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十九大报告对“三大规律”的体现与把握

2019-01-1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报告历史

蔡 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就有了明确的纲领和方向,马克思主义历经170余年的发展走到今天,依旧成为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并绽放出穿越时空的思想光辉。十九大报告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精读十九大报告文本,对其中体现的“三大规律”进行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和本质的要求。

一、高屋建瓴:十九大报告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逻辑与历史统一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于其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不是预言家的言论,更不是算命者的调侃。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马克思主义,他认为:“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1]67。无论是马克思本人,还是恩格斯和列宁,以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们,都秉承了科学性和革命性这两个基本属性。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谈革命性,社会主义运动必然会遭受失败的命运;离开革命性谈科学性,就从本质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来源是它的科学性,是其对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深刻剖析和广为接受。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时候,明确指出马克思第一次从生产方式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2]1002。马克思、恩格斯首次从生产方式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得出了与以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理论家截然不同的结论。每一个历史时代的上层建筑都是由社会历史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15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的历史成为世界历史。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发现就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基石改变了以往人们看世界的方法,成为新的世界观。阶级斗争贯穿整个阶级出现以后的历史,统治阶级的思想成为整个社会的主要思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随着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进而加速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以金融、生态、文化帝国主义等新形式继续发展,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未解决,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继续前行。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2]715。

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历史虚无主义还是自由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其立足点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中国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近两年来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纪念日集中的年份,列宁发表《帝国主义论》10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这些重要纪念日的背景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本身亦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体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新时期到新时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经40年,中国从改革开放新时期进入了新时代。在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需要马克思主义继承者们传承创新。十九大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候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大会。十九大总结了过去五年来的成就,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更加鲜明,并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11。十九大报告关注新时代带来的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矛盾的、运动的、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第九部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第十二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部分,显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世界历史进程

十九大报告第十二部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逻辑理路。报告认为:世界当前的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但是面临着不稳定、不确定、世界经济增长不足、恐怖主义、贫富分化等等世界性问题,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4]58。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对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世界性战争作了深刻反思,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诉求,也成为了二战后的时代主题。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历经40年的发展取得了卓越成就,也解决了更多的问题。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正处于深刻调整和变化中,世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都进一步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逐步扩展自身的话语权,体现自身的存在感,并逐步展示自身的软实力。当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基本要求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58-59。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论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世界历史性,他们认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3]168。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选择。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声明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求同存异的基本外交态度,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既不是冷战思维,更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和而不同”的集体利益的选择。

(四)美丽中国建设:尊重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需要尊重规律、使用规律:“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4]50。中国建设过程中对于发展的认识,体现了几代中国人在探寻中国建设的道路过程中的艰难摸索,是中国发展观从单一到立体、孤立到整体、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体现,是中国改革建设者们尊重马克思主义、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还大自然绿水青山与中国的迅速发展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和谐共生的,这是中国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美丽中国的建设包含四个方面主要内容:推进绿色发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改革生态监督体制,形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恩格斯认为:“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2]997-998。恩格斯也指出:“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998。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首要的是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确立。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目标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机制,既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又要实现绿水青山的目标。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发展观的重大变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二、脚踏实地:十九大报告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顶层设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不仅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导,“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1]71。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家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生产力的发展是很重视的,逐步形成了一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九大报告总结为十四条,这十四条基本涵盖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涉及到以下方面:党的领导、人民中心、深化改革、发展理念、人民权利、依法治国、核心价值、民生保障、自然环境、国家安全、党指挥枪、“一国两制”、共同命运、从严治党。在这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涉及到党建的有:党的领导、党指挥枪、从严治党,体现了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探索和新成果。民主民生也是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人民中心、人民权利、民生保障。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才是根本宗旨。解决新时代的基本矛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更美好需求,要提供坚强有力的民生保障,稳定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除了党建和人民这两个主题之外,十四个基本方略中还有涉及到改革发展理念的:深化改革、发展理念。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年,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深化改革成为最困难也是最必要的过程,新发展理念融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实现现代化和富强中国的必须。十四个基本方略中,还有涉及到国家发展层面的:依法治国、“一国两制”。依法治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新时代强调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必然要求。“一国两制”、反对国家分裂、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完整性,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个基本方略中还有涉及到文化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涉及到安全的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涉及到外交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支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4]23,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新时代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基本任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国内两个环境。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按照以上分类划分为:党建、人民、改革、发展、文化、生态、安全、外交八个大的层面(见表1),基本涵盖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尊重和体现。

