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探究
2019-01-11钱一鸣
■钱一鸣
科学素养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而学科素养又是对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深化。那么信息技术的学科素养又是如何对科学素养进行深化的?这个深化并不是简单的提高知识难度与广度,深化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本质,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因相关联,形成新的思维结构,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解还停留在“电脑课”“打字”“做小报”这些简单的概念中,缺乏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确认识。在开学第一堂课“信息与信息技术”中,我会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尤其在讲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时,我会特别强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门学科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明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除了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外,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相当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只有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出来,他们才会在学习中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将知识的探究与实践的操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科学素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讲授式教学变为任务实践式、科学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适当加入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探究。
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随意操作,必须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加学习过程中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行为,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究的科学作风。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如出现错误和困难,也不必及时纠正,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我发现问题,迎难而上,开发其潜能,磨炼其意志。例如在讲WPS文字这一章中,我们不能直接抛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探究完成,也不用把每一步操作都演示给学生看。我们只需要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功能在哪些选项卡里能找到,遇到困难时又能去哪里寻找使用帮助,剩下的就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就够了。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信息技术是一门更新换代较快的学科,不断涌现出各种新技术、新思想。在教学中,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收获更多。但创新精神并不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乱想,它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与其他方面的科学精神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胆大、不怕犯错误,并不是鼓励犯错误,出现错误认知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课堂中我一直强调,完成任务的途径有很多种,并不是一定要按照我的方法做,而且我说的也并不一定都是最简便的,欢迎同学们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来超越我。
三、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内涵
虽然信息技术教材每年的变化不大,但如果只以教材为本教学的话,会使学生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为了更好地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我校信息技术教师每周都会集中进行教材分析研讨,将教材中涉及的重要科技知识点和科学文化素材一一列出,再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添加适合学生学情的新知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信息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授WPS文字和表格的内容时,我会加入腾讯云文档的介绍,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现学的知识,通过腾讯云文档这个平台进行网络协作,完成同一篇云文档的编辑。再比如,在讲授网络安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材上的一些网络病毒或者网络诈骗手段可能比较过时,我会加入目前新出现的网络安全隐患的介绍以及软件安装时捆绑的一些恶意软件,通过这些内容,提醒学生及其家长安全上网,避免上当受骗。
四、科学规划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多维度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科学素养,特别要注重学生多角度、多兴趣的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爱好,涉猎各方面信息技术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勇于实践、认真钻研的品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价值,享受研究、探索的乐趣。
我校利用周五下午的一节课时间向全体初一学生开放第二课堂活动,信息组的每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社团活动的开展,有电脑绘画、电子报刊、3D打印技术、3D打印笔创意作品制作、无人机社团、科技模型社团等。这些社团中,既有传统的计算机技术项目,又有当今社会中比较新颖、流行的技术,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
实践证明,各信息技术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力地补充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让更多学生爱上了信息技术科学领域,对信息技术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
五、积极探索创客校本课程建设,制定符合学情的创新课程
我校成立了“青少年创客教育基地”工作领导小组,还组建了以科技总辅导员为负责人的学校科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初一的一节信息技术课和劳技课合并,开展Makeblock创客机器人课程。通过这每周的两课时,初一学生熟悉了机器人小车的搭建与编程。
信息技术课程是创客教育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创客校本课程的开展,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延伸与实践。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创客校本课程的引领下,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实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它存在于课堂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中。一本科普读物、一次科技竞赛、一场科技展览……这些简单的活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如果能转变观念,从内心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发展,备好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那么学生的科学素养必然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