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网络借贷消费行为研究
2019-01-11胡姝婷陆振浩张赵江余邵华
胡姝婷 陆振浩 张赵江 余邵华
[摘 要] 校园网络借贷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和隐患。以高职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策略,利用调研数据全面分析高职大学生网络借贷消费行为产生的社会诱因以及学生群体的特殊原因。根据研究发现,进一步探索改善高职大学生网络借贷消费行为的有效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出针对校园网贷现象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校园网贷行业良性发展,为在校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 键 词] 网络借贷;高职大学生;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276-02
一、校园网络借贷悲剧不断上演
尽管网络借贷一定程度上为校园学生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引致一些风险。近年来,媒体上关于大学生网络借贷的悲剧不时爆出。
对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说,一方面消费需求强烈,另一方面法律意识薄弱,很容易走向利率极高的校园贷款。由于网上贷款分期消费门槛很低,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预支消费、奢侈消费的平台,但不少大学生由于冲动消费,导致负债累累,给正常学习带来困扰。一旦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将会影响大学生在银行的个人征信。此外,这些小额网贷公司一旦出现变故,大学生的学生证和身份证等隐私信息也存在泄露的隐患。更有甚者,一些不良的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着虚假宣传和不正规、不道德的手段等问题,高利貸、骗贷、裸贷、暴力催贷等一系列恶性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高职生网贷消费行为分析
为了解高职大学生借贷消费情况,探寻相应的对策方法,本研究对本市5所高职院校进行网络问卷抽样调查,问卷回答人数共计1032人,有效回收103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除此之外,我们还对这3所高职院校及2所本科高校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内容涵盖消费水平、借贷消费方式、借贷消费认知三大类别。通过对不同性质学校的访谈结果以及前期问卷调查结果,基于消费行为视角下,开展高职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
(一)高职学生消费习惯存在问题,为网贷提供可乘之机
1.消费与收入难以匹配
社会普遍的状况是现如今大学生消费水平高,但是自己还没有固定收入,资金来源单一。调查结果显示,94.68%的高职学生生活费来源于父母,其月生活费在800~2000元之间,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15.87%的人认为生活费不够。于是越来越多的高职大学生会去选择网络借贷这种便捷高效的方式。由此消费与收入不平衡会让高职大学生陷入网络借贷的恶性循环甚至到达无法偿还的地步。
2.高职学生消费观念成人化趋势显著
高职学生心理的成熟伴随着消费个性的成熟,对预支消费的接受能力也不断强化。调查中对预支消费尝试分期消费的没有排斥心理的学生占近30%。根据统计,高职在校的大学生数量约有1140万,由此大约推测高职学生中贷款金额1000~3000和3000以上的人分别约有41万和60万。如此的发展趋势网络借贷俨然会成为促进高职大学生消费的一大推手,网络借贷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所存在的问题也会日益增多。
3.青睐高速快捷消费方式
移动支付是科技和社会带来的革命性发展,高职大学生在平常支付时95.2%的人选择了支付宝,66.08%的人选择了微信。75.26%的高职大学生希望网络借贷的到账日期是5天之内,且部分网络借贷利率低,迎合大学生消费心理和需求特点的同时,自然能推动大学生网络借贷消费行为的出现。高职大学生选择便捷的移动方式也说明了他们倾向于更为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于是网络借贷无疑是一种完全符合他们特点的借贷方式。
4.消费层次多元化,进一步刺激消费行为
经济快速发展,国内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在不断变化,除了满足自身基本生存的消费外,还拓宽了在精神文化与娱乐发展方面所开展的“质量”消费。比如在申请贷款后,30%的高职大学生选择用于购买衣服和化妆品,14%的学生选择购入电子产品。其实不可否认的是高职大学生可能毕业面临的创业就业压力相较本科大学生会更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职大学生注重学业方面的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学习消费和创业投资的消费也成为消费的一部分。
(二)高职学生网络借贷认知不足、消费法律知识欠缺
调查显示,93.53%的高职大学生使用过蚂蚁花呗等网络借贷软件,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网络借贷消费,这充分体现了高职大学生对网络借贷的认知还比较片面化。认知不足的一方面还包括对维护自我权益的欠缺。调查中仅有15.34%的高职大学生知道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14.59%的学生觉得身陷“校园贷”通过法律维权的可行性并不是很高,51.7%的学生认为也只是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可以看出在不了解消费法律的同时会产生对自己维权的不信任和对法律权威的不信任,导致最后无法采取正确的途径保护自己。这会让后期存在的不良网络借贷问题堆积得不到解决。
(三)新媒体进一步传播诱导高职学生非理性消费
