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卷组评2019高考高分作文之论述深刻篇

2019-01-11项香女,庄平悌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夜莺作家人生

完备而深刻的论述有赖于思维的严密和清晰、论述的完整与透彻、结构的完整与圆满。

思维严密,论述深刻,意味着一篇作文要做到概念定义明确、结构清晰完整、推理流畅准确、论证有理有据等,层层论述,深入挖掘,思维不断推进。

许多同学在写作时,既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也不能客观理性地思考自我生活的“作品”与他人这一“读者”的辩证关系,这一欠缺固然与审题不足有关,但与思维品质的关联更大。

考场上,许多文章只有“非此即彼”的论述,尤其在“如何对待”上,要么只是“倾听”,要么只是“坚守”,没有理性地思考其实可以两全其美又可各有侧重。论证缺少思维的严密性,论述的维度也没有层次感,没有清晰明白的说理。

《夜莺的逊与傲》《没有一只会被人左右的鹰》《忠言在耳,初心弥坚》三篇佳作,让我们看到如何深入挖掘,透过材料中概念的表面,既能从文学层面的作家、作品、读者落笔,又能引入自我创作生活的“作品”与“他人”的关系,更能严密地论述“读者”对“作家”创造“作品”的作用;既能有选择地倾听,又能有原则地坚守;或者以坚守为主不排斥倾听,或者有条件地倾听仍有自我坚守,甚至深刻地领悟到他人也是自我,温厚而理性,圆润而周全,独特而深刻。

特级教师项香女支招

(1)可以通过阅读精短的例文,剖析例文的内部结构,学会从宏观上把握作文思路,娴熟地搭建论述类文章的框架。

(2)要熟悉各类推理方法,特别是论证方法,学会建立起文章内部基本的逻辑联系,包括使用关联词。

(3)还可以通过辩论和演讲,完善思维的清晰度和严密性、说理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4)具体到写作上,最好使用演绎法,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方向,最好将观点或主题明确地放在标题的位置上,让它成为写作的指引。

(5)文章第1段最好能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使论证结构趋向明晰。

(6)写作过程中要时时回望观点,要有与自己心中的读者对话的意识,以保证论述过程观点的集中和说理的明确完整深刻。

考场得分/60分

夜莺的逊与傲

克尔凯郭尔曾言:“夜莺不要求任何人听她歌唱,这是她的谦逊;她也不在乎是否有人听她歌唱,又是她的骄傲。”夜莺许是知晓听众口味殊异,不强求听众也是一种倾听听众的呼声;而不在乎听众听之与否,背后又是一种可贵的自许与坚守。从作家写作到众人生活,我们都应有一点夜莺的逊与傲。

作家往往要听读者的意见,倾听同胞们的心声呼告,才能把握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脉络。而我们的生活也总离不开亲友师长的关切建议,离不开左右前后的呼求提醒。另一方面,每个作家都不是仅为自己写作,每个个体都不是仅为自我营生。为时代写生、为社会擎旗的人总离不开对人群的深刻洞察,而我们每一个夜以继日在自身岗位上挥洒汗水或泪水的人,都背负着梦想与梦魇的重量,源于家国的责任。倾听,让我们在书写生活篇章时更有底气,一笔一画都充盈了坚定与力量,带着夜莺的谦逊。

但是,生活是如此珍贵,每个人的生活终究要对自己负责,所以,我们必须有一点骄傲,夜莺式的骄傲,才能坚守住属于自己幸福的清泉,听见从内心传出的寂静而动人的夜莺歌声。曾经,福楼拜呕心沥血的《圣安东尼的苹果》被建议销毁,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屡遭查封;后来,博尔赫斯深感《圣安东尼的苹果》之伟大而为之命笔作序,《洛丽塔》成为纳博科夫以及无数少男少女案头的“一派明媚阳光”。读者的呼声有时喧嚣未必忠告,而自己的内心隐隐缭绕的夜莺之歌才能化内心的骄傲为现实生活的丰盈之骄傲。这份骄傲,不是孤高,不是狂傲,而是以真心为火把,踏在人类良知与关怀的漫漫荆棘路上的坚决与大勇、骄傲与英豪。敢问卢梭,是什么让你拒绝了路易十五丰厚的年金?敢问卢梭,是什么使你有了背上千夫指的骂名、向收税的政府说“不”的勇气?我听得见,你也听得见,那是对自己良知与关怀的确信与坚守,化作歌唱的夜莺,骄傲高歌,予人以无限生活的勇气。而这不仅丰盈着歌者本身的内心,也哺育了人们与此世间温柔相抚的精神大树。

