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
2019-01-11刘昊
刘昊
[摘 要] 计算机基应用基础在中职学校属于一门基础课程,是入校学生第一年的必修科目。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师授课大多采用学案导学模式,以讲解演示为主,学生的操作实践时间有限,导致课堂效率较低,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着眼于微课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分析资料,分析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足,提出运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通过方便取样法,选取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比较分析采用传统教学法和微课教学法的班级成绩差异,有效验证了微课教学法的实用性和必要性。最后进行反思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 键 词] 微课;中职;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44-02
一、课程实施前分析
(一)课程目标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及相关知识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办公问题。本课程侧重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及MS office使用方法的教授。课程的主旨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何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并对相关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为日后职场工作做一定准备[1]。
(二)课程内容分析
本文中研究的教材为马成荣主编的第3版《计算机应用基础》。本教材主要以项目形式展开,分为6个学习领域,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述介绍,本课程的重点部分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的应用。此部分实践操作性强,部分内容较难理解。故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我校采用学案导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即通过编制学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研究学习新知识,通过建立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自己研究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因为学案编制年代较长,主要是文字和图片,很多知识点并不直观,学生通过多次阅读理解学案和重复练习,有些要点不能正确掌握。虽然学生自主探究后,教师会进行白板演示和理论讲解,但是讲解过程限于上课时长,一般不超过两次,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理解水平不一,在某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面前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在此情况下,微课教学可能会解决这样的教学痛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中职生头脑活跃,对新兴事物的动手需求很强,具有较强的主观表现欲望,对新观念易于接受却难以持久,但是学习能力偏弱,对枯燥的文字和图片教学接受程度不高。所以,微课教学更容易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
(四)微课课堂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微课教学模式经过理论和实践研究,证明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有利于改变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课堂上,借助微课视频和学案辅助,通过任务清单,学生可以自己探究知识点。课堂下,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回忆巩固知识,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2]。
2.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知识空白,便于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3.通过视频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授模式,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以教师讲解,重构学习流程,易于学生完成“吸收内化”,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实践
本研究是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升级,添加微课视频更易于学生主动学习,全面理解。教学实施依然采用课前准备、课堂发挥、课后反思来进行,学生要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步骤来“學”。
教学实施过程中向全班学生下发利用Camtasia studio做成微课。微课时间一般不宜太长,控制在3~5分钟,太长将导致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同时下发任务清单和练习提出若干问题,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辅助以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通过任务和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掌握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三、微课教学效果分析评价
(一)选取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同年级,接受教育水平相当的两个平行班级进行教学评价分析。一个班级采用传统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采用微课+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进行。
(二)分析评价方法
对采用微课教学法和传统学案导学模式的不同班级通过课堂学习情况分析,参考无纸化模拟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成绩,对本研究产生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及验证。
(三)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分析
采用微课视频+学案导学模式后,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观看,由台下的观众变成了台上的主角,由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观看”转变为“学生演示,教师引导”,创造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鼓励引导的新模式。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自信心更强,更加愿意主动学习。
(四)学生成绩分析
采用全国计算机一级B考试分数构成表,如下表所示。
对两个班级学生采用无纸化测评,考试时间为90分钟,系统自动评分,测试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在此成绩表中,微课教学的班级成绩全面高于传统教学的班级。微课视频侧重于培养实践能力,在此成绩分析表中,Windows操作题、Word操作题、Excel操作题、PPT操作题均为实践操作题,发现通过微课视频教学后,考试成绩全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由此更证明了微课教学的翻转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成绩。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教学现状分析以及微课教学的应用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实践,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两个班级进行分析对比,比较了传统教学法和微课教学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不同表现以及计算机一级B考试中成绩的差异,经过总结,归纳如下。
(一)反思
1.网络互联大环境下,基于微课教学课堂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存在可行性,不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迁移,还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和进步,提高教学效果。
2.通过对中职学生特点的分析,目前的微课教学模式是将若干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课堂上需要师生共同完成任务,解决疑难问题,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3.微课教学模式还能有效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微课制作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明确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操作水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
1.许多学生多年来被动学习,养成了被动灌输的惰性,让其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仍需要一个过程。
2.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认知水平不一,虽然视频教学+学案导学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成绩和解决教学问题,但是要完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也只是相对而言的。
3.视频教学课堂虽然交流互动热烈,但是需要老师加大管理力度,否则学生在谈论中存在容易脱离主题的现象。
4.微课教学,大量准备工作在课前,课中大量学习资源需要提前准备完善,教师的备课难度提高,短小精悍的微课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制作,有些很难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蔡晓丽.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5.
[2]张旸,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7):10-17,94.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