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特邀主持人:曹惠民
2019-01-11曹惠民
主持人语:这一期“华文文学研究”栏目的三篇文章,两篇是有关香港文学的,一篇是有关北美华文文学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凌逾教授的学术专长是香港文学研究,她近年对香港文学创作及研究的动态十分关注,每年都有年度综述一类的长文发表,对学术研究的及时总结及对此后研究的深入推进,都有不可小觑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这种对史料的逐年梳理,既是学术积累,也很值得收藏,或许也可把这类文字看作学术史的前期工作。希望学术界有更多的朋友以各种方式积累史料,那无疑是嘉惠士林之举。这期发表的是凌逾教授对2017年整个香港文学研究状况的梳理,涉及各体文学的创作和两地学界对香港文学研究的著述及论文,特别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共生效应,肯定香港文学的稳中之变,资料繁富,梳理清晰,多具个人识见。通过凌教授此文,读者不难看到香港文学研究在2017年又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对新进作家的评论,已成为推动研究的新动力。香港文学研究的空间还很大,亟待有心人投入其中,深耕细作,从大中华文学的整体视野着眼,挖掘出香港文学的多面价值。
华南师范大学在站博士后徐诗颖是一位“80后”的学术新秀,勤奋多产且治学态度又十分严谨,实在难得。她对1980年代以来香港小说中的“香港书写”进行了比较宏观的考察,以“混杂性”来定位流徙空间下香港文化的身份特征。她认为,香港作家的身份认同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维度—关系性、叙事性和想象性,这是很有新意的一种见解,诠释也给人启示。我很看好诗颖的未来发展,也希望看到更多像诗颖这样的学术新人走向新时代学术研究的前沿,书写出更多更美的学术新篇。就近年香港文学的研究来说,介入人数有减少趋势,长期坚持做下去,确实需要定力。但无可置疑的是,香港文学是座“富矿”,还有不少课题有待发掘,这是中国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凌逾教授和徐诗颖博士师生同时在此现身,似乎也彰显着学术传承的活力,带给了我们新的希望。本专栏期待更多的师生档、同门档的加盟!
山东德州学院的丰云教授多年来悉心关注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研究,目前正在承担一项有关的项目课题,这里发表的是她对陈谦新作《无穷镜》的评论。陈谦本是个理工女,现在还住在硅谷(有硅谷“驻场作家”之誉),作为北美华人新移民文学中的实力派作家,陈谦的小说很有可读性,也很有创意和思想,这样的作家很是难得,所以有人把她称为“作品不多但很显眼的一位”好作家。“镜子控”陈谦在《无穷镜》中借用一系列形态各异的镜子为隐喻,从独特的角度展现了硅谷高科技精英们的日常生活与光荣梦想,探讨了他们的多种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的意蕴,呈现为相互独立、价值相当的开放状态,《无穷镜》的文本俨然一阙充满张力的多声部乐章。论文探讨了作品复调叙事的特性与风格,切口虽小而角度独到,在作品艺术表现的深层见出陈谦的原创与新意,令人信服地彰显了这部小说在新移民文学潮流中高标独举的风姿,让人不能不生惊艳之感。我们期待陈谦有更多充满独到思考和独特表现的浸润着人文意蕴的好作品问世,百尺竿头,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