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都是为了你好”

2019-01-11本刊编辑王星鹭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柯行事安迪

■本刊编辑 王星鹭

“你怎么不听我的,我都是为了你好啊!”“我这么掏心掏肺地对你,还能害了你不成?你怎么就不听我的? ”……是不是觉得这些话似曾相识? 它们可能伴随过你的成长,可能是你最亲近的人的口头禅,也可能已经成为你自己的语言习惯。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在根据史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危情十日》中,狂热的女粉丝因为不满作家为主人公书写的结局,绑架了作家并强迫他改写,只是因为她觉得这样写更好。

现实生活虽然没有电影剧情那么夸张,但这种“为你好”的做法却并不少见。对一些父母来说,要求你读某个专业、选某种工作是“为了你好”;在一些长辈的眼中,阻止你和成绩差的同学交往是“为了你好”;在有些朋友看来,左右你的穿着打扮也是“为了你好”。

2018年高考期间,一位同学的“为了你好”,甚至引来了全社会的关注。复读了一年的小兰发现自己再次落榜,可比她分数低的考生却被录取了。经过多方调查,小兰最终找到了原因:自己填报的志愿被人偷偷修改,犯罪嫌疑人是她的同窗好友小柯。面对检察官的审问,小柯称:“我是为了她好,以她的能力上这个大学真的太可惜了,我希望她这次录取不了再复读一年,可以上更好的大学。”

从生活里的琐事到人生大事,我们收到了来自亲友、前辈们各种各样的“好”。又或许,我们也曾以这样的口吻和方式,关心过别人,付出过我们的“好”。那么,这真的会让生活变得更好吗?

热播电视剧《欢乐颂》中,失业在家的邱莹莹情绪低落,邱爸爸买来成功学书籍鼓励女儿,从此,邱莹莹每天在家情绪高昂地喊口号。朋友安迪看见了,批评这些书逻辑不通,是“毒鸡汤”。邱莹莹为此与安迪大吵一架,觉得安迪不尊重她爸爸,认为这些书再不好,最起码能让她振作起来,不再那么消沉。安迪从没说过“我这是为你好”这样的话,但她的一番“好意”却还是引发了两人的矛盾。

对于“我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言论和行为,有些人觉得,身边的朋友、长辈都是出于关心和爱才会提出那些看似苛刻的、令人不快的要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人都是听了别人的建议才成长起来的。可也有人认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令人难以反驳的“为你好”,有时会令人感到窒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好”或“不好”,都应该由自己决定。

“我都是为了你好。”

究竟什么样,才是真的“好”呢?

感谢台州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参与讨论

●钱 磊

披着“道德”外衣的“情感暴力”

在我看来,“我都是为了你好”更像是一种披着“道德”外衣的情感暴力,是不可取的。对于长辈、好友或是一些“热心肠”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对我们的关心,如果我们不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便是辜负了他们的“好心好意”。这话看似寻常,但无一例外都是通过道德或情感压制的方式,以“爱”为名,对对方施以“情感暴力”,以达到控制和支配对方的目的。这是一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不平等的命令甚至威胁。

●应博宇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子曰:“过犹不及。”为别人做的事和对别人的关心,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为有的时候,这些关怀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我们做的那些事,可能并没有帮到他们,甚至适得其反。为了好朋友能考上更好的大学,擅自修改她填报的志愿,致使好朋友落榜,这是为了她好吗?显然,尊重他人的选择才是真正的为他人好。凡是为了他人好而做出的决定,都应该慎审之、静思之、明辨之。

●冯思雨

合理关切,才是“为了你好”

尽管“我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做法经常遭到反对、排斥和不理解,但这句话毫无疑问是出于善意的。长辈和朋友们经历过挫折、受到过教训,所以他们希望自己关心的人不要重蹈覆辙。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很多时候,他们的话不无道理,听之,信之,的确可以少走些弯路。

但当这种“好”逐渐演变成一种“强权”,以关心的名义,心安理得地强迫别人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种过度的“好意”,往往会令对方感到不适和不满。我觉得,必要的指引是应当的,但强迫却是万万不可为的。在提醒的基础上,尊重别人的选择,才是真正的“为了你好”。

●徐朵朵

是非在心,且听他劝

我不知道他们的话对不对,但我知道什么都不听是万万不对的。既然别人愿意说,我们不妨听听,就算他话里带“刺”,我们取的是“玫瑰的芬芳”。如果他本就是带着善意而来,我们何不包容那一两句让你不那么舒服的“为你好”,然后去细品话里值得推敲的部分呢? 旁人的建议不管正确与否,多听点、长点知识终究没错,是非好坏,交给内心去判断,留待时间去检验。

●吴子涵

我都是为了你好,但决定权在你

我们可以将“为了你好”作为我们行事的出发点,但行事的过程中绝不能只注重个人的主观判断,更不能将其作为借口,将自己的善意强加于人。“我都是为了你好,但决定权在你”,我想这才是更为妥当的做法。通过漫长的历史,人类早已积累了行事的丰富经验,但就算是同一件事情,依然有无限种发展的可能。经验只是行事的工具,绝不能成为行事的桎梏。莎士比亚有言:“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经验之谈可以听,但自己的人生要自己管好。

●顾涵玥

要有气量,更要承担责任

爱之深,责之切,“为了你好”是人之常情。但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高涨,这句话被认为是对独立人格的侵犯。可我觉得,因为害怕被讨厌而缄口不言,才是对他人最大的不尊重。为亲为友,知而不言,难言“忠”“信”。如《伊索寓言》中小偷的母亲般,纵容只会酿成大祸,毁掉人的一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干涉别人的选择。纵使有美好的初衷,过犹不及。或许,我们应如孔子所言:“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为对方留出自由的空间,尽人情道义之责,又不失尊重。甚至,我们有时不必说出来,而应该如胡适的母亲一般,用行动教导儿媳、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不言而化”,以礼、以德、以事实服人。

我们需要有接受“为你好”的气量,更需要承担“为你好”的责任。“鲁莽比怯懦更近于勇敢”,不妨“为你好”。

感谢“中学生天地”微信公众号的读者参与讨论

@ 香香:我好像也对别人说过类似“我都是为了你好”的话,但就只有一两次。而当别人对我这么说时,我都不怎么听,即使我真的错了,我也会抱着“吃一堑长一智”的想法,坚持自己的选择。我不喜欢被别人控制,所以我很反感这种行为。

@ 盼盼:“为你好”只能是建议而不是命令。给出中肯的建议,然后让他人自己权衡利弊、自主选择,这才是真的“为你好”。命令他人一定要怎样做的,不过是满足自己的控制欲罢了。

@ 冰晨曦:我觉得有人关心是很幸福的事,我们要懂得感恩,要理解别人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当然,他们也要尊重我们的选择,毕竟人生的道路要我们自己走,不能过多依赖他们。有问题可以一起商量、一起解决的。

@ 手蚕:我的爸妈、老师、朋友经常会说:“这是为了你好。”我觉得这样的话没有什么对错可言。他们的“好”是经验,是劝诫,是真的希望你好。但是你不一定非要把它当成命令去执行,要有自己的考量。生活中的种种,都应该是听一半、想一半,再谨慎地去做。相信劝导你的人,也相信自己。

猜你喜欢

小柯行事安迪
成为安迪·沃霍尔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阳台上的桂树
阳台上的桂树
安迪·穆雷泪洒澳网公开赛
《“船长”小柯:上了我这条贼船就很难下去》
机器人安迪
手机不通
一声叹息
以“联”行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