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提高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构与实践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2019-01-11陈金诗董金伟
陈金诗 董金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1.0 引言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正在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纷纷提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其中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人文素养等素质,都离不开外语教育,尤其是大学英语教育(王雪梅,2014;桑元峰,2014),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相应地全面展开。其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教育部,2007)的颁布进一步促进了改革的深化。各高校结合校本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课程设置的调整和实践,产生了不少特色教学成果,如:拓展类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韩戈玲等,2009)、通识类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孙倚娜、顾卫星,2009;王哲、李军军,2010)、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构建(张为民等,2015)、以人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建构(张乐兴、李养龙,2010)等。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努力为当前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还不够理想,不能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英语不能仅限于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英语国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需要引起重视(王守仁,2013),而以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学国际化等为建设目标的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否则难以实现既定目标,这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战略(蔡基刚,2015)。大学英语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和校本特色,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思想 (王守仁,2013)。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多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不断创新与实践,把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以广外为个案进行分析,探讨全能提高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创构与实践。
2.0 全能提高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创构理据
2.1 课程要求
二语习得中Long(1983)的互动假设和Krashen(1985)的输入假设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提供了理论支撑。Swain(1985,1995,2005)的输出假设则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仅靠可理解性输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可理解性输出。输出促进学习者不断地发现语言能力的不足,有可能刺激自己不断寻求输入(Jernigan,2012;Izumi,2002,2003),如此循环可有效提高语言习得。在二语教学领域,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2013)认为,培养说、写、译表达性语言技能为显性考核目标,听、读接受性技能仅为隐性目标;根据社会就业的实际需要,学习者可以从说、写、译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输出技能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听、读是输出技能的基础,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听力技能,还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说、写和口笔译技能。输入与输出驱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的基本技能,但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Baker,2013),语言与专业或职业发展密切相关(Strevens,1988)。剑桥ESOL考试把语言能力定义为全面能力,而不只限于单方面能力(Baker,2013);《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与测评》也包含语言技能、文化技能和专业语言技能等全面能力。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理应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殷和素、严启刚,2011;胡文仲,2013),这是国际化人才的人文素养培养需求;而ESP课程“为学生用英语学习学科知识提供语言支持”(王守仁,2013),因此还应包括ESP能力培养,这是大学英语工具性的主要体现(王守仁,2013;文秋芳,2014)。基于对全国高校的调查研究,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性质成为其在大学开设的一个坚实理据”(王守仁,2013)。因此,《指南》强调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应包括语言技能(Oskarsson,1980)、文化素养(Sasaki,1996)和专用能力(Pachler,1999),即全面能力的培养(简称“全能培养”)。
2.2 校本需求
作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广外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语、外贸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是“着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①,外语能力强是广外的重要育人特色。在如今的广外,非外语类专业学生占到所有在校生的3/4。大学英语作为广外的公共基础课,修读人数最多,影响面最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外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大学英语是事关广外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确定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了凸显外语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基础,保障大学英语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广外自2008年以来不断加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广泛借鉴国内同类院校和全国知名重点综合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验,认真研究其他院校国家级大学英语教学成果和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广外认真反思和总结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需求,逐步创构并实践全能提高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事实上,任何语言教学体系的建构均包含输入和输出环节(Richards,2013)。广外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与实践尊重外语教学与学习规律,重视课上课下输入,突出学生说、写、译等语言输出能力的提高。基于课程要求和校本需求分析,广外提出“分级教学、分类指导、夯实基础、突出口语、全能提高”的大学英语教学总目标。大学英语充分考虑学生英语水平的现状,坚持“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课程设置,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需求,改革教学方法,重视英语的全能培养,形成了与《指南》提出的“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三级分类要求相吻合的课程教学体系。
3.0 全能提高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广外大学英语全能提高型教学体系是指英语语言能力全面提高的教学体系,重在解决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与环境、教师发展等具体问题,培养和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文学修养和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ESP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服务于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3.1 课程设置
