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例数中的应用

2019-01-11曹丽丽周兰兰李亚伟陈玉函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3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品管圈

曹丽丽 周兰兰 李亚伟 陈玉函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品管圈(QCC)活动,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并满足每年120例的报告要求。方法 该院药惠圈成员按照QCC活动的10个步骤开展各项活动,并对活动的有形和无形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8年7—12月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每月均达10例以上。结论 通过QCC活动提高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是有效的。

[关键词] 品管圈;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1(c)-001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mber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ed through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activities, and to meet the reporting requirements of 120 cases per year. Methods Members of the hospital's medicinal circle conducted various activ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10 steps of the QCC activities, and evaluated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results of the activities. Results After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the number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ed in July-December 2018 reached more than 10 cases per month. 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repor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hospitals through QCC activities.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ed quantity

品管圈(QCC)最早是日本人石川馨提出,目前作為一种管理手段广泛用于医院药学管理[1]。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2]。县药监局对该院的要求是每年至少上报120例,而2016年全院共上报ADR 103例,未能达到上级的要求。该次活动以QCC为质量管理工具,实施PDCA循环模式[3],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例数”为主题,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品管圈组建

2015年12月组建品管圈,由临床药学室8名成员组成,主任任圈长,科主任任辅导员,平均年龄30岁。团队成立后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7个候选圈名,经全体与会圈员投票后(每人3票),最终药惠圈得票最高,确定为圈名。药惠圈—仁惠、实惠、施惠于人、互惠互利,药师希望给予患者更多帮助,从用药指导方面让患者更放心。药惠圈致力于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用药指导。

1.2  主题选定和活动计划拟定

以往活动的主题是提高窗口服务的质量,最后制定出标准化,此标准化内容运用至今,有效提高了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该期活动圈员们积极主动,利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众多问题。采用主题评价方式,8人参与评选过程,从紧迫性、上级政策、圈能力、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分,最高5分,一般3分,最低1分,第1名为这次活动的主题。最后,这期的主题是:“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例数”。医院、护士、患者和药剂师都有必要增加ADR报告的数量。接下来拟定2017年12月—2018年6月的活动计划。利用甘特图,制定周密活动计划表,并将计划表发给各位圈员[4],计划如期实施。

1.3  现状把握与目标设定

医院绘制了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流程图。由专人通过医院ADR系统,收集2017年1—11月ADR上报情况。数据显示:该院上报6.27例/月,该院共32个科室,有11个零报告科室。根据资料查阅、数据收集涉及查检表。分析原因主要有6个:①不想报;②不知道怎么报;③怕引起医患纠纷;④认为轻微不需上报;⑤上报程序太复杂;⑥不能分辨是否是药品ADR引起的。根据柏拉图80/20原则得出:该期改善重点是不想报和不知道怎么报。根据公式,目标值= 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标准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并根据学历、工作年限、改善能力以及QCC经验值,对圈能力进行评价。得出:圈能力为76%,计算出目标值=6.27+(6.27×0.76×73.6%)=9.78例/月≈10例/月。

1.4  解析

为达到目标值,圈员们集体讨论并绘制了鱼骨图,见图1。查找出众多可能导致不知道上报ADR的原因。运用头脑风暴分析,每位圈员通过投票选出认为最重要的6个原因,票数排前4位的为要因。最终确定为:①不知上报ADR原则、方式及流程;②无上报意识;③批号追踪麻烦;④医院无强制要求。按照这是真正的原因吗?该如何验证?遵循“三现”原则,通过现场查看药房ADR登记本上是否有登记;看ADR发生情况是否记录在患者病程记录中;到急诊输液厅观察是否存在ADR,有则咨询护士。根据真因验证汇总表,绘制成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最终确定:①不知上报ADR原则、方式及流程;②无上报意识;③批号追踪麻烦;④医院没有强制性要求,是真因。

