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体验:打开学生数学学习之“源”

2019-01-11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仇春媚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6期
关键词:摸球黄球红球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 仇春媚

活动是智慧的根源,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建构方式。当下,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活动组织教学,并取得良好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诸如数学活动走流程,数学伪活动、虚活动等现象层出不穷。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行色匆匆”,并没有获得真切感受、体验。活动流于形式,浮光掠影,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凡此种种,都是有外在活动而没有内在体验的表现。为此,我们倡导“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用“活动体验”去打开学生数学学习之“源”。

一、活动体验,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引擎。动是问题的土壤,能萌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通常总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数学活动,待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体验之后,待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之时,学生自然能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中的《平均数》,很多教师都是先出示问题,然后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展开所谓的探究。这样的问题,是教师预设的,对于学生来说不能构成认知冲突。笔者在教学中,借助数学活动,引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形成认知冲突。活动一:每组随机各出一名学生PK套圈。活动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每组随机一人能代表我们组的水平吗?于是,学生要求每组选相同的人数PK,于是进入活动二。活动二:每组派相同的人数PK套圈。活动中,有小组提出这样的问题:每组人数相同,总数就能代表每组套圈的整体水平吗?于是,有学生建议,应该不管每组人数多少,让他们都参加,然后算一算平均每人套多少个,于是进入活动三。活动三:每组人数都参加PK套圈。由此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怎样计算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呢?在活动中,学生逐步建构出“移多补少”“先合后分”等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刻体验到“平均数的意义”,即平均数代表了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它比最高值要低,比最低值要高。

有了这样切身的体验,学生就能认识到:平均数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并不是每个人实实在在地套了这么多。因此学生在遇到这样的问题“小红身高145厘米,她到一个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里游泳,会不会有危险”时,都能结合平均数意义进行解释。活动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将活动引向深入。

二、活体体验,催生数学发现

数学活动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体验的目的是为了催生学生的数学发现。过去,有教师也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但学生却不能从活动中有所发现。究其根本是因为数学活动没有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致学生感受肤浅。活动体验,要求教师要将活动切入学生“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深入。借助于自我数学思维,催生学生的数学发现。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有教师在出示教材例题后,就出示问题,导致学生的摸球活动很仓促,有学生甚至不摸,直接说出结论。因为袋子里一共就两种球,并且两种球的个数相等,摸出来的球不是红球就是黄球,并且摸到的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对于这样的数学结论,学生几乎都能脱口而出,但却没有形成真正的随机体验。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摸球活动,对学生不提任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摸球,还有的负责将袋中的球摇均匀。通过摸球活动,学生获得了深刻的感受,形成了多样化的认识。有学生说:“每一次不是摸到红球就是摸到黄球”;有学生说:“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差不多”;有学生说:“开始摸时,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相差很多,随着摸的总次数的增加,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就差不多了”;还有学生说:“刚开始摸球时,摸到红球和摸到黄球的次数相差一些,但我相信,随着摸球的次数不断增多,摸到黄球的次数和摸到红球的次数一定差不多,结果果然印证了我的猜想”……

数学活动不仅仅是机械的动手操作活动,而且是融合了学生数学思考、数学发现的数学学习载体。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感受、充分地体验。上述数学活动,正是由于笔者的不吝时间,才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生成发现。正是由于学生有了充分的活动体验,才催生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活动体验,促进学习力生成

学生数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自我的学习力。学习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教授认为,“一个人的学习力主要表现为:建立在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掌握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活动体验,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悄然生成。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有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观察射线、直线和线段,学生似乎也能直观地发现射线、直线、线段的特征,但这样的教学,学生活动形式单一,只局限于视觉的看,活动内容单薄,没有多样化的变式,活动感受肤浅,只停留于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外显特征,对“无限”概念没有形成体验。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自身认知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比如“找一找”活动,出示多种线,有直线、弯线、折线等,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突出“直”的本质特性,发展学生的分类能力;比如“指一指”活动,出示“直直的线”,让学生用手指指,从“哪里”到“哪里”,突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比如“想一想”活动,就是让学生闭眼想想“有始无终”的射线和“无始无终”的直线,发展学生数学想象力;比如“画一画”活动,主要让学生将掌握的射线、直线和线段特征外化、展示出来,并通过这种外化展示,抽取本质属性,将学生数学认知清晰化,形成本质认识。

数学活动是学生体验的源泉,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数学活动中建构、发现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不能走马观花,而应让学生步入体验的层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感受和理解。活动和体验是相互交融的。通过活动体验,可以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世界。

猜你喜欢

摸球黄球红球
可爱的黄球
可爱的黄球
摸球游戏
从摸球试验例谈古典概型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
小灵通摸球
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考向
开心养鼠记
骗人的抓奖游戏
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