生活需要倾听的谦虚,永远不需要乞讨;生活不需要目中无人的高傲,但永远需要征途上的骄傲。让夜莺高歌吧,在精神茂盛的大树上,既逊且傲,既安且乐,既此时且永远。

点 评DIAN PING

文章引用克尔凯郭尔的名言引出观点:“从作家写作到众人生活,我们都应有一点夜莺的逊与傲。”新颖别致又深刻。

“逊”是倾听的谦逊,它能“让我们在书写生活篇章时更有底气,一笔一画都充盈了坚定与力量”。“傲”是坚守自我的骄傲。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终究要对自己负责”“读者的呼声有时喧嚣未必忠告”,所以我们要有“夜莺式的骄傲”,“以真心为火把”,“对自己良知与关怀的确信与坚守”。

“逊”与“傲”,本来是一对矛盾体,作者在短短一篇考场作文中,结合具体的事例,对此加以简要而清晰的论述,有力地揭示了“夜莺式的谦逊与骄傲”所具备的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深刻而令人深省。

考场得分/60分

没有一只会被人左右的鹰

前不久,被誉为“神剧”的《权力的游戏》终于迎来了大结局。粉丝们为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画面,甚至不惜请假不去工作、学习而坐在家中等待这令人激动的一刻。然而,令人唏嘘,这部“神剧”最终“烂尾”了。

我不禁回忆起还是儿时看的一部电影,因结尾以“错过”收场而被粉丝们质疑卖情怀。可制片人顶住了一片骂声,坚持至此仍是两个字的声明:“不改。”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人们重新审视了这部电影的意义,给予它新的评价。

作品是作家的心血,环节的设置有它自己的道理,更何况我们自己的人生呢?

我们的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心血,我们努力的成果、个性的体现。既然它是作品,必然会有读者,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我们可以避免的是做一只麻雀。

麻雀是飞不高的,因为生活在雀群里,大家每日叽叽喳喳“我们是麻雀,我们飞不高的”。每日被灌输这样的思想,久而久之,便真的飞不高了。鹰不会被人左右,于是飞得高。我们要做鹰,鹰有敏锐的眼睛,洞察一切,分辨得出哪些才是真正的“读者”。真读者会了解这本书的全部,由封皮至里面的细节再至封底,旁观你的生活,在你为难时提供合理的建议。而这并不是左右。左右是矛盾的,因此令你为难。聪明的读者不会抢夺你做决定的权利,而是给予你作为个体的自由。让你为难,是假读者的事儿。自然,粉丝也便有真假之分。

擅长用你的鹰眼判断,逐渐你便会发现,原来你的读者也是鹰。这也就解释了友善的他们为什么以“中庸”为圭臬,与你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同时还因为,鹰都具有傲气。

鲁迅傲,他大胆批“吃人”。我们虽都赞他、敬他,却不知当时有多少封建势力咒他、骂他、迫害他。先生在日本学医时的恩师藤野先生,是他生活中真正的读者。藤野予以劝诫,又予以尊重,于是我们有了鲁迅。让先生真正为难的,还是“左右”他的吃人势力。可是一身傲气,又怎会被左右?哪里有会被人左右的鹰呢?

