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感悟,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9-01-11
教师、学生、教学是构成课堂的三大要素,三者之间平衡与沟通才能够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但长久以来,由于知识经验与能力上的差异,学生有着天然的弱势,从而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法,却忽略了学生的体验感悟,学生收获的知识有限。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需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知识的了解与情感记忆,在快乐的氛围中去感悟数学情境,并通过实践去获得新的体验。
一、情绪利导,提高效率
兴趣是小学生的核心动力,受到情绪影响波动较大,直接影响数学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可以发现,学生兴趣高涨自然踊跃参加数学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数学引导,学生的大脑由于资深处于亢奋状态,脑功能区更加活跃,记忆与理解能力更强,愿意深入思考数学内容。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不高,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拓展思维行为,“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看似学生配合度很高,但学生用心程度有限,亦步亦趋地跟随课堂教学节奏,并没有真正地融入课堂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情绪利导,以数学课堂氛围去带动学生的个人情绪,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不吝惜语言的夸赞,烘托出热烈的数学课堂气氛,才能够为体验感悟教学打下可行性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三角形,有的学生说“三明治”,有的学生说“格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纷纷予以肯定,通过夸赞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情绪,烘托课堂氛围,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埃及金字塔等建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设计三角形跳格子游戏,让学生在众多的图形中只能跳三角形,从而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情境构建,体验知识
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公式、概念、定理、图形、数字,都有着抽象性这一显著特征,对于直观想象为主的小学生而言加大了数学学习的难度,也是导致小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学会如何化抽象为具体,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从学生的角度教授知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妨为学生构建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熟知的事物中去学习、了解、体验数学知识。在情境中,学生的个人情感、五官感受都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情境桥梁对于知识了解更加深刻。小学教师在构建情境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体验感,应该坚持生活性、趣味性、简单性、多样性思想原则。如果教师构建的情境过难且过于复杂,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产生“云里雾里”的感受,增加数学教学的难度。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人民币样币,让学生进行观看,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示弱,寻求学生的帮助,让学生告诉自己人民币的面值。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早早掌握,学生对于教师的“求助”纷纷举手,主动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展示给教师。教师同时创设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模拟现实中的人民币交易,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感。
三、实践感悟,收获真知
“实践出真知”,不仅适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在实践中亲自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同时考查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设计能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看到数学实践时间极短,甚至部分课堂没有数学实践环节,教师处于升学的压力,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尽可能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理论知识。“欲速则不达”,教师教得越多,但由于忽略了学生的感悟,反而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越强。如教师反复讲,学生却依然听不懂,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是因为教授的内容已经达到学生单节课堂能够接受的上限。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到,一节课堂中,1~2 两个课堂知识重点学生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知识点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与理解耐心度。教师可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课堂实践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应用关键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年、月、日》时,可以设置制作日历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掌握的年、月、日知识点应用于活动当中。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相互帮扶,通过讨论与实践活动真正将数学知识内化,掌握了年、月、日三者之间的关系。
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够真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握其中的实质,开展数学改革创新,促进小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