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旅游开发不合理及遗留问题研究
2019-01-11周祎李睿赵海波
周祎 李睿 赵海波
[摘 要] 通过对南靖田螺坑土楼景区产业规划现状的全面分析,指出当地旅游文化产业规划中存在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时根据当地资源优势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完善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以南靖田螺坑景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找出并分析当代中国旅游文化产业中存在一些通病,并以南靖田螺坑景区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例,希望能对当代中国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的产业结构调整、管理机制改善、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关 键 词] 旅游产业;旅游开发;文化保护;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202-04
中国旅游产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至今,经历了“初步萌芽、探索研究、重新整合、科学发展”这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里中国旅游产业规划在不断更新与完善,规划者也逐渐意识到旅游产业规划的意义不仅在于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更在于诱导和启发旅游经营投资者,规范旅游市场主体和旅游消费者,促进旅游产业积极健康发展。从微观上来看,我国现阶段旅游产业规划在实践过程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规划单位的资质、能力有限,顾忌成本,基础资料不详细等导致规划深度不足、定位不准。同时,从事旅游规划的单位也日益增多,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导致了旅游规划低价竞争的出现。旅游规划中虽然可能没有方向性的错误,但是也找不到指导性、操作性的内容。在规划落实的过程中,当地政府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旅游开发商等被委托方错误理解,从而使规划中的内容无法付诸实践。在规划过程中,规划单位可能因为资历有限无法顾及如旅游地竞合关系、地缘优势、旅游地后续发展等特殊因素,使旅游地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影响。
而融合了地方特色文化的旅游产业对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县域吸引力,增强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都具有重要意义。寻求文化享受成为当前旅游业出现的新时尚。加上国家出台各项政策的刺激,各地掀起了一波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和发展的热潮。不过,在一些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问题。比如文化内涵挖掘不深,造成高质量特色文化产品稀缺;投入不高、急功近利、政府重视力度不够、可持续发展观念薄弱等硬伤导致景区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不达标以及服务设施和意识不到位,导致游客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等。对此本文以南靖田螺坑土楼景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分析文化产业规划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找出解决该区域旅游产业规划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南靖田螺坑土楼现状
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是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杰作,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住户均为黄氏族人。田螺坑土楼群是南靖土楼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后,南靖土楼旅游业腾飞发展,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17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比2008年接待游客35万人增长了约1130%,旅游收入25亿元,比2008年仅200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增长了约1234%。不少南靖外出青年响应返乡政策,约2.5万外出年轻楼民返乡创业,大批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就业,当地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景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7481元人民币提高到2017年的24713元。为打造更好的旅游名片,南靖县在几年之内投入四亿多元人民币用于土楼周边环境整治和交通配套设施的完善,当地政府也对南靖田螺坑土楼进行了系统的规划,积极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道路铺设、土楼修复、基础设施建设。但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诸多问题也随之浮现:景区环境质量与服务质量低,旅游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游客旅游安全得不到保障,后期修缮难度大,旅游秩序、市场秩序不稳定,居民利益诉求与土楼保护政策之间存在矛盾,村民自治组织混乱,品牌共享型旅游地之间恶性竞争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土楼在开发过程中应不忘初心,保护与传承祖先智慧,进行旅游文化产业合理规划,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景区现存问题
(一)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落后
南靖田螺坑土楼群交通不便,由南靖动车站抵达游客中心约两小时,路途遥远且较为颠簸,从游客中心到塔下村村口全为盘山公路,路面狭窄、路况陡峭险峻。到村口后,需步行十多分钟进入景区,景区内部多为崎岖狭长的山路,当地人主要交通工具为摩托车,景区车辆与私家车辆都难以进入,无论是游客进入景區,还是当地居民外出都十分不便。交通服务的不到位,极大地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景区工作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管理、引导、服务、解说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以导游为例,无证导游现象仍然存在,造成景区秩序混乱;正规导游对土楼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客观光游览过程中,导游人员带领游客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度较低,这种游览方式无法使游客真正领略土楼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从而影响到游客对土楼价值的真实判断,降低了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
景区公共服务设施不齐全。区内公厕数量少,不能满足游客数量多的时候的需求,无特殊人群专用卫生间,无法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缺少如公共桌椅、凉亭等游客公共休息区,寄存服务、流动服务站罕见,不够人性化;住宿酒店少,多为当地楼民由原住房改造的民宿,卫生、安全等存在隐患,且旅游高峰期时“一房难求”,接待能力有限;停车场设在山顶,鲜为游客所知,利用率极低,规划不合理且造成资源浪费。
