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
2019-01-11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唐晓莉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唐晓莉
再完美的教学方式也是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的,不能片面地看待它。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基础的好坏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尤为艰巨,如何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如何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之中,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将生活情境更加合理地运用到课堂知识中去。
一、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积极作用
当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中,数学不再是只冰冷的数字,不再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也将充满人情味儿。小学课堂不像其他的课堂,它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吸收更多的知识。
数学本来就是为生活服务打下的基础,如果不能将数学有效地运用到生活中,那么数学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这里的“形”指的就是生活中的情境,所谓的数形结合就是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联系起来,共同作用,提高学生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笔者在教刚入学的小学生基本的加减运算的时候,就以具体的事物替代数字,进行加减,以得到为加,失去为减,学生便能够很快地理解加和减的含义。学生会认为自己少了的东西就是减去,多了的东西就是加上。此外,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物品,接触过的物品。例如苹果、橘子、香蕉、糖果,或者是小狗、兔子、松鼠等,增添了更多色彩,课堂肯定也更受欢迎,学习效果绝对好。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让自己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公,而不是旁听者。打造出一个热情洋溢的环境。这种教学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该教学方法的重心在于生活情境与教学的融合,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能够将复杂的数学模型转化为生活中容易理解的情境并加以解答。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生活情境运用于数学教学,使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加生活化、形象化,便于学生自己理解,不需要别人的提示。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获取更多的知识对数学模型转化的过程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培养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自我判断自我理解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想象力。笔者在教学生平行四边形究竟是怎样的图形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怎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与学生实地参观校门口的大门,观察大门的伸缩,以此来说明怎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同学们看到来回伸缩的大门,中间的图形是不断变换的,所以他们明白了平行四边形是可以发生变形的。观察完之后,让同学们在校园里找出更多由平行四边形构成的物品加以了解,如果他们都能够找到,说明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二、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消极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联系了一定的生活场景,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很可能给教学造成一些困扰。例如,教师在选择生活情境的时候,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选择了一些脱离生活实际的例子,而这些例子并不能被学生所接受。这些强加在数学中的生活例子,或许会扭曲学生的判断能力,甚至无法与数学相结合。学生在接触这些脱离实际的例子的时候,不能够理解或者完全理解,因为这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有所区别。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准备教学内容以及换位思考,选取更加合适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实践。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正确考虑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如果将情境设置得过于复杂烦琐,将不利于学生对情境的理解以及数学的运用。看似复杂有内容的情境,往往起不了任何有效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让学生畏惧数学,认为数学是无法接近的。可见,在运用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生活情境,简化和处理过于烦琐的情境,突出教学重点,发挥实际作用。情境的设置应当循序渐进,由简到易,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巩固基础,不可越界。教师在情境的选择这一问题上是值得思考的,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去多方面了解,勇于实践,勇于更改错误,争取更加进步,让数学更容易让学生明白。例如这道题:某位学生沿着向上移动的自动扶梯从上往下倒着走用了9分30秒,而他沿着自动扶梯从底朝上走到顶部只用了3分30秒。如果此人不走,那么乘着扶梯从底到顶要多少时间?笔者在讲解这道题的时候,觉得这道题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因为逆着电梯运行的方向走是危险的,这样不符合实际逻辑的题不仅容易误导学生,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抽象的学科,要想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学生必须具备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形象而具体的生活情境的能力,并且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做出解答,小学阶段是数学的起始阶段,应该尤为重视,所以更要以自身的经验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情况,切不可脱离实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在情境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不能够过于复杂烦琐,也不能够脱离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换位思考,让生活情境发挥其更优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