好,声音再响一点,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听到,请你再试一试。”当学生回答不清晰时,我们可以说:“别着急,慢慢来,你一定能说好!”当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发表不同的想法,或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时,可以说:“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这样,教学评价给了学生一个恰当的“台阶”,让他们能体面地坐下,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教师给出了充满个性的评价语。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不仅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而且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
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保障评价的全面性
单一的评价主体,使评价过于片面。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上,仍然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每当学生发言,教师就迅速对其作出了“对”或“错”的评价,不给其他学生反应的时间,于是评价主体只有教师,学生失去了主动评价的权利,课堂评价就成为教师的“一言堂”。那么,这样的课堂评价无疑是单一的、片面的。
[改进]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协调过程。因此,教学评价既要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要体现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学习评价。所以,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评价主体之一,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将会更为民主、平等和全面。
例如,教学二年级“加法估算”,其中有一道题目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到剧场看木偶戏,一年级有205人,二年级有198人,一共有400个座位够坐吗?”一学生说:“一年级有205人,接近200,二年级有198人,也接近200,200+200=400,所以够坐的。”另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觉得刚才同学的思考方法是对的,但是我计算了一下,答案是四百多,不够坐的。”第三位学生说:“我同意他的说法,也认为座位不够。我是这样想的:205和198虽然都接近200,但是205比200多了5,而198比200少了2,让一年级多的5人坐到二年级这边来,5-2=3,还多3人没有座位,因此我认为不够坐。”
于是,在数学课堂上,时刻会出现这样的声音:“我认为,他的方法还可以这样改进……”“我明白他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学生非常乐意去评价同学的发言,那么势必需要倾听;学生对同伴的评价充满了好奇,就会促使其更虚心地反思自己。
这样,数学教学评价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互融合,将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有机统一,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判和自我反省,如此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便能保障课堂评价的全面性、完整性。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切记不可单一枯燥,应尽量做到“百花齐放”。我们要不断地优化数学教学评价策略,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思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