我们是鹰,所以我们应尊重建议,不理会谩骂。“左右”实际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阻止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善用鹰眼、鹰的傲气。著名哲学家迪奥·布兰度曾说:“我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我由我来做决定。”自己做的决定仍可以化失败为动力,受他人的左右却可能走向歧途。鹰从不低头,要低头也是俯视众生,展翼苍穹。

没有一只会被人左右的鹰,用你的鹰眼发现你的真读者。

点 评DIAN PING

文章开篇三段通过“神剧”的“烂尾”与制片人因坚持获得肯定的对比,指出我们的人生是受他人赞誉而造成“烂尾”,还是宁愿被他人质疑也不改初衷而获得崭新的意义,答案无疑是后者。

然后从自我的角度展开论述:既然生活是“作品”,就一定有“读者”,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读者”?作者以无法高飞的“麻雀”和翱翔天际的“鹰”为喻,对比之下提出要做一只“鹰”,因为“鹰”能分辨“真假读者”,并且“鹰”有傲气,不会被“读者”左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坚持自我的同时,尊重“合理的建议”,使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文章通过对比和比喻,除了阐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还基于客观事理进一步提出如何对待“读者”——学会分辨“真假读者”,不被“读者”左右,论证深刻有力。

考场得分/60分

忠言在耳,初心弥坚

“一个好作家在写作时,就已为自己预设了理想的读者。”诗人布罗茨基如是说。作家与读者,正如人生中的自我和他人,不可分割。

生活中的“读者”,是“作家”作品的反馈者,不断续写的人生之书的关注者。我们有两种方式来认知自我:从自我和从他人。作为“读者”的他人,是一面自省之镜,是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少了读者,作家极易陷入自我的怪圈而不自知。

然而,与真实的书籍不同的是,人生之书的呈现是动态的、片段的,至生命的终结才有可能在内容上盖棺定论。但任何一个读者都可能在忽略作者隐去的前言序章的情况下,轻率地断章取义。读者的呼声,受其世界观与人生经历的影响,比起中肯地评价人生之书的内容,往往是借此抒发自我的感情、欲望。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对此深感痛苦:“寻求他人理解无异于出卖自我。”

读者的呼声既可能成为航标,也可能是庸俗和妄议的风暴。一个人生之书的作者,唯有在此刻将目光转回自我的书卷,才可能摒弃迷失无措。

在纷乱的书卷与对他人之书的匆匆浏览中,初心如星光,在北极天顶闪现。

人生之书的作家时常忽略这本书的一个最重要、最终的读者,那就是自己。当我们完成了作家、读者身份的转换,我们便会发现,自己是个具有资质的读者。

自我认知往往是最为深入的。正如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在对往事的回溯中,自我之书的章节无不呈现,助我们把握全局,梳理成败得失,甚至在提笔的下一章节,完成情节的逆转。奥古斯丁年轻时生活放纵,但在自传《忏悔录》中,他真实地记述了自我认知过程中心灵的悔过。我们的自我改变比其他人更能成为前进的舵和桨。

阅读自我之书,便能觉察,自我追求无可取代。作家对自我的作品寄寓的热望,甚至能使他忘却一切读者。乔伊斯写出奇书《尤利西斯》,震撼文坛,但作品一直被视为天书;海明威在《过河入林》里抒发战争创伤情感,小说成书后却饱受诟病。人生之书求不得理解,但知其不可而为之,在真实而坦诚的心灵面前,意义自然萌生:那是初心之光。

当然,守初心的作家并不意味着固执己见,在“作家”“读者”的身份转换中,人永远追寻理想的读者、明智的谏言者、共鸣的知音者。在与读者共度的岁月里,作者为其奉上一本独特的人生之书,深谙“忠言在耳,初心弥坚”的写作要义,并在无人领受之时,将人生之书奉给自己。

点 评DIAN PING

作家与读者,自我与他人,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文章先阐述了“读者”与“作家”、他人与自我的 “不可分割”,从而得出结论:“读者的呼声既可能成为航标,也可能是庸俗和妄议的风暴。”进而指出我们常常忽略 “一个最重要、最终的读者,那就是自己”。何以见得?文章结合具体事例,阐述了两点理由:“自我认知往往是最为深入的”,“自我追求无可取代”。真是独树一帜的深刻见解。

可以说,文章重新定义了“读者”与“自我”的关系,这种独一无二的论述视角反映了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独特的认知能力和深刻的认知水平。

猜你喜欢

夜莺作家人生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不是夜莺,亦不求玫瑰
夜莺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夜莺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