安全保护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存在安全隐患。走访调查发现,田螺坑土楼群常住居民里老年人居多,而安置区铺设的直通田螺坑土楼群的人行道坡度很大,两侧几乎没有安全护栏,全程走下来需要十多分钟,人行道最后一段也因长期无人使用和安全问题而封锁,无法使用,整条人行道几乎荒废但并未修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医务室及紧急救援室稀缺,缺乏意外情况发生后的即时保障。
缺乏地域文化自信,特色文化产品稀缺。景区内小摊上售卖的物品并没有突出的土楼特色,文化载体承载的土楼文化内涵有限,且存在内涵混乱、庸俗化、单一化、土楼文化融合层次低等问题。当地居民文化创新意识不强,游客无法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无法从当地物品中获得新鲜感,体会特色文化。
(二)当地特产外销渠道窄,营销手段单一
当地金线莲养生茶、红姑、柿饼等特产品质优价廉,深受游客喜爱,但由于宣传力度小、外销能力薄弱、销售渠道少,因此销售状况并不是太好。当地居民表示,他们也曾考虑互联网销售模式,但是由于缺乏互联网相关知识,被淘宝店和微店等新兴销售方式“拒之门外”,外销多是通过老客户微信转账实现。而当地政府并未设立专门网络平台促进当地特产外销,也未组织居民进行互联网技术培训,所以无法提高当地居民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实现当地居民利益最大化。
从走访中收集来的信息来看,有超过半数的土楼居民认为土楼开发前后,自己的收入并没有增加,生活并没有因土楼景区的开发而得到改善,同时,当地政府所规划的安置房面积只有两千多平方米,不足以满足所有住户的需求,且安置点多设置在山顶,距离田螺坑景区距离较远,而当地常住居民普遍趋于老龄化,从而造成了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备、健康关怀不足等潜在问题。
(三)旅游文化产业无序开发破坏景区生态环境
南靖土楼景区的开发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1)旅游规划不合理。当地安置房规划点位于山顶,而田螺坑土楼景区地处半山腰处,且安置点所规划的生活污水排放管道也较不合理,十分容易对田螺坑土楼景区使用的山泉水产生影响,严重影响水质。(2)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田螺坑土楼景区所有的生活污水都是未经处理直接通过各家各户门前的露天下水管道汇入下游的村落中的一条溪流中。(3)土楼内部规划欠妥。土楼内部仍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土楼内部环境、布置较混乱,随着游客增多,楼民更注重自身商铺的发展而忽略了内部环境的保持,内部环境亟待改善。(4)游客所带来的有形污染与无形污染增多。因游客文化素质低,缺乏相应的社会公德,造成景区资源破坏,环境卫生污染,造成有形污染。游客对景区带来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如带来不良的生活方式,冲击景区优秀传统文化,改变其固有的社会美德等,造成无形污染。
(四)政府扶植力度不够
田螺坑土楼群隶属于南靖土楼,同时,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三处共享“福建土楼”这一品牌,为“捆绑式”品牌共享,即以捆绑的方式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等称号,从而实现品牌共享。因为三地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地缘相近,竞争与抑制显得尤为突出。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对景区的旅游管理参与度低,也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和可行措施来帮助居民行使自我管理的权利。不仅如此,村民自治的无序也间接导致了上文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
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兼修“软硬”魅力升值
首先,通过“旅游收益与交通建设”深度融合的办法,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大路面维护,替补加宽道路,拓宽交叉路口,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修缮景区内道路,为行李多的游客、特殊人群提供便利。建立景区直通专线,减少换乘次数,节约乘车时间,降低乘客的乘车疲劳感。投入多辆景区车辆,满足旺季游客需求。对景区车司机进行严格培训,提高司机的责任意识,保障游客安全。
其次,可以通过“旅游管理与高校培养机制”强强结合,充实管理人才的选拔和促进在岗人员的素质提高。景区可与漳州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为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共同培养优秀旅游就业人才,深挖土楼文化底蕴,传播土楼传统文化,提高游客的参与感、体验度。建立游客反馈制度,评价景区工作人员,对游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思与学习,促进景区员工队伍的规范建设,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游客满意度。
再次,可以通过与当地居民协商共建共赢的方式,改良设施和加强宣传,以实现服务设施人性化、接待人群多样化。加强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公厕建设数量,修建无障碍厕所、母婴专用间等,满足特殊人群需求;注重亲子游配套设施建设,迎接“亲子游”潮流;提供人性化服务,建立与景区环境相协调的公共休息区,打造收费合理的服务站;完善旅游接待设备,对当地的住宿酒店与参观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改造,确保卫生性与安全性,提高接待能力;重视引导性设施建设,外观设计简洁美观,内容设计图文并茂,加入多國语言促其国际化,方便各国游客阅读;在游客中心建大型停车场,满足自驾游游客需求,增加游客接待数量和提高质量。
最后,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和排除安全隐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组织安全检查,减缓人行道坡度,加紧建设防护栏,对人行道进行定期检修与修缮;建立相关安全机构,以游客中心为基地,当地居民、游客为中心,开展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当地居民与游客的安全。
此外,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因地制宜进行适当的人工造景,以实现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美观。例如田螺坑景区的“四菜一汤”最为游客熟知,在适宜的地方打造观景台,让游客领略不同角度“四菜一汤”的别致魅力;在打造土楼自身特色的同时注重未开发地区的美化,注重黄土裸露地区的水土保持,用绚烂的花卉和清新的绿植增色,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建造人工池塘或河流,在其中饲养观赏锦鲤,营造小型的自然园林景观,全面提高景区的可观赏性和旅游的舒适度。
