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活则教育活
2019-01-11蒙秀溪石玉湘郑梅丽
蒙秀溪 石玉湘 郑梅丽
随着一阵清亮的上课铃声响起,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育集团马鹿山小学学生李易朗背着非洲鼓,匆匆赶往上课地点。“非洲鼓的声音很好听,我很喜欢,而且学习非洲鼓我能学到很多乐理知识。”李易朗说。
10月17日下午,记者在马鹿山小学感受到了该校师生的勃勃生机。每到校本课程时间,该校2 000多名学生就全部动起来,氛围非常活跃。过去,该校是一所薄弱学校,周边群众对其“看不起”。现在,该校特色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群众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争抢着把孩子送到该校就读。
马鹿山小学能够在短短几年内获得如此发展,既有集团总校的引领之功,更有柳州市“提升中小學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9年)”的推动之力。2016年,柳州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吹响了“提升课程领导力,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号角,通过激发课程活力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发展。
分步推进,形成燎原之势
柳州市是我区的教育发展前沿地区,既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批38个国家级实验区之一,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82个国家级校本教研基地之一,教育发展走在全区前列。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了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柳州市教育局局长姚尹意表示,“这一系列问题对我们而言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通过研究,我们决定将提升课程领导力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课程领导力,是各校依据育人目标落实课程规划、课程建设、课程研发、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其包括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领导力两个部分。
2016年,柳州市教育局向自治区教育科研规划办申报了《柳州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课题(以下简称“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下设“学校课程规划编制研究”“课程评价改革与实践研究”“学科课程建设研究”“校(园)长、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团队建设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程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研究”“不同阶段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践与评价研究”“基础教育不同学段衔接的实践研究”等12个子课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领导力提升工作。
“课题的引领,不仅能够使办学工作更有针对性,还能够引导教师们以做研究的心态对待每一项工作,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校长罗元均深有感触地说,“正因如此,现在老师们都形成了课题意识、课程意识,而且有不少老师自主研发了校本课程、自编了课程教材,课程领导力有了很大提升。”
为了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柳州市教育局于2016年印发了《柳州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9年)》,将具体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试点工作。2016年,柳州市教育局、柳州市各县(区)教育局同时成立了提升课程领导力领导小组,形成层层落实、层层推进的工作机制。同年,该市开展“柳州市学校课程规划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从中遴选出约20%的学校作为试点学校,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4个学段,以点带面开展实验工作,同时为每所市级试点学校指定至少一名定点帮扶专家,各县(区)也成立相应的专家团队,在市级专家指导团队的带领下开展具体工作。
第二阶段,开展行动研究,进行中期评定。各学校在市教育局统筹部署下,结合学校实际落实课程研发、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从课程教学的实际问题入手,根据具体问题选择理论先行、实验验证或实践探索、总结提升或理论与实践互动等不同的研究路径,采取合作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对比研究等方式,互动生成、行动反思、深化实践,构建适合校情、生情的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柳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学校帮助学校解决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各种问题,该市开通了“柳州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网络互动平台,各校可通过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同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全市、县区、校际间的研讨交流活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物化、宣传课题成果。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各项培训、研究工作,同时物化研究成果,将各校优秀案例汇编成《柳州市学校课程规划优秀案例集》,并筹备出版《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柳州市课堂教学微创新》等书,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实施“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以来,柳州市各学校按照行动计划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全市1 100多所学校参与到改革研究当中,促使该市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迈进了新的阶段,越来越多学校尝到了课程领导力提升后的“甜头”。
柳州市龙城中学便是其中之一。龙城中学1935年建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柳州市地下党组织所在地,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此该校一直致力于打造“红色校园特色文化”,但过去因为缺乏课程意识,所以只能开展一些零星的不成体系的活动。成为“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试点学校后,经过多轮培训及专家的现场指导,该校领导班子、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红色文化”得以在课程体系中落实,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三年来,我真切感受到了学校的变化,教师动起来了,学生活起来了,整个学校变得生机勃勃。”该校校长莫佳妮感叹道。
课程建设应从校长、教师抓起
“课程,我们一直在做,但是过去好像没有这么系统的规划、管理,而且也没有那么多新想法。”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校长罗元均坦言。2016年,柳州市教育局组织一批校长、骨干教师前往重庆,观摩学习该市学校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罗元均也在其中。为期一周的学习里,罗元均听专家讲座,实地参观学校并与学校的校长、教师面对面交流。
这次观摩学习“犹如一把钥匙”,为罗元均“打开了通向一个美好世界的大门”,触动他开始反思学校的课程建设。回校后,他召集学校领导班子,分享了他的思考和想法,经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后,他又为全校教师进行了课程领导力提升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课程建设、课程规划、课程管理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的課程建设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体系化。现在,我有一个新想法,就是利用学校空地建一个蔬菜大棚,将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实践等学科融入其中……”采访中,罗元均侃侃而谈,向记者描绘学校课程发展的蓝图。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导者,是学校发展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校长的办学观念,是促使一所学校取得创新发展的关键。因此,推进学校课程建设,首先要改变校长的课程观念,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明说。所谓“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特色等进行课程规划、管理,推动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能力。