通过问卷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有60.02%的高职学生是通过一些APP了解到网络平台的,同时有45.03%的学生,可以说接近一半的学生购买过网红产品,而高职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恰好极易被这些现象诱导,为追求潮流和所谓的跟紧时代步伐,走上盲目消费的道路。所以,无论是新兴媒体本身还是其衍生产品,都加快了新兴产品的传播速度,大量的信息蜂拥而至,高职大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智筛选,再加上高职大学生对电子媒介的依赖,这一切使新型媒体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一定引导,促成其非理性消费观念的形成。
(四)借贷平台不规范化诱导高职学生过度消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网络借贷平台大大小小能有4000余家,其中不乏一些非正规的平台。自2007年起,由于网络借贷发展迅速,相关机构对网络借贷的监管和相关立法会有一定不足。2015年央行等十部门发布的第一次系统性书面规范《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规定也只有短短三百字。除了立法和监管的缺失外,网贷平台还没有统一的规范运作标准。另外,不法借贷平台抓住了高职大学生追求操作简单便捷、到账快、利率低的借贷方式的特点,打起“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钟到账”等幌子,向高职院校伸出魔爪。这样一来,有贷款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会更容易被诱导。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受访对象提出很多这样不规范的借贷平台会更容易让大学生上当受骗。
三、对策思考及展望
从以上对部分高职院校网络问卷抽样调查以及各高职、本科高校访谈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生校园贷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为根治不良网络借贷行为,需要强化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同时建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借贷消费引导机制,为其网贷行为疏通路径。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高职学生个人要培养树立正确消费观,培养其自主监督意识
消费是个人的购买行为,但从深层次探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既是消费者个性化的过程,也是消费者社会化的过程。一些学生逐渐沾染上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拜金主义、攀比主义等消费观念。然而,高职学生本身没有收入,主要依靠家庭经济支持。在此冲突下,高职学生开始借助网贷手段。因此,从根源上管理网贷对高职学生的影响,需要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自主监督意识。
(二)高职学校加强网贷及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帮助学生理性处理网贷消费
首先,高职学校要将网贷常识和消费观教育引入课堂教育,通过课程教育,可以使高职学生将注意力转移至学习和自我提高上,自觉摒弃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传播正确消费观。其次,高校要运用QQ、微信等媒体平台传播正确的消费常识。如利用高职学生受众较广的公众号分享网贷的不良后果,为高职学生敲响警钟。最后,还需要依托高职学生的一些社团平台,通过演讲、沙龙等活动,帮助高职学生将正确的消费观引入实际生活场景。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在面对网贷时及时找到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三)社会应加强媒体传播的监督,重视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
高职学生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立足健康积极的生活和学习需求,量力而行,适度消费。对社会相关部门来说,做好高职学生入学之初消费观的正面引导至关重要。社会可通过建立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申请和发放契机,教育大学生诚信为人,感恩学校、社会和家庭,珍惜自己的金融诚信记录,将有限的国家助学金用于购买学习和生活必备品,杜绝网贷。
(四)政府落实其主导的“硬约束”治理,监督正规金融机构运营
规范、细化对校园贷的管理,纾解、遏制校园贷的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责无旁贷。银监会要落实并监督相关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银行则可根据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偿债能力等设置合理的贷款额度和还款利率,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做好贷后的管理监督,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阳光的校园信贷产品;而各地金融办、银监局应协同工商管理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暂停非法网络贷款机构对大学生的借款业务。同时,将现存的网络贷款机构中仍有恶意欺诈、暴力催收等严重问题的企业移交公安和司法部门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懿.“校园网贷”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8):17-18.
[2]陈培各.浅析校园网贷存在的危险与对策[J].祖国,2016(19):71.
[3]王寧.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