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绘本敲开儿童的阅读之门

2019-01-11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怡康机街分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小蛇图画经验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怡康机街分校 薛 妍

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过:“‘读’最重要,应该把阅读放在首位。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阅读目标”的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由此看出,阅读是每个学生最首要的、最重要的任务。 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积极的阅读兴趣亦是教师们迫在眉睫的教学任务。

我们都知道:阅读,必须从小抓起! 然而,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 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如何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 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呢?作为一名长期教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师,笔者就从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进行了探索。

风靡国外百年的绘本是由文字和图画合成的一个复合文本,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每一页都以图画为主,文字大,形式有趣,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所以深受儿童喜爱。 把绘本作为低年级学生起步阶段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再读配文、想象情节、联系经验、移情体验等措施,不断加深对文本语言的对话,从而由绘本阅读获得情感并产生共鸣, 进一步产生阅读的兴趣。

一、欣赏画面,产生阅读期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现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图画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吸引力。 低年级学生更喜欢去观看图画,再由图画进入文本。 绘本作为图文结合的文本,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水彩、剪贴等表现手法,营造故事情节,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等都能在视觉上使阅读者产生愉悦。 有的绘本,甚至可以暂时撇开文字,单独由图画呈现故事。 因此,绘本完美契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直观精准的画面使低年级学生克服了由于字词积累不够丰富而导致阅读理解困难的缺陷,启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了阅读期待。

在开展班级导读课,进行绘本阅读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图画,关注文字以外的细节与内容。 绘本中的图画部分既可帮助学生理解绘本内容及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在指导阅读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中,学生发现大猩猩周围始终都有一只小老鼠,教师即以此为突破点,启发学生观察图画:“大猩猩,他的朋友是谁? ”学生在翻阅插图、回顾图画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期待找到答案。 最终,学生看到了小老鼠其实一直在大猩猩身边, 逐步感受到其实友情就在身旁。 这就是绘本的图画,让学生获得视觉上的冲击,进而产生对阅读的期待。 这种期待的产生绝不是单单是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

二、再读配文,形成阅读意愿

绘本虽然以图画为主,但简单明了的文字也是其点睛之笔。 通过欣赏图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期待,为了进一步往下探究故事,势必会开始关注绘本中的文字描述。 在导读课上,除了引导学生欣赏图画,达到对文本一定程度的理解,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师可以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通过声音抑扬顿挫的变化,带领学生去感悟文字,使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

绘本的语言具有形象性、 重复性及简洁性,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经常反复的语言特点,采用各种形式地阅读方式, 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形式与内容的美,获得对绘本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形成阅读意愿。

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氛围的有趣故事,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揭示了“爱是需要表达的”这样一个道理。 大兔子的语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样,相同的话,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时构成了文本语言回环的节奏美。

教师(小兔子):“我爱你有这么多! ”

师生共同读(兔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 ”

在此基础上,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教师(小兔子):“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 ”

学生(兔妈妈):“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 ”

通过听老师读、和老师共读以及自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与此同时一种情感体悟慢慢地到达学生的心里。 这样的绘本阅读怎么会不让学生喜欢,学生又怎么会抗拒如此有意思的阅读方式呢? 学生从图片引发的阅读期待转化为阅读意愿,就会想进一步阅读下去!

三、想象情节,形成阅读体验

阅读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过程,想象力是通过不断积累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 绘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机会,绘本的情节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以绘本充满童真的文字与多彩的画面为想象的起点,让学生边阅读边想象,把语言转化成画面,使故事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流动的画, 并与绘本上的图文相互碰撞,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具体、形象、生动,获得某种情感体验。 此外,绘本里还有大量的语言空白,预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根据整体意境,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想象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假设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感受绘本的情感及意境。

有了进一步阅读的意愿,学生就会读得更深入。此时,低年级学生爱想象的特点就充分显现了。 在导读课上, 教师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选择一至两个情节发展的转折点, 启发学生想象、分析、推理,多角度发展学生的思维力,促使学生形成阅读体验。

绘本《小蛇散步》是一个情节起伏、让人浮想联翩的故事,在导读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画,发现每一次小蛇的变化,再阅读文字,明白小蛇变化的原因。 接着,让学生想象下面会是谁来了呢,小蛇又会变得怎么样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观察图画内容, 最后师生共读理解了小蛇牺牲自己、帮助他人这个深刻主题, 学生感受到小蛇的善良,让学生的心灵也跟随小蛇的情感变换进行了一场洗礼。

四、唤起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多元融合,没有读者亲身体验的投入与融合,就不可能与文本有真正的理解与沟通。 因此,只有当文本中语言文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互动与融合后,学生才能有效地感受文本的情感。 低年级学生受自身生活经验制约,很多文本的意韵不能理解。 绘本的主旨是通过图文结合,重现儿童生活,帮助他们构筑童年的美好幻想。 每个故事都用儿童化的语言叙述儿童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一切和儿童息息相关的事情。 这个前提使得学生的经验能与文本充分融合。 在导读课上,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淀,引导学生感受,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与阅读对象产生经验融通, 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并达到与之对话的目的,在增强学生阅读体验能力的同时又提升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就是一个典型的记录学生生活习惯的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约瑟的宝贝,就是他出生时爷爷为他缝的小毯子。 当教师朗读到这部分内容时, 充分依据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你小时候也有最喜欢的东西吗?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忆童年,许多学生都有一种特殊癖好,多是将伴随着自己长大的玩具、 衣物之类的东西,随时带着,不管是吃饭、睡觉、活动,即使这些物品变得老旧,仍是学生眼中的宝。 这些儿时的体验会激起学生与绘本的共鸣。 在导读到小毯子的第四次变化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约瑟会用小毯子做成手帕干什么? ”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提出“用手帕擦鼻涕”“给做家务的妈妈擦汗”“用手帕做丢手绢的游戏”……学生在回忆中不断体验童年的快乐。 在阅读中,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与绘本进行情感的相融,借助情感迁移与生活相通,学生的阅读兴趣势必被激发出来。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但万事开头难。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通向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引导干预,借助多元式、开放式的绘本故事,以精美的图画吸引学生眼球,以简短的文字吸引学生阅读, 以有趣的情节促进学生阅读,以贴合生活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 用绘本敲开学生的阅读之门,让绘本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获得的感受和得到的童趣在内心不断蔓延,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满怀期待、满心愉悦中踏上真正的阅读之路,走进阅读的美妙世界!

猜你喜欢

小蛇图画经验
谁要一条小蛇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蛇跳舞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图画捉迷藏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