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01-11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吕金慧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 吕金慧
在目前的社会结构中,已经逐渐变得多维化,所以人才需要全面发展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另外,创新能力和对创新的应用能力将是人们所具备的能力之一。在高中课堂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此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高中的主要学科,且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所以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从以下几点对在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进行具体阐述。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似乎已经占据了高中课堂的主要地位,将本是学生的课堂发展成为自身的“一言堂”。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以及知识面的宽阔对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再加之沉闷的课堂环境,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进行听讲的学习方式对学习高中数学更是难上加难。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只有教师在讲课,学生怀揣问题却不能主动提问,也不能和同学们互相讨论。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压抑的。
在教学中,老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大力讨论,将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散。高中的数学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几何与代数。在对代数中三角函数的讲解中,课堂内容是极其抽象的。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同学,学习起来十分困难,而且三角函数的内容涉及的公式特别多,例如,sin x2+cos x2=1,=tanx以及更多的三角变换等式。在进行教学时,如果课堂环境极度压抑,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会听不懂,而且会逐渐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造成数学越来越学不懂,最后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大脑中会有两种概念体系,分别是前概念与迷思概念。前概念是学生进行学习前,以自身在生活中所积累下的生活经验对概念直觉理解。迷思概念是指大脑中对知识有一定印象后,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对正确的知识与大脑中的印象产生了矛盾,最终形成了正确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尊重,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学习知识时,因为自身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所以对于问题的提出通常是具有跳跃性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形成概念线,最终达到学生拥有知识基础,在知识基础上对思维进行引导创新,在创新中迸发出火花。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在高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要秉承教学目标,切不能肆意为之。只有保持科学性原则,才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反之则会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
学生处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教学节奏快是高中教学的特征。学生每天要学习的内容量是巨大的,而且在高中时所学习的内容都是基础内容。教师只能在基础内容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不可揠苗助长,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好高骛远,最后造成学生的知识内容变成了空中楼阁。教师要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对学生进行培养。
不可否认的是,总会有个别的学生智商出众,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对其来说没有难度,但是这种学生只是个别现象,所以我们要对大部分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与传统课堂相比,“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标准。课堂中,教师要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教材知识为主。在教学中使用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思考。教师在教学安排中,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大力讲解。由浅入深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将会不断被提高。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方法
1.从教师自身寻找突破口
教师的思维会决定所教学生的思维,教师对数学的理解也是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数学教师对数学的理解是严谨的推理学科,需要同学们不断通过习题进行锻炼,那么学生很难在学习中产生创新应用能力的效果。如果教师认为学习数学需要先从兴趣开始培养,带着兴趣学习数学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不一样的解题思路,那么教师的教学理念将会传递给学生,通过教学理念的改变,学生才会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创新应用的能力。所以数学课堂中应该以教师为突破口,教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及时转变观念,为学生多层次发展所考虑。
2.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点
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所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想培养创新应用思维,就要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数列时,一道经典的例题可以引入教学中:,那么在这道题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让学生对这道数列例题自主思考应该从何入手。经过不断的解题方法尝试后,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将会减少。以兴趣为主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积极进行自主思考,在思考中寻求创新,并在创新时进行应用。
培养具有核心素养人才已然是目前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改变,通过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创新与应用思维,最终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