表1 十九大报告十四条基本方略分类

(二)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综合体系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摸索中逐步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发展的目标,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十四条基本方略为纲,“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综合体系正在形成。

自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的课题就摆到了社会主义革命者和建设者的面前。列宁曾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中指出:“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1]157。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从新时期到新时代的变化中不断发展进步的,是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十九大报告中首先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达到的建设目标,在我国当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建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4]27,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4]27。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的阐述,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历史时代的不同需要更新发展理念。在社会主义综合建设体系中,十九大报告对文化自信也极为重视,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十九大报告中,第七部分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41。当西方世界宣传软实力的重大作用的时刻,中国提出了文化自信来应对挑战,彰显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与魅力。在文化自信中,报告凸显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问题,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4]41。

十九大报告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是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推陈出新。马克思主义重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综合体系,包含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新时代的要求体现在了十九大报告中,凸显了教育、民生、就业、扶贫等问题,注重问题的解决,完整而全面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

三、承前启后:十九大报告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

在十九大报告中,党的建设是整个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报告的第二部分和第十三部分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从严治党的基本原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体现了共产党承前启后的继承与创新主题,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体现。

(一)历史使命:“四个伟大”与新的伟大工程

十九大报告中的第二部分明确指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4]13。除了最高纲领外,在每个具体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有着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任务。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新时代的到来,党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历史任务,其中包含了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重大历史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任务是非常明确的。列宁就曾在《俄共(布)纲领草案》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政权建立后的历史使命问题,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之后的历史任务一个是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一个是提高社会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在列宁的关于政党的论述中,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每个具体时期的历史使命,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列宁既有关于最高纲领的论述也有关于最低纲领的解释。同时,在《关于党纲的报告》中,列宁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他驳斥西方民主:“你们忘记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忘记了你们谈的是资产阶级民主,而我们却已经实行了无产阶级民主”[5]220。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过程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虽然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屡次被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3]410。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其根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的,这是必须首要明确的一点。在十九大报告中的第二部分,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4]13诞生的,领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在新时代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航程。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需要与“四个伟大”同步协调配合的,最终的目标是要始终保持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从严治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自身需求,更是新时代提出的时代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4]61。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一个政党生存的基础,新时代党面临着更多的新的挑战和考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是需要保持的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考验既有来自党的内部的,也有来自党的外部的。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冲击,近年来尘嚣日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封建复古等各种理论和实践当中的混乱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九大报告中,把危险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并且这些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新时代要求政党有更高更有效的执政能力,这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必备条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年,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世界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斗争越发尖锐,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挑战并未停歇,海权争端的增加,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分裂势力等各种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交织构成了复杂的外部大环境。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的双重压力要求执政党有良好的执政能力和应变能力,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关键。

在十九大报告中,用了八个层次来具体阐述从严治党的基本措施。在政治建设中,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是“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4]62。只有这四个方面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有正确的政治站位,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向。第二个层面是思想建设层面,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第三个层面是要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明确了党的干部的选拔和使用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既要有合格的政治素质,也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第四个层面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进行好基本的党务工作,展现党内民主。第五个层面是党风党纪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引领人,中国共产党必须有严肃的党风党纪。在党风建设中“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66,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评判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整治“四风”,抓好廉洁教育。第六个层面是反腐斗争。自十八大以来,反腐高压态势始终保持,呈现出了压倒性态势。在取得反腐斗争的一定成果的基础上,要继续进行反腐工作,最终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反腐败的法制化建设问题,“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4]67。第七个层面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权力运行的目标和机制,即“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4]67。第八个层面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运用好思维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4]68。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需要不断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是其马克思主义属性的基本要求。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同时,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要贯彻好五种思维,即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在坚持五种思维的基础上,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对于风险的防控能力。

恩格斯早在《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参与政治的重要性,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必须参与政治,“向工人鼓吹放弃政治,就等于把他们推入资产阶级政治的怀抱”[2]169。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革命胜利后,需要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参与政治并领导政治的发展。马克思也指出了无产阶级的经济建设的任务,即“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伟大的目标,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这一目标”[2]171。十九大报告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既有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有对社会主义发展到新时代的顶层设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蓝图,是改革开放从新时期走向新时代的宣言书。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纵览十九大报告,完整而全面地指明了中国未来建党一百年、建国一百年所要达成的明确目标是小康社会、现代化国家。新时代的基本矛盾、基本任务、建设方略、建设目标条分缕析,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注重综合体系的建设,构成了十九大报告经纬纵横、骨肉分明、通俗平易、渗透理论的特点。十九大报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阐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深化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报告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报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报告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