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落地生根

2019-01-11江苏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许桂霞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直观数学教师素养

江苏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 许桂霞

数学素养是指在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式、能力以及创新应用等多个方面中的综合素养。但是就笔者对于数学素养的理解来说,数学素养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给予学生的一种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并创新应用数学知识所体现的修养与品质。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基础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坚持长期利用多渠道、多手段的方式探索更多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误区

小学低年级数学素养的培养,要从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抓起,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还要学会灵活运用,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着重对学生的数学品质进行培养。传统教育中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受此影响,造成对数学素养的概念和含义认识不清,没有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这一问题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存在误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很多数学教师没有将数学素养和数学技能区别开来,认为只有扎实的训练功底、灵活的应用能力,才会有好的数学技能和数学素养。教师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数学素养的内涵,扎实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范围,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第二,有部分教师认为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对教材进行筛选,有些教材内容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有利,有些却不尽然。可见产生这样观点的教师对数学素养的广泛性了解不够,对其包含的数学意识,创新行为没有进一步认识。其实教材内容只是基础,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利平台。第三,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以文化为背景的。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数学教师特别注重数学的文化背景,因此出现了唯文化现象的课堂教学。这就表明,这种教育形式化的表现是教师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意识淡薄的体现。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直观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好奇心也很强,对很多新鲜的事物的敏锐性比较高,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不够。一般来说直观的事物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一般都会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例如,明亮的色彩、鲜活的图像等,这些都能够唤起他们的兴趣。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10~20的数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简单的键盘操作就可以使屏幕上出现10根木棒,同时电脑配音将10根木棒捆在一起,学生就会看见10根木棒形象地捆成了一捆,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认识到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同样道理延伸到认识“13”这个数字的时候就可以先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添3根,就是我们所认识的数字“13”。这种直观的认数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按照10根木棒为一捆的标准,直观地引导他们去理解,从而形象地表达出想要的答案。这样通过多媒体中的声情并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鲜活地表达出来,既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达到了教学目的。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对深化学生的记忆和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具有很大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激发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以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

数学这门学科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而诞生的,生活中的各色事物将数学问题进行了划分,不同事物的分配、归纳可以运用数学中不同的运算方法,如加、减、乘、除等。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就已经包含了10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和除法等知识,教师在实际讲解中要结合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可以很好地接受新的知识,还可以以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100以内的加法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例如,植树节期间,二年级同学集体参加植树劳动,每个班级有2位教师带队,一班有30名学生参加,二班有33名学生参加,需要租借车辆前往活动现场,那么请问租借车辆时一个班需要租借有多少座位的车,需要租几辆?两班一共需要租借多少座位的车,需要租几辆才能去活动现场?由此问题情境教师可在课堂中运用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贯穿:

1.在上面的问题情境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提出哪些需要计算的问题?

3.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列式计算?

4.根据所列出的算式找出比较好算的一种,并对这些算式分类。

这些问题情境涉及100以内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分析算式的同时也就学会了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问题的归纳、分类等良好习惯,同时促进了数学素养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素养

数学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大作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并培养学生要从问题的正反两面去思考,养成多方位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探讨,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得到有效训练,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学习时能自觉地从本质看问题、发现问题,学会比较全面地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在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时结合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地抑制思维的僵化和惰性,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实内容。在学习个位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举例:1+2=3,2+4=6,3+6=9;变式1:9=3+( ),3=( )+1,6=2+( )让学生进行练习。变式2:( )+( )=3,( )+( )=6,( )+( )=9等,教师可以将前面的或者后面的条件去掉,问学生数字的排列组合,学生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发现加减法不仅仅是“1+1=2”的单一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同一类型题的多种不同情况,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素养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需要学生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养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生活为背景开展适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各项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拓展思维,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研究出更多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直观数学教师素养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