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足球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
2019-01-11曾庆蛟
曾庆蛟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普遍存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科目教育的结合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确有必要。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为例,从足球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思政教育的新方法与新模式,为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及体育教学效果,特别是足球教学提供了理论研究方向。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足球体育教学;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J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96-02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发展现状
(一)学生学习现状及对思政教育的认识
当前的思政教育在我国高校受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这一方面是受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的影响,留给思政学习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是当前的思政教育普遍停留在理论教育、课堂教育的层面,课堂创新性、实践性不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学生对思政课重视度不够。有些学生将思政课看作是专业学习之余的放松课程,简单听一听就可以,深入的自主学习几乎没有;有些只将思政课看成是修学分的途径,对其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整体学习效果欠佳。
(二)教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态度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师专业性一般符合高校任教规定,在教师自身素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都能胜任教师工作,但是思政教育工作目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需进一步进行改革。
(三)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当前社会各界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思想的问题。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大学最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方便日后步入社会就业,而对学生德育、思政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副科、不重要的思想阶段。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及考核现状
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程设置上普遍以大课形式为主,学生数量多、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主要围绕教材知识进行理论展开,合理的知识迁移与深入的理论研究偏少;在考核方式上以考试或考查为主,答题是考核的主要形式,考核范围是以记诵为主的理论研究,对理论背后的实际应用与理解涉及较少,无法真正达到以思想政治育人的目的。
二、我院足球体育课程现状及问题
(一)传统足球课程教育忽视体育育人的本质
在最初发展时期,体育的本质目的是不断提升体能来增强狩猎或者躲避野兽追踪,来得到食物、维持生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体育运动才被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世界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蹴鞠”,是宫廷男性的主要娱乐方式。后来,体育运动发展进入新阶段,世界体育主要目的开始由娱乐上升到追求健康。当前足球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风靡,很多国家、地区开始将体育的竞技性提升到体育运动的最高层。随着体育运动逐渐普及至校园及社会,这种体育的“竞技性”也一并被带过来。同样的,足球体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步入社会后,其运动的本质被淡化,随之而来的是竞技性、技术性不断增强,甚至出现以体能换竞技的现象。过度重视足球体育的竞技性,体育育人的本质不被教育发展所重视。
(二)教学目标单一,重技能、轻思想
当前足球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考虑运动项目的需要,体育课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也以技能、比赛等为主。教学的重点在技术教育上追求技巧性、可赢性,体育教育的团结、统一、协调、制度规则等一系列德育精神往往被忽视,比赛时追求胜者为王。至于参加体育课、体育锻炼的学生的思想教育现状、体育精神的高低,都在竞技性光环之下变得黯淡无光。
(三)教学方法僵化老旧,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紧密
足球课程教学方式目前以课堂教育为主,以自主实践为辅,通过课堂讲解理论知识与必要的安全知识进行理论的积累,通过课堂教师训练指导与课下组队训练为辅助的方式增强足球体育运动及体育课程的教学影响力。而其中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受重视不足,与体育教育结合不紧密,教师缺乏德育理念,教学方法以承袭传统为主,未对思想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四)长效稳定的体育与思政稳定结合教学机制尚未形成
在职业院校足球体育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模式尚未形成,一方面是教师教学内容僵化,以技能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主,德育涉及内容较少;另一方面是学生对通过足球体育课程进行德育的方式接受度偏低。很多学生对足球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课堂认识还停留在“思政课教育应该是专业化教育而不是贯穿性教育”的层面上,对新体育与思政教育模式接受度低,学习效果差,整体素质提升慢。以浙江职业警官学院足球体育课程为例,很多学生虽然能认识到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塑造的重要意义,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涉及足球教育课中的思政教育中,很多学生会“自我回避”,自动忽略课堂德育内容,教学效果不佳。
