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1-11曹霞张玉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3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风险管理

曹霞 张玉玲

[摘要] 目的 探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风险管理)和对照组(常规管理),各54例。比较两组护理合格率、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方面护理合格率均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较高(P<0.05);同时,相比于对照组(20.3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41%)较低(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后,在提高护理合格率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水平,并且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风险管理;急诊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1(c)-0126-02

在急诊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急诊科是首要的环节,与其他科室相比,急诊科承担更高的医疗风险,为促进患者急救治疗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对合理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积极采取[1]。在现代医疗护理中,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和理念,目的在于通过对物品管理、人员管理及医院制度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内容不断加强,促进医院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使医院经济损失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该文主要探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并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3月间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男女人数之比分别为25:29、28:26;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34.57±8.71)岁、(35.19±7.68)岁。在一般基线数据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可以实施比较统计。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内容如下。

1.2.1 将风险管理制度积极完善  按照急诊科实际的接诊状况,将应急预案进行合理制定,通过模拟演练,促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急诊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有利于他们的综合急救管理能力有效提高,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保证全员能够做到沉着、冷静面对。通过弹性排班制度将急诊科人力资源积极优化,按照接诊的高峰时间段,合理分配医护人员为接诊小组和急救小组两个小组,医护人员应当24 h随时待命,保持联系通畅,做好临时调整工作的准备。

1.2.2 积极培训护理人员,并实施法制教育  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有效增强,除了护理部进行定期考核外,急诊科也应当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专项考核,同时将相应的奖惩制度合理制定,根据考核资料的相关内容对护理人员进行积极培训。此外,还需要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促进他们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1.2.3 对护理人员实施专业技能训练  因急诊科患者具有复杂的病种,且重症患者数量较多,因此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将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充分具备。通过“一带多”或“一带一”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定期培训能力較弱的护理人员,积极演练现场急救项目,促进急诊科护理人员综合水平显著提高。

1.2.4 专人管理急诊科相关物品  急诊科具有复杂多样的医疗药品和设备,在急救过程中为保证获得所需物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安排专人对急诊科物品进行有效管理。按照物品管理制度,将应急准备工作做好,从而在急救工作中确保能够将相关急救物品准确提供。

1.2.5 将风险防范管理全面贯彻实施  在护理工作期间,需要将抢救物品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护理工作的开展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促进良好护患关系有效建立,对相关岗位职责认真落实,将护理重点内容充分明确,同时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护士长需要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对护理人员的相关操作积极监督,将存在于护理工作期间的护理问题发现,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正确、合理操作。护士之间需要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分享护理经验,做到互相监督和帮助。此外,在每日交接班时,护士长需要对存在于科室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总结和报告,同时对注意事项和解决措施向每位护士进行全面讲解。

1.3  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护理合格率、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其中护理合格率主要包括灭菌消毒、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及置管方面的合格情况;护理质量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操作技能、理论考试、文书书写、消毒灭菌方面的评分,总分为100分,越高的评分表明具有越高的护理质量水平。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合格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合格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事件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十分科学的管理对策,它能够对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价,然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急诊科患者存在危重的病情状况,同时病情发展速度很快,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同时在急诊科会涉及较多的护理操作和比较复杂的抢救仪器,导致有诸多危险因素存在,护理风险在整个护理工作期间贯穿始终。急诊科具有非常繁琐和复杂的工作,如果有护理差错事件发生,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威胁[3-4]。

将风险管理模式运用于急诊科中,能够实现对护理风险的准确识别,积极强化风险监控工作,促进护理事故的发生减少,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此外,将急诊科护理、接诊及救治的各个环节中贯穿风险管理,还能够促进急诊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增强,对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对危险因素和护理风险事件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处理,能够保证护理安全,促进护患关系不断增进,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使得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救治[5]。

该文通过探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数据显示,在护理合格率方面,观察组灭菌消毒、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及置管合格率分别为94.44%、92.59%、94.44%及96.30%,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风险管理的运用能够提高护理合格率;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操作技能、理论考试、文书书写、消毒灭菌各方面评分均较高(P<0.05),表明风险管理的运用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同时,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41%)较对照组(20.37%)低(P<0.05),表明风险管理的运用能够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后,除了能够提高护理合格率和护理质量水平以外,还能够促进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有利于护患关系不断增进,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成丽.急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与实施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1):24-25.

[2]  周宗敏.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8):175,177.

[3]  张自美.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J].饮食保健,2018,5(30):157-158.

[4]  何晓玲.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7):26-27.

[5]  骆敏花.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8,24(27):237-238.

(收稿日期:2019-08-21)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