广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特色版块清晰,实现了多类课程的有机衔接,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见图 1)。大学英语系列课程包括基础英语、跨文化交际和ESP三大版块,每一版块各包括两大类课程群,再细化到每一门具体课程。其中前两个版块以分级教学为主,ESP版块以自然班教学为主。基础英语课程注重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ESP课程旨在通过课程学习促进专业教学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基础英语版块:综合类是指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与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教学。在第一学年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其中听、读等接受性技能的提高主要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方式完成,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础阶段实行“3 + 1 + 2”教学模式,即“3节读写课 + 1节口语课 + 2节网络自主学习课”,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自主学习融为一体,保障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合理比重。针对非通用性小语种班级,增开中高级英语写作和高级英语等中高阶语言课程。视听说类的教学材料分别为经典英文电影和英美主流电视新闻,进行形式多样、模拟真实交际情境的听力和口语训练。
跨文化交际版块:文化类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分别开设的英语国家文化、英语文学和翻译类课程。注重学生英语文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优化、拓展英语国家文化和英语文学课程,增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翻译类包括笔译和口译课程,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口笔译能力,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ESP版块:鉴于近些年广外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不断提升,针对不同专业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要求,ESP课程的不同分类及大学英语课程在各专业的学分和学期分配,在低年级开设基础类ESP课程,在高年级开设进阶类ESP课程,适当压缩基础英语学分,增加ESP课程的比重,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了多门ESP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专业交际能力。基础类ESP课程内容包括商务英语和科技英语基础知识、学术听说、学术阅读、学术报告展示和学术写作等;进阶类ESP侧重于特定学科的词汇、句法、语篇、体裁和交际策略的教学内容,具体课程包括经贸英语、管理英语、金融英语、经济学英语、财经英语、法律英语、外交英语、物流英语、营销英语、新闻英语、广告英语、计算机英语、数学英语、统计学英语等。
图1 全能提高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3.2 教学方法
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入校分级考试和高考英语成绩进行分级,划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比例,为不同层次和要求的学生开设相应课程,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和《指南》,把学生共分为基础目标(C班,人数占5%)、提高目标(B班,占45%)和发展目标(A班,占40%)三个级别,开设不同内容和难度的课程,学时、学分相同,共计24学分。另从A班中选拔出全英班学生(占10%),大学英语课程为28学分。
产出导向,能力培养:为了有效落实全能培养的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贯彻以产出为导向(文秋芳,2015)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采用文秋芳主编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视听说教程)、校本教材《新闻英语视听说》《影视英语》和《英语国家文化》、引进教材“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and Its Environment”和“Pass Cambridge BEC”等,教师定期进行交际教学法培训,交际教学法贯穿于课堂,第二课堂活动重在学生语言产出训练,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产出语篇时不拘泥于语言的使用,而是关注语义资源在语篇中的使用,批判性地进行语言输出,选择恰当的语义资源实现交际目的,实现英语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同步提升。
改革评估、以评促学:测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反拨作用,倡导以评促学的教学方法,有力巩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办法,加大平时考核的权重,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下的表现。考核方法体现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方法、内容和重点为导向。根据课程要求,平时成绩至少占总评成绩的60%,由课堂出勤、小组活动、课堂发言、课堂展示、课外作业等多个部分组成,并逐渐形成了基于网络课程币的形成性评估模式(刘建达,2014),期末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构成。口试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小组讨论、辩论、表演等,使学生既重视读写,更重视听说;既重视考试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
3.3 教师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依靠广大教师,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广外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教师团队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的发展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王守仁,2012)。首先,努力打造综合英语教学、ESP教学、视听说教学等多个教学团队,坚持集体备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其中综合英语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立项。其次,以教学大赛促进教师发展。大批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大奖,示范课获得好评。近几年以来,有10多位教师在“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全国高师院校精品课比赛、全国外语院校大学英语说课比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大奖;多位教师应邀为各种教材和教学培训做示范课,获得国内同行的广泛好评。另外,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发展。近年来,广外大学英语教师获批省级以上的教研教改课题达10多项;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十篇,教研成果对教学产生非常好的反拨作用;通过教学研讨会、交流会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同时,消除大学英语教师对ESP课程的偏见和误解,有效开展课程教学培训;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网络平台使用的培训;通过开展教学专家讲座、传帮带等多维度、多层面的活动,推动青年老师迅速成长;通过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到国内外名校访学等,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3.4 教学资源与环境
通过不断开发与整合,丰富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逐渐形成了教材资源、网络资源环境和第二课堂活动三大资源与环境平台。
