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创新教育误区,实施创造性扬弃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浅探

2019-01-11江苏省启东市民主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主体探究教学模式

江苏省启东市民主小学 杨 柳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创新的果实。”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教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然而,一些教师却对创新教育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创新教育就是创造思维训练的教学,创新教学就是在原有教学中添加一些创新实践活动,所有启发式教学就是创新教学。其实不然,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创造性扬弃,颠覆了原有的教学模式,革新了陈旧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要全面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品质与智能。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致力于创新教育,摸索出一套创新教学策略。

一、创设主体创新环境

创新教育坚持主体参与原则,学生是创新教育的对象,同时是创新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包括教育活动的选择与设计,都能够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其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创设主体创新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时空。

主体创新环境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愉快有趣的活动为载体。主体创新的环境具有开阔的自由想象空间,学生拥有大胆提问的机会,富有怀疑批判的勇气。要实现学生主体创新,教师要做到让引结合,既要让出课堂位置,让出教学时空,让学生自主猜想,又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踊跃交流,实践创新。例如,在教学《间隔排列》一课中,我通过男女生记数比赛导入,在轻松活泼的比赛中引入“规律”概念,接着为学生创造了“小兔劳动”的场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情境图,自主探寻图中物体的排列规律,在探究过程中,我没有干预学生的活动,而是放手让他们活动,学生自由地讨论交流,积极动手操作,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等方式,分别探索出小兔和蘑菇、木桩与篱笆、手帕和夹子的间隔排列规律,并且学会了根据一种物体个数计算另一种物体个数的方法。

二、革新启发教学模式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开启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启发式教学是针对“灌输式”教学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迪,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创新问题解决的路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问题的自我解决。然而,有些教师的启发式教学陷入一种极端,反而变成一种“伪启发”,成为变相地“灌输式”。

启发教学模式有一种误区: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线索,学生根据线索亦步亦趋地获得正确结果。该启发式教学,教师启发过多,引导过度,学生没有自由想象的空间,不利于创新意识培养,实际是封闭的教学,是一种“假启发”,实属“注入式”。我们要革新启发教学模式,施行以创新为指向的启发式教学: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背景信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围绕方案开展实践性探究。该启发式属于开放教学理念,学生获得自由想象的空间,自主探究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怎样滚得远》一课中,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场景图:利用斜面从卡车上往下滚油桶,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有的斜坡滚得远,有的斜坡滚得近,提出“怎样滚得远”的探究主题,我启发学生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之后引导学生猜想:“地面与斜坡的角度是多少时物体滚得远?”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开展实验操作,搜集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适当的启发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充分地让学开放了课堂,凸显了主体探究精神,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创新教育既是指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同时又是一种个性化教育。“每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能,不同的人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支撑,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在创新教育中坚持个性化原则,创新教学要基于学生个性潜质差异,要求我们创新评价手段,建立多元评价观,忌讳用单一的标准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以考试为唯一方式,以分数为唯一指标。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价值,评价可以激发学生情绪,激活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创造,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多元评价有助于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为创新教育保驾护航。多元评价体系包含内容、对象、方式的多维度,评价内容多元化:知识性评价,技能性评价,实践性评价;评价对象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网络评价。我在数学教学中借力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结束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梳理单元学习内容,通过绘制知识地图的方法来展示各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建构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为了激励学生创作出脉络清晰、富有个性的知识地图,我在组织了课堂评价后,还将学生的作品发布到班级微信平台,让学生、家长参与网络评价,要求从知识点的完整性,结构的层次性,以及绘画的表现力等方面综合评价,评价主体、内容、形式的多样化让教学评价更加开放,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创造新的知识地图,同时全面地评价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宗旨,是全面发展学生智慧的教育,是一种全方位过程的教育。让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主体创新环境,革新启发教学模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让创新教育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主体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