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实际
——“下水文”的灵魂
2019-01-11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罗雄镇以龙小学刘会兵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罗雄镇以龙小学 刘会兵
“下水文”是教师根据习作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立意,站在学生的起点上进行构思,站在学生的视角上进行选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生活和表情达意,进而启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习作的一种范文。贴近学生实际,是“下水文”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只有贴近学生实际,“下水文”才会具备更加丰富的示范意义和指导意义。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下水文”的支点,也是习作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一、心理取向——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的生活阅历比儿童丰富得多,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避免地附着特定的时代特征、特定的思维方式、特定的心理取向。在成人的生活世界,多的是成人的认识,多的是成人的感情色彩,多的是成人的思维,少的是童心,少的是童真,少的是童趣。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童真童趣无处不在,教师要有一颗“童心”,能够用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能够用儿童的心理感触生活,能够用儿童的思维思考生活。从心理取向上来讲,“下水文”只有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心理上得到学生的接受,在情感上得到学生的共鸣,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心灵相通,顺应学生的表达意愿,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方能有效。
成人色彩浓厚,理性色彩浓厚,思想教育成分沉重的“下水文”是不会取得理想效果的。浅近一点,感性一点,轻松一点,是笔者写“下水文”时一贯践行的理念,是可行的,有效的。
写《2012年的第一场雪》,一位教师先出示“下水文”:
“寒流袭来,北风呼呼地吹个不停,我们迎来了2012年的第一场雪,雪从昨天傍晚一直下到今天中午,已经有一、二十厘米厚了,现在雪花还在飞舞。”
“我们小孩子最勇敢了。瞧,我们都卷起了衣袖,在雪地里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有些小朋友在滑雪,有些小朋友在吃雪。一年级的几个小朋友在摇晃着雨伞,雨伞上的雪花抖落在雪地里。小朋友们一边走一边踩雪玩,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小脚印,他们一边向前踩雪,一边回头看看自己留下的小脚印……呵呵,雪地成了我们欢乐的世界,冬天真开心!”
学生阅读“下水文”之后,教师作了这样的引导:“在雪地里,你们玩得那么开心。在雪天,大自然的景象变得怎么样了?植物、动物怎么样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像农民伯伯、交警叔叔、司机、医生……”
执教教师从儿童的视角解读生活,他的“下水文”契合儿童贪玩,玩中情趣无限的心理,顺应儿童情趣中生成体验,情趣中生成情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能够激起情感的波澜,激发学生在第一时间阅读、吸收和内化,同时,与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对于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激活思维和适度想象都具有前瞻性、方向性和引领性,指导意义显而易见。
二、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问渠哪得清如洗,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脱离生活进行习作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只有牢牢扎根于生活的沃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下水文”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用文章来反映生活,表情达意。
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引导学生去生活中观察、去生活中发现、去积累、去运用。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是一个以油菜为主导经济作物的农业大县,全县人口58万,国土面积3025.3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45.72万亩。
罗平县每年油菜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平均亩产170公斤,油菜籽年产量超过5000万公斤,占云南省油菜籽总产量的1/4,罗平县成为全国31个油菜籽生产基地县之一。盛开的菜花变化万千,花姿、花影、花雾、花潮、花流使人陶醉,油菜花成了罗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云南精品旅游的一个亮点。
30余万亩的油菜花为养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罗平县蜂蜜年产量2000余吨,是全国蜜蜂春繁和蜂产品加工基地县。
学生在写《罗平的春天》时,笔者写了这样一段“下水文”:
“春节刚过,罗平的春天就渐渐变暖,不管是山间梯田还是平坝原野,不管是县城周边还是乡下农村,油菜花次第开放,争相吐蕊,在黄灿灿的花海中,蜜蜂忙活了,外地的游客赶花来了,布依族青年男女为游客们献上了风情独特的布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
在笔者的启发下,一位学生在行文中写到:
“在黄灿灿的油菜花海中,蜜蜂忙活了,成群的蜜蜂飞到花丛中,有的在嗡嗡地叫着,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采蜜,有的落在花瓣上,静心感受花丛的绚烂,无所谓身体的姿势,无所谓忧愁和烦恼,花丛才是劳作的家园,自由的天地。花中的劳作是愉快的,花中的劳作意义深长。”
“远方的客人,愿你能从繁忙的工作之余踏入这块菜花飘香、蝶舞蹁跹的净土。”
另一位学生在行文中写到:
“远方的游客把自驾车停在花海大道两旁,漫步花丛中,从自己的审美角度拍摄梯田或连绵的群山,拍摄含苞待放的花蕾,拍摄蜜蜂采蜜,拍摄花朵映衬下的甜美笑意,拍摄儿童至真至纯的表情和手势……他们要把罗平的春天留在照片上。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我要带您到罗平的多依河,让布依族青年男女为您献上风情独特的民歌,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我要带您到罗平的鲁布革三峡,让您领略峡谷的雄奇和秀丽;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我要带您到罗平的九龙瀑布,让您体验山的坚韧,水的魅力;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我要带您到罗平的羊者窝休闲山庄看玉带湖边的杜鹃和山茶。远方的客人,罗平是一片休闲度假的乐土,热情好客的罗平人民期待着您再次光临罗平。”
实践充分证明,“下水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上选择学生熟悉的人、事、物、景,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而思维顺畅,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由内隐到外化,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
三、切入基点——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基于习作要求,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下水文”写作的起点。现实教学中,“下水文”常常超越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原因在于教师对于课程标准在宏观上已经基本把握,微观上还没有深入解读,理解到位。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能够依据相应的评价尺度去衡量和定位,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期待学生写出文从字顺,素材鲜活,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在高度期待的动因驱使下,一部分教师也走进了误区,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没有从客观上去正视学生与教师在知识水平方面的落差。忽略差异,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对等的知识背景平台上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在用成人的语言表达成人的体验和思考,没有“下水”。不自觉地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背离了“下水文”应当遵循的贴近性原则(贴近学生实际)、适应性原则(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和知识水平)与指导性原则(教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结果,事倍功半,学生在超越自身认知水平的“下水文”面前,望而却步,收效大打折扣。
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看图说话写话《爸爸的生日》,图上画的是爸爸生日这天,贝贝和她的母亲准备了蛋糕和鲜花,等待爸爸回家。要求看图展开想象,说说贝贝的爸爸干什么去了,再写下来。一位教师执教时写了这样一段“下水文”:“贝贝的爸爸是县医院骨伤科的一名手术医生,今天是他的生日,现在已是晚上9:00,他还没有回家,他还在医院给病人做手术呢。贝贝的爸爸责任心很强,接到病人总是聚精会神地作诊断,动起手术来更是一丝不苟,多少次,因为病人情况异常,他就守候在病房,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诚然,这样的“下水文”超越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超越了《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阶段性习作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关于写话的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3-4年级)关于习作的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从课程标准来看,这样的“下水文”不适宜第一学段的学生,而适宜第二学段甚至是第三学段的学生。
教学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时候,带来的是深沉和繁重,深沉和繁重催生的不是赏心悦目,而常常是麻木与倦怠。
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下水文”的三个支点,是“下水文”的灵魂。贴近学生实际的“下水文”,对于学生走进“下水文”,实现“下水文”与学生内心世界之间的心理沟通,实现“下水文”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下水文”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相关链接,切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贴近学生实际的“下水文”,能为学生导航,唤醒学生习作的潜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启发学生在习作的百花园中开出智慧的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