教材资源建设: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学要求,适应学生个性化、网络化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教学采用教育部推荐教材、国外原版教材、特色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方式选用教材。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以部优教材及配套资源为主,视听说课程与跨文化交际课程以自编教材为主,ESP课程以国外原版权威教材为主,自行编制体现教学思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近年来,广外自编出版的《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获批为“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英语听说教程》和《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获批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同时结合学校实际自编开发校本特色系列教材共9部,如《西方社会与文化》《英语文学欣赏》《大学英汉汉英翻译教程》《互动式英语精听》《影视课堂活力英语》和《新闻英语视听说》(上、下册)等,并连续出版教师使用参考书目;正在编写的校本ESP系列教材即将出版使用。这些教材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不仅充实了课程教学内容、保障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中课程开设的效果,而且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突出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网络资源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部优教材自带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服务于综合课程的教学;开发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大量英语学习资源,范围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接触鲜活语言资料的同时扩大视野;与科大讯飞公司合作开发的FiF云学习平台的教学评估系统(https://www.fifedu.com/),促进了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开发的CAI系统和App移动学习平台(嘉士课堂),为网络视听说课程和自主学习服务;建设中的大学英语试题库和ESP系列MOOC课程(如“市场营销英语”http://www.icourses.cn/home/)也已开始上线使用并不断完善;校园网教学平台放置近100部英文影视资料,供学生自行收看,收到良好的教学辅助效果;成立大学英语实践教学部,负责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和多个网络平台的整合,丰富优化学习资源;建设广外大学英语考试题库和考试平台,检验全能提高型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以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带动实践教学,使大学英语课程延伸到课外,营造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拓展英语背景知识、提高听说能力。利用早上上课前的半小时,开设校园英语听力(Radio Campus)课程,为大一新生迅速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提供便利条件;建设大学生英语学习支持中心(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Support Center),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创造机会让学生大量练习;以大学英语文化月活动加强实践教学,迄今已举办包括英语课堂展示比赛、英语电影文化欣赏、英语学习专题讲座、英语语音语调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课本剧比赛、英语商务知识竞赛、英语角等系列活动30余项,深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广交会实习、周日英语学校、暑假学生支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0 实践与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分级教学、分类指导、夯实基础、突出口语、全能提高”的大学英语教学总目标,在广外修读大学英语的每届4000多名学生中全面实施全能提高型教学体系。
4.1 教学实践成果与教学反馈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本为本,不同类型的课程辅以相应的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如:年度大学英语文化月活动,包括英语小组展示大赛、英语演讲大赛、新闻视频比赛、配音比赛、英语商务知识大赛、英语语音语调比赛、英语角“I Party”、英语辩论比赛等。近年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展现专业实力和风采。2015年至今,广外大英学子有5人次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演讲和写作比赛特、一、二、三等奖,其中1人荣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季军及特等奖,广东省第一名;另有2位同学分获第九届全国外语院校大学英语演讲比赛特等奖和三等奖,1位同学荣获广东省高校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
为了优化教学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近期,广外在全校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课程调研,调查问卷②涉及课程设置、课程学分、技能培养、教材资源和教学效果等几个维度,面向广外非英语专业学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全能提高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效果。具体结果显示:1)学生普遍对三大类课程设置非常满意;2)90.44%的学生认为ESP类课程有助于促进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流;3)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其他类课程之间相辅相成,有助于提高其英语基本技能;4)关于校本教材和自主学习等教学资源,95.71%的学生表示肯定,基于网络的资源平台促进自主学习;5)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同学们一致认为有助于促进基于输入的语言输出,尤其对于广外的CPU昵称(Craz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课堂展示是保障他们高质量进行语言产出的有效手段。
4.2 教学实践启示
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培养国际化人才,一定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束定芳,2013)。众所周知,现行国际交流的主要语种是英语,大多数学科的大量原创性成果均以英文发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力度只有加大的必要,没有压缩的理由。广外多年来保持大学英语的充足学时学分,为学生提供足量而丰富的语言输入和教学指导,有效地保障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国际化人才培养重视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表现是听和说,学生非常渴望提高。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大学英语学习方法指导,加大对英语课程学习的宣讲力度,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大学英语的资源平台,保障学生在课堂上下置身于良好的英语氛围之中。同时,教师教育和教学能力培养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上,加大教师运用交际教学法的培养力度,营造以输出为驱动的英语课堂环境;倡导基于形成性评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营造多模态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让交际教学在更加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得到落实。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背景下,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坚持。在广外,不仅仅学生表现出对ESP课程的浓厚兴趣,大学管理层和大学英语教师也深刻意识到此类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加大ESP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编写符合校本需求、与专业高度契合的ESP教材,帮助优秀教师制作ESP的MOOC课程,逐渐将翻转课堂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加大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保障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5.0 结语
全能提高型课程体系符合现代外语教学和学习规律,切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通过多类英语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多渠道的教师发展以及资源平台的建设,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立体化和规范化,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与自主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和思辨能力,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当然,该教学体系并非完美无缺,尚需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英语水平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
注释:
① 广外官网。② 调查问卷详细内容请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