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馨驿站”公益活动对提升空乘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研究
2019-01-11金蕾
金蕾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公益活动的出现及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空乘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强的专业,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空乘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开展公益活动。从“爱馨驿站”公益活动出发,提出以空乘专业为依托,突出“重职业素质养成,强职业能力递增”的实践培养方式,以此提升空乘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 键 词] 爱馨驿站;公益活动;空乘学生;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26-02
中国民航从2018年10月28日—2019年3月30日开始执行并实施2018—2019年度冬春航季航班计划。已知新航季中有200多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安排了客货航班,计划每周执行90051班次,相比过去的2017—2018年度冬春航季同比增长4.5%。2018年,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已达61173.77万人次,与上一年相比,增长10.9%。由以上数据可知,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前景不容忽视。作为民航企业,现目前仍然需要大量的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且具有较强职业持久力的实用型综合人才,这也将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新任务。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更需要具有完备的综合素養。
中国残障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暨联合国中国促进残障人士权益项目结项研讨会于2017年6月3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在会议中,国际劳动组织的代表表示,中国目前的残障人士已达8500万人以上。而当前我国已经有将近1亿身有残疾的残障人士。由杭州爱心人士与脑瘫、唐氏综合症、自闭症等有智力障碍的家庭及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联手组建的“爱馨互助会”成立于2012年9月。“爱馨互助会”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帮扶社团。其下的“爱馨驿站”还为一些残障青少年开展就业培训活动,为各个企业单位输送适配有力“人才”。
从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角度着手,有效结合当前企业和生产实践的现状,主动应用校内资源与教师的个人才能,积极服务企业,做好服务礼仪、服务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加强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空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课程综合实践与企业紧密结合,在“爱馨驿站”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共同参与,同时也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一、提升服务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从空乘职业素质的构成及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出发,以“重职业素质养成,强职业能力递增”的实践培养方式,有效融合爱心公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提升空乘学生的服务意识、加强沟通技巧、体现“五心”服务,具备从事乘务工作的综合素质。
(一)教学意识创新
1.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作为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任教师,更需要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及服务技能,并且能够将服务理念、服务意识运用到日常的实践教学中。同时在空乘专业课的教学上,专任教师还需要提升两大方面的标准:(1)提升所教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质量标准。整合航空企业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我院空乘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及教学大纲。在教学设计中对接航空企业的职业标准及规范,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过程。(2)提升技能操作标准。从各个航空公司实操技能的需求出发,严格按照民航乘务员职业鉴定指南的标准,构建完整的标准实操体系,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尤其是加大提升空乘学生的服务意识、职业技能实施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我院实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空乘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校企合作应建立在“双需、互助、高效”的基础上开展师资学习、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将彼此的资源互通互用、互补结合。因此,教师应利用假期时间,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实地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探讨及调整合作方式,开展符合我院的多元化、多方位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制定以空乘学生为主体的“重职业素质养成,强职业能力递增”实践培养方案,提高空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强化沟通技巧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专任教师首先应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充分理解他人,学会关爱他人。同时教师还应将沟通服务技巧始终贯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深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不能有消极避世的思想,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
除此之外,专任教师还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并注重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在课堂中将日常乘务工作遇到的沟通问题进行实练,针对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旅客进行有效的沟通服务。学生要反复推敲练习,将沟通技巧熟练地运用到生活及工作中。增强互动交流内容累积,整体把握沟通交流的多种方法与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培养“五心”服务意识
目前航空市场竞争激烈,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航空公司的发展前景。而“五心”服务则是航空公司乘务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体现,包括耐心、热心、细心、诚心、贴心。
在课堂实施教学中,专任教师应全程灌输“五心”服务意识,通过航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三维虚拟仿真软件等教学方式,将服务意识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思想。同时结合期末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爱馨互助会的“爱馨驿站”公益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并提升社会责任感。使空乘学生成为高素质、高质量、应变能力强且具有较强职业持久力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二)教学思路创新
1.逐层递进式推进,以点带面发展
在进行空乘专业实训、实习时,应注意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发展需求,先要规划好学校与企业合作实习、实训上的安排时间。在此基础上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服务意识、服务礼仪等方面的训练并指定专人培训、对岗培训。根据空乘专业的特点进行实训、实习时需要关注逐层推进,逐步强化空乘学生对工作的全方位理解,提高就业岗位的执行力度。让学生通过锻炼确立工作流程。利用一点輻射整体的形式,全面提高空乘学生的服务理念、职业道德,具体掌握工作中的实践技能,为今后毕业就业带来优势。
2.科学教学机制的建立,全面提高空乘学生的职业素养
空乘专业是一个以服务为主的专业,所以空乘学生需要有空乘职业素养、专业底蕴、服务意识。利用科学教学机制的建立,有效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素养。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让学生与残障人士亲密接触,使学生能感同身受,亲自体会到奉献精神、职业素养。通过平时的教学渗透,全面提高文化素养和技术素养。再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3.优化校企合作,创新管理制度
根据我院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符合当今航空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校企合作”。
2019年6月,我院与爱馨互助会达成教、学、研、双创战略合作,并成功签署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书》。校企合作发展时应结合具体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合作效果为前提,进一步优化改进空乘专业的管理体制。逐步健全校方对空乘专业学生实习和实训的综合管理机制,再利用制度的不断优化和良好创新,整体提高空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二、公益活动对提升空乘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意义
(一)打破现有实践教学的瓶颈,重职业素养养成
要为空乘专业学生打造仿真实训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在公益实践活动中增加五心服务,正确处理各种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突破空乘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瓶颈寻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院空乘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就读的四个学期,每学期第16~18周为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是结合各学期所学的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内容,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有机结合,安排学生前往企业相关岗位体验、模拟及专业调研等。进而深入检验空乘专业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这也是充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最好方法。
大一第二学期,学生刚进入专业技能学习,对航空专业技能的掌握处在初级阶段。在此阶段,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职业行为习惯。结合课程综合实践《民航服务业岗位认知及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调研》,学生全程参与到“爱馨驿站”的实践教学中。同时在时间上根据企业要求进行调整,具有较大的灵活机动性。
(二)推进“校企合作”,强化职业能力不断递增
在预计的课程实践周期内,突出“重职业素质养成,强职业能力递增”的实践培养方式,提高空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及整体职业素养,同时提升专任教师的业务能力及理论素养。
学生在企业实践体验中能有效地将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巧妙地融合在其中,制定详尽的服务方案及实施计划。在锻炼学生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的同时也弘扬我国传统礼仪和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与爱馨互助会的校企合作,充分重视和发挥公益活动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并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全面提高空乘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培养出适应当代民航发展的高技能空乘服务人才,促进就业。
三、结语
经过一学年的校企合作,学生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纠正,更是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合作及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性。普遍反映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企业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的实践。在后续的客舱服务、客舱应急处置课程中,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及团队精神都有了明显提高,对提升空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公益活动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是培养空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培养空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空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民航企业输送应用型综合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2019-05-08.
[2]苏海花.知、能、德三位一体化的空乘职业道德培养[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32).
[3]曾竞.青年微公益活动对提升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5.7(30).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