三、当前足球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一)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足球游戏通过快乐的娱乐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足球运动从最初的发展时就坚持以群体性娱乐为主要定位,其中最需要个体间的相互协调与团结协作。在足球的运球、传球、射门等一系列的运动主要环节中增强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团结协作,更有利于团队的发展。反过来,团体协作指导下的球队进步,又反之推动个体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可以说,加强团队协作不仅是整体发展要求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進个人水平发展的主要动因。
(二)互相帮助、全力以赴
足球运动中的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个团体,足球运动是一种典型的“木桶效应”原理下的运动模式,每一名队员的发展都是制约整体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通过个体的发展才能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在日常的课堂及训练时,总会出现某一队员身体素质欠佳、专业知识掌握不全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互帮互助达到整个团体集中发展的目的,强者帮弱者,能者扶弱者,坚持全队整体水平的提高,才能为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团队意识、爱国精神
足球运动往往是以一队对战另一队的方式开展正式运动,这就涉及团队意识。在涉及国与国之间的运动竞技时,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团队意识,每一个个体都要在训练、比赛中增强团体意识,要认识到在运动中,自己代表的是一个团队、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国家,多个个体组成的足球队是这一学校、这一国家的形象代表、能力代表。任何时候都要有明确的团体意识,是足球体育蕴含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四)规则意识、法制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足球竞技有其专业的运动规则。足球的竞技规则要求学生要遵守游戏要求,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发挥自身的技能优势,进行独特的思维活动,只有坚持用规矩思想武装每一个队员的头脑,坚持通过科学的、合理的、符合要求规定的方式进行锻炼、练习、比赛,才能在各项比赛甚至延伸到各项工作、学习上坚持不逾矩,坚守底线思维与红线思维,促进个体与整体的全面进步。
四、如何将高职院校足球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
(一)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与培养
虽然我校在当前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专业教师配备达到国家要求标准,但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足球体育课程教学中,就需要在原有思政教师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增强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之间的教学关联,不断提升足球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可以通过集体办公、交流座谈等方式开展足球体育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工作沟通,也可以通过聘请足球、思政行业的专家进行相互研究探讨,将足球运动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发掘与整理,形成系统、完备的足球+思政教育模式,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将这一教育模式固化到教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二)结合足球体育课程重新梳理体育育人的本质
足球体育课程的本质是运动,而运动的本质是通过锻炼强身健体,通过学习领会体育精神,体育育人。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为例,加强足球体育育人的作用,需要教师做好“为人师表”的典型教育工作。要在足球体育教师的思想上增强体育育人的理念,坚持体育的本质是提升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的根本是不断提升人类体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积极向上。坚持在普及性课堂教育上以提升素质、增强体能、加强德育为教学目标,在专业化教育过程中兼顾技巧学习与竞技技能的各项内容,坚持普适性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
(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足球体育教育课程
将以学生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学生训练中。足球训练与团队的组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协作性强、团结意识强的运动。教师在训练设置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团结协作训练不断增强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比如在运球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力、团队精神的激发等。要通过日常教学训练为学生传递足球运动的育人本质,在训练中将这种育人性、教育性激发出来,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德育。
(四)探索提升思政教育与体育结合的可操作性方法
目前我校将思政教育与足球体育运动的课程结合还不够紧密,进一步探索更加稳固、更加科学、更加便捷的思政教育+足球教育的可操作性教育模式迫在眉睫。虽然日常的足球体育课程教育是有限的,但是对学生的德育方式是无限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传播体育德育精神,增强学生思政教育的日常化,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让更多思政教育+足球体育运动的教学模式深入人心。要坚持教育的社会化,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还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塑造人、鼓舞人,坚持以德化人。将新的足球教育模式向全社会推广,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这一新教育模式提出意见建议与改进方法,达成高度的社会共识。
增强当前足球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是培养更多品德正、思想正、价值观明确的高校社会人才的重要渠道,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体育德育思想,更应该在社会发展中达成社会各界教育共识,推动思想教育工作在各行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文慧.浅谈高校体育课程的体育文化含量[J].襄湖学院学报,2004(6):1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