而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课程与教学的实践者——教师,其课程领导力的强弱同样是学校课程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教师所应具备的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其课程领导力的高低影响的是整个学校的课程建设方向和水平;教师作为课程的研发者、实践者,其课程领导力的高低则决定了课程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学生能否从中受益。
为了打造一支优质的校长、教师队伍,促进“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不断深入,柳州市教育局制订了详细的具有实操性的培养计划。自启动该项课题研究以来,该市每年都会组织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校长、骨干教师到上海、重庆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仅2018年一年,该市便组织500多人次外出学习,进一步促使相关人员更新课程观念。
柳州市充分借助教育部课程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以及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邀请国家课程专家到市为教师进行课程领导力系列专题培训,并组成专家顾问团队深入学校现场指导,围绕“学校课程规划编制”“如何做好学校背景分析”“如何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课程规划中的实施与评价”等主题,对校长、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在组建专家顾问团队的同时,柳州市教育局还召集本地教研员、专家等组建区域专家团队,形成了多项工作机制,确保充分发挥区域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一是建立结对指导机制,让区域专家团队成员与试点学校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各学校的“结对”专家须定期进入学校了解课程建设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提出整改意见;二是建立专家会诊机制,区域专家团队根据试点学校的需要,以及校长、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校认清问题、找准对策;三是建立联片指导机制,在集体“会诊”基础上,针对试点学校的共性问题,组织区域专家团队进行联片指导和培训;四是建立远程指导机制,试点学校在实践中碰到了问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等通讯媒介,向专家咨询、请教,随时随地解决问题。
“当初,学校在确定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时,同时提出作为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也要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可我教的是英语,对于如何渗透真是一筹莫展。”柳州市龙城中学的教师吴文颖说。吴文颖碰到的问题,是柳州市教育局推开“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之初,教师们普遍面临的问题。经过多轮培训、专家指导之后,该市教师们不仅深入理解了课程的意义,还熟练掌握了课程的实施方法。
如今,吴文颖已走出最初的迷茫、困惑,找到了在英语课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的方法,那便是“对比法”。具体而言,就是当教学中涉及外国文化、科技、生活等内容时,她会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进行国内、国外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比如上My hometown一课,我就让学生走出教室,收集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然后与课文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生有很多感悟,教学效果非常好。”她说。
特色课程“遍地开花”
课程领导力提升研究,是一项行动研究,需要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总结、提炼,最终形成适合本校发展的课程建设思路。“除了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技术、经费、人力支持,我们将更多自主权下放到学校,由学校自主研究、探索。”姚尹意说。
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柳南实小)是柳州市一所老牌名校,2007年提出了“美的教育”办学思想,2010年进一步凝练为“美的教育”办学体系,2015年从儿童视角出发对该体系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构建“美的课程”文化。从一种办学思想发展为一种课程文化,该校用了八年时间。2016年,柳州市启动“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该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积极申请成为首批试点学校。通过专家团队的指导,该校编制了“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美的课程规划”,从课程哲学、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领导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对课程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
“规划制定之后,学校原有的课程便归拢到一个体系中,可以进行更加科学的研发、实施、管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加系统的发挥。”柳南实小校长黄萍说。该校目前已形成“三级两轴四美”课程框架:“三级”即国家、地区、学校三级课程充分融合;“两轴”即以美的教育、书画特色为课程的两个中轴,统领课程的发展方向;“四美”为天地和美、人文雅美、科技智美、生活趣美,将科技发明、综合实践、民族团结、成长教育以及各学科教学融入其中。这就构成了该校“美的课程”体系,切实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柳南实小的课程建设起步早、体系全,是其他学校学习的榜样。但柳州市还有不少学校并没有形成如此完整的课程观念,尤其是一些薄弱学校。”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唐丽介绍说,“为了帮助这些学校构建本校的课程体系,我们除了组织相关培训,还采取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等方式,通过优质带薄弱,有针对性地帮助薄弱学校提升课程领导力。”
上文提到的鹿山小学前身是一所城乡接合部小学,虽然有一定的办学历史,但与城区学校相比,其教育教学水平较为低下。马鹿山小学于2015年加入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育集团,预示着该校将迎来全面的改变。集团化办学之后,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育集团采取“三先行、三同步、三统一”的管理办法,在集团三校区内同步落实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通过课题介入、专家引领,该集团形成了“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大类课程为基础的“蹊”课程体系,包含语文“1+X群文阅读”课程、数学“美丽数学”课程等精品课程。
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班向红介绍,为了帮助马鹿山小学开展校本课程建设,柳州市教育局投入了大量资金,为该校建设了多个校本课程所需的场馆,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随着场馆的完善、专家力量支持,马鹿山小学的校本课程研发步入正轨,如今已研发出110门校本课程。每到星期四下午第二节课时间,该校学生就会拿上所需器材,前往各个场馆进行校本课程学习,整个校园变成欢乐的海洋。
“现在的学校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太喜欢了!”马鹿山小学学生黄加杰激动地说。他读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成了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育集团的一个校区,此后“学校发生了大变化,兴趣课程越来越多”。四年来,他学习过书法,学习过篮球,现在又在学习钻石绣。他不仅感到“校园学习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实”,也感到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耐心、越来越爱学习。
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育集团马鹿山小学的转变,是柳州市扎实推进“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取得实效的有力证明。为了进一步推广试点学校的研究成果,为其他学校树立学习的榜样,该市定期举办课题评比比赛,如举办“学校课程规划优秀案例评选”“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成果中期评比”“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建设管理制度、保障机制、效果评估策略优秀案例”等,这些评比有效推动了该市“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向前发展。
三年来,柳州市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领导力提升行动计划,促使越来越多学校朝着特色化、多样化、品质化方向发展,为每一名学生奠定了坚实的终身学习基础,成功打造了“柳州教育”亮丽名片。
“我们始终认为,课程领导力是与教育相伴、与教學相随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课程领导力将真正成为学校的软实力、校长的真功夫、教师的好本领,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姚尹意说。
(责编 莫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