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培养抽象能力的策略
2019-01-11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黄 燕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抽象能力往往较弱。如何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已经成为教师在新素质教育背景下所应对的重要挑战。即使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发展,采用各种有效的途径,树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然后依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运用抽象思维,以此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巧妙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培养抽象思维
数学源于生活,无论多么复杂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最终都是为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并不成熟,而且好奇心重,对身边的事物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比较熟悉,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地理解知识点。其次,从生活实际出发,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数学现象都是从生活实际中挖掘出来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整数的混合四则运算》时,有很多教师往往是先将运算的法则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法则来做题目。虽然也达到了一定效果,但学生的运算法则的印象可能记得不深,那究竟是应该先告诉学生运算的法则,再让学生根据法则来做题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营造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来探究运算的顺序呢?比如教师在教学50+10×2 这个简单的算式时,教师可以首先营造出一个生活情境,比如说:一个篮球20 元,一个足球10 元,那么购买两个足球和一个篮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时候就列出算式20+10+10,再将这个算式与之前的算式比较就可以发现之前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至于为什么要遵从这样的运算顺序,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讲解。通过构建生活情境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也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巧妙渗透方法和技巧,有效培养抽象思维
学好数学不仅仅要靠高效的教学方法,更与良好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是一样,光嘴上说要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没有用的,还要靠一些数学思想与解题技巧,比如常见的归纳比较法、逻辑论证法、推理法等,将这些方法合理地综合运用起来,以达到提升学生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正方形的组成和特征,让学生对正方形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和归纳来得出有关长方形的结论;其次,再让学生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外观上的不同之处来推理两者的区别。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剪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来进行观察,通过模型来推理两者间的联系与不同,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中常用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也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了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数学原理和现象。
三、借助信息整理与分析,有效培养抽象思维
数学问题中往往会隐藏着一定的数学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学生审题和解题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很多学生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不会提取数学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成为一定的知识点。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学生能够较好地听懂教师在课堂上所教学的内容,但是却无法融会贯通,将知识转化到实际的题目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
例如,当学生拿到一个数学题目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不要过多地反复看题,这样不仅没有效率,而且会越看越慌。首先要看一遍题目,其次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提取出来放在一旁,再联系具体的情境来进行解答。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必要的时候先进行画图,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题中的某些抽象情境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从画图入手,到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推导,这样一步步地进行解答,循序渐进,有条不紊。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而且按步骤进行解答,也避免了答题过程中遗漏的部分,最重要的是通过作图的方式能够将抽象化为具体,从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这样一门讲究逻辑和抽象思维的学科,教师更要运用高效的手段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不论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是为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考虑。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不要让学生局限在形象思维的固定模式中,让学生能通过抽象思维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