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1-11马昌胜
马昌胜
[摘 要] 近年來,随着社会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幼儿园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能力成为“要求”的集中出发点,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因此备受社会关注。声乐课对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的必备技能。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稚声期幼儿声乐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就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70-02
一、声乐教学“问题”
由于特定的招生生源和人才培养等多方原因,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对学前教育的认知不足或存在认知偏差,罗列如下。
(一)学前教育专业认知问题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水平相较于普通高校学生有一定差距,尤其对声乐学习的认知明显不足。由于学生缺乏声乐专业学,学生对声乐课的了解仅限于美声、民族唱法的专业学习或儿童歌曲演唱的范唱学习。不能从自身阶段入手,更不能从本专业人才培养看齐。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认知偏差较大。
学生对学前教育声乐课程学习认知存在的问题会映射在声乐教学中。职业院校声乐教师大多来自各大艺术院校或普通高校音乐系科,接受的是“专业”的声乐教学。他们对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声乐课程的认知。部分老师对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认识不够透彻,贯彻不够彻底,在声乐课程的教学中就出现了“等同于”艺术院校“专业”声乐教学的现象,这是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认识
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培养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的是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首先,学前教育学生培养目标指向性很明确,就是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而非专业的技能表演者。因此,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需要教、学双方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专业技能有准确的认知。恰恰就是这一方面,教、学双方都存在认识上不够准确的问题。如果教师、学生对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认识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那么声乐教学的方向就会出现问题。教学模式模糊应用是导致目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另一主要原因。
(三)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所面向的授课群体是学前儿童,在学科规划上以绘画、弹唱、声乐基础、乐理、舞蹈、钢琴等艺术类课程为主,对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的学生来说,学好学前教育专业难度就相当大了,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就有一定的挑战和局限性。教学方法单一、实用性较差是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首先要打好声乐理论基础,而且在学习歌曲时还要有节奏、调式、视唱、练耳等环节;还要有儿童歌曲表演唱的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和设计。
二、问题“对策”
职业院校学生的音乐水平、艺术修养参差不齐,在实际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有目的性、有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环节设置
目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声乐课多以小组课(两课时,以五十分钟为一课时)为主。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授课教师应注重教学环节的设置,达到高效课堂。在具体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设置。如集体练声、分组唱歌、个别纠正、个别抽唱、学生讨论、儿童歌曲律动创编、教师点评等环节。在课堂当中的教学环节分配如下:第一课时,20分钟声乐理论知识讲解,气息、正确的发声方法、发声位置、腔体;20分钟艺术歌曲学习,包括节奏型、音乐表现符号、歌曲处理、简单的情感表达;10分钟小组或者个别学生演唱,教师点评。第二课时,笔者主要以儿童歌曲教学为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儿童歌曲的歌曲储备量,能够很好地演唱儿歌才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的最终教育目的。学前教育的学生所展现的综合音乐素养是儿歌弹唱,这就需要对儿歌的演唱进行训练。在这一环节中,笔者采用20分钟学习儿歌,包括节奏型、音乐表现符号、歌曲处理、简单的情绪表达;20分钟电子音乐,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学生如何合伴奏,怎样运用电子媒体授课,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儿歌加律动表演唱等。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更科学,也更实用。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
1.科学的方法与作品选择相结合
在声乐教学中,对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不能在学生还未掌握正确的科学发声方法的时候,为了加快学生的学习速度布置高难度的歌曲,这对学生嗓音的保护和后期专业的发展不利。会让学生误以为只要声音大能够唱上去高音就等于完成了这首歌曲。所以,对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声乐作品选择要在正确的科学方法为基础的程度上以中低难度的歌曲为
首选。
2.以发声训练与歌曲演唱相结合
声乐教学中,在学生发声训练的同时,要提高学生对声乐曲目的演唱能力,合理安排发声训练与歌曲演唱比例。要根据发声练习为手段,掌握正确发声的练习方法和要领,使学生将练声曲与歌曲演唱的方法相互融合。例如,练习跳音可以与花腔歌曲中的某个片段相结合。练习控制可与歌曲中旋律的渐强、渐弱相结合。尽可能使练声曲中的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水平,从而在教学中形成发声练习与声乐曲目有机结合。
3.以技能训练与理论讲授相结合
在具体色声乐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践,将技能训练与理论讲授相结合。比如:学前教育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都不会用气息。对歌唱气息的学习是重中之重,首先要讲一些生理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在演唱中哪一个器官是用来吸气的?哪一个器官是用来呼气的?怎样发出来的声音比较科学有穿透力?通过对理论知识全面系统的讲授,使学生不但能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又能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训练。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老师应该进行细致的讲解和规范、科学的示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4.以发声训练与听觉训练相结合
在提高学前教育学生歌唱发声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听辨能力。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辨别发声是否正确与歌唱的优劣,了解内听觉与外听觉的关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头脑和辨别发声正误的听觉能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嗓音,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三)特色声乐教学
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有自身独特的课程要求,其教学也应该是有自己独特之处的。
1.艺术歌曲与儿童歌曲相结合
幼儿音乐教育不在于音乐能力有多高,而是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儿歌很好唱,不需要学习,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有些学生反映他们在演唱儿歌的时候遇到音域稍微高一些的地方就发不出声音,虽然儿歌的演唱相对于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简单得多,但也有其技巧和需要训练的地方。学生所反映的高音域唱不出声音的问题首先要学会真假声转换,其次要很好地掌握气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气息和嗓音没有充分结合到一起。教师需要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气息流动的练习及气息和嗓音相结合的练习,教会学生真声和假声的转换。
2.儿歌弹唱与声乐演唱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演唱儿童歌曲和边弹边唱的专业技能。声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最终目的是为儿歌弹唱打下良好的歌唱基础。首先要把儿歌弹唱作为学前教育综合素质的考虑,在儿歌弹唱中有些学生唱歌声音非常小。尤其是上高音的时候不敢唱。原因在于,对儿歌的钢琴伴奏没有熟练的掌握。在演唱技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做到一心三用,即一心识谱看歌词,一心弹钢琴伴奏,一心唱歌。在钢琴弹不熟练的情况下无暇顾及对儿歌的演唱,弹琴和演唱二者是平等的,哪一方面薄弱都会显出整体的薄弱。在儿歌弹唱的初期这两方面都要练习,一方面把钢琴伴奏练熟,另一方面要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把歌曲演唱熟练,二者都掌握之后再进行合并,这样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3.将多媒体音乐和儿歌表演唱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音乐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使幼儿更容易进入儿歌的情景中来。在课堂设计中学习儿歌,既培养学生对儿歌的兴趣,又能训练学生的乐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多媒体音乐,创编一些律动或者儿童舞蹈,创设一种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情境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三、结语
因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声乐教学一定要区别于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教学要更有指向性和实用性,教给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技能。歌唱的学习对学前儿童来说是对音乐的最初步理解和感受,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学前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学前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而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就更是肩負着重大的责任。培养一名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也是教育的目标。以上是笔者对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拙见,最终目的是为了阐述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应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不足之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钟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岚华.声乐教学法[M].中国戏剧出版,2010.
[3]屈陶治.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中的儿童歌曲演唱法探究[J].北方音乐(音教论坛),2017(7).
[4]展春玲.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形式探析[J].都市家教,2016(4).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