(二)在保護性开发中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实现当地居民的共同富裕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土楼的开发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在南靖土楼旅游产业规划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参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当地有关部门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南靖土楼,帮助南靖土楼实现可持续发展。景区的开发应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初衷,否则不可能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建议:首先要让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收益分配机制的制定,取得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旅游收益的分配不均是景区乱象的源头之一。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收益分配机制的制定中,从源头上保证旅游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增加居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也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居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其次,建议让当地居民参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具体方案的制定。居民在该地区生活了多年,对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最为了解,让他们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具体方案的制定中,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提升居民对方案的满意度,在后期的实施中居民也能有效监督方案的实施情况。
再次,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即使是在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过程中,群众利益依然要放在第一位,通过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当地居民利益受到损害,保护群众利益不受侵犯,帮助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
最后,建议对居民普及自然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可以适当加强与周边大学合作,在当地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定期安排志愿者对当地居民开展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的科普。让居民熟悉、了解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上的自我认同,形成文化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升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自觉保护遗产,保护环境。
(三)坚持“竞合有度”原则,促成同一品牌下的良性竞争
田螺坑土楼所属的南靖土楼,与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共享“福建土楼”这一旅游品牌,然而同一品牌下的竞合关系也是现阶段亟待处理的问题之一。这三个地区的合作亟须深化,南靖土楼旅游区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首先,深度沟通行政区,共同打造“福建土楼”大旅游区。当前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以各自所处的行政区为界,合作只停留在表面。通过沟通行政区,加强行政区之间的联系,才能共同整合“福建土楼”这一旅游总体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团结。
其次,联系文化机构和高校,共同发掘三地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增强景区的文化底蕴。联系周边大学的专业人士和当地居民深入交流、考察。深度发掘三地各自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旅游产品,并为各地拟定不同的发展方向。
再次,统一宣传,达到“1+1>2”的理想效果。三地联合,以“福建土楼”的名义联合进行旅游宣传,通过具体的具有震撼力的数字、优质的宣传片、宣传文案,共同扩大“福建土楼”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深度挖掘土楼现有的文化资源,发扬“工匠精神”,以“客家文化”为主线,坚持可持续理念、多功能理念、突出文化属性理念“三位一体”打造文化创意产品。以故宫文创产品为例,提高创新意识,开发独具土楼特色的文化产品,如印制土楼文化书签、明信片,打造土楼特色胸针、吊坠,制作土楼风情胶带、香包等。创意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增强文化产品实用性的同时,增添其趣味性与个性,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如开展“采茶品茗”项目,体验采摘茶叶、炒茶、泡茶等,满足消费升级带来的个性化、休闲化、文化性的体验需求。
最后,合理利用“互联网+旅游”促营销手段,拓展市场,吸引游客,进行多方面服务管理技能培训,以提升景区运营和服务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和增强品牌效应。强化互联网旅游营销,增加产品渠道,拓展客源市场。制作纪录片、宣传片,加大当地特产与文化宣传力度;政府帮助当地商户建立“农村淘宝”,建立新销售平台,促进土楼特产外销;组织开展当地商户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商户的互联网操作水平,提高其职业技能与素质,迎合电商新潮流,通过淘宝、微信等新兴网络平台增加特产外销渠道,增加当地商户收入。
四、结语
远看皆为美景,近品方为现实。撩开旅游业美轮美奂的面纱,才能看到繁荣旅游业背后的真实。申遗成功后,南靖田螺坑走进更多游客的记忆里,但也有不少问题亟待整改:对遗产地的文化内涵发掘不深,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发展不同步;规划者忽视了人的作用,当地居民参与旅游规划程度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产业规划欠合理等。南靖土楼旅游文化产业规划中的问题对其他景区同样也有借鉴意义——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需深挖文化底蕴,发扬创新精神;规范、持之有效的管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需增强环保意识,维护和更好地建设旅游资源,及时发现并解决产业规划不合理及遗留问题等。中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正处于一个上升期,想要中国旅游记忆更加长久美好、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改变当今旅游文化产业“投入高、质量低”的现状,优化中国旅游文化产业结构则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春济.我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郐艳丽,贺琼.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问题研究与制度建议[J].LA景观设计学,2015(10).
[3]胥桂凤,黄远水.品牌共享型旅游地竞合关系研究:以福建永定、南靖土楼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3(9).
[4]王雅君.从社区参与视角探讨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旅游可持续发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
[5]白如山,王晓文.跨区域品牌共享型旅游地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以福建永定、南靖土楼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12).
[6]钟丽淑.南靖土楼旅游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策略[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7]刘改芳,梁嘉骅.区域内资源相似型人文景区的竞合关系研究:以晋商大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9(4).
[8]陈晓舒,刘震.土楼争夺战 世遗成了“祸根”[J].中国新闻周刊,2009(4).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