1.5  对策拟定与实施

在找出真正原因后,圈内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列出8项对策。圈内成员根据可行性、经济性和圈能力选择每个评价项目的策略。评价方法为:最佳5分,中等3分,最差1分,圈成员8人,总分120分。根据80/20定律,96分以上为可行对策,但药惠圈希望能有更高达标率,采取108 分以上为可实行对策,并在圈内选出4项对策,并同步实施。

1.5.1 对策一  针对不清楚上报方式及流程。各部门ADR监控人员通过建立微信,将相关知识分发到群里。同时拍摄上报流程小视频发到院各微信群。随机抽查20名医护人员,ADR上报方式及流程知晓率由40%提高至98%,效果良好。

1.5.2 对策二  针对无上报意识。对全院临床科室及药房人员进行分批培训与考核,确保做到人人参加培训,培训结束时,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ADR相关知识及上报ADR的重要性及意义。考核平均分由平均成绩70分提高至全院平均成绩95分,培训效果良好,确定为有效对策。

1.5.3 对策三  针对药品批号跟踪麻烦。与工程师协商,将药品批号与处方药联系起来。医生在上报药品ADR时,只要选中医嘱中的药品,其批号及批准文号自动关联,无须医生再填写,简化上报流程。报告程序的改进使医生填写ADR报告更加方便,节省报告时间。上报时间由30 min缩短至5 min,效果良好,确定为有效对策。

1.5.4 对策四  针对医院没有强制要求。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每月全院质量考核,药剂部门打分内容加入ADR上报情况,未报告科室质量得分扣1分/月,质量考核分数与部门绩效直接挂钩。平均每个月上报科室由3个显著上升至7个,实施效果良好,确定为有效对策。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对策实施后,编制检查表、柏拉图。ADR上报数量由平均6.27/月增加至11.71/月。根据公式,目标达标率  =(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0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00%。目标达成,目标达标率为145.84%,进步率为86.76%,效果显著。同时也带来了额外成果,如医院零报告部门减少、临床药师与临床沟通加强,该QCC活动荣获市品管圈大赛优秀奖。

2.2  无形成果

根据这一QCC活动,可以从雷达图(图2)看出,圈内成员在责任、荣誉、团队合作、专业知识、沟通与协调、对活动信心以及使用QCC技术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3  效果维持情况

截至2018年年底,该院2018年7—12月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每月均达10例以上,效果维持较好。

2.4  标准化

标准化的细则有:①将ADR培训纳入该院新职工入院岗培训内容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入职;②将ADR上报情况纳入该院质量考核细则中,未上报科室扣1分/月;③增加奖惩,上报ADR工作人员,每月及时奖励,一般不良反应奖励30元/例,新不良反应奖励50元/例,严重不良反应奖励100元/例;④经由信息科确认,更换上报程序,简化上报流程。完善了ADR报告制度,并在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推广实施。

3  讨论

目前,医院许多药品不良反应没有及时上报,有遗漏[5]。品管圈作为一个质量管理工具,在医院中是有效和可推广应用的[6]。开展QCC活动是将PDCA循环贯穿于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整个过程[7-8]。加强医院临床科室的重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简化报告流程,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报告不良反应的积极性,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便在《药讯》中更好地反馈给临床,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参考依据,它也反映了临床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华,李丽,高雨,等.PDCA循环在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中的运用[J].中南药学,2016,14(4):432-436.

[2]  Liu JY,Li YZ.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With PDCA Cycle[J].Commercial Research,2006,49(23):41-42.

[3]  韦灵玉,邱晓春,周彦来,等.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7,31(6):703-710.

[4]  潘兴,王慧铃,施文勇,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21(6):722-724.

[5]  王秋红,袁海玲,郑媛媛,等.2015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J].中国药事,2016,30(8):841-845.

[6]  刘兰兰,高磊,高山.品管圈活动在缩短住院药房盘点时间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7,17(4):305-307.

[7]  李飛,廖玉芳,岳建农,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7,21(8):1522-1524.

[8]  王金萍,赵萌,聂晓静,等.PDCA循环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7,17(5):378-381.

(收稿日期:2019-08-26)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