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教体验”助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
2019-01-11重庆市秀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张汉军
重庆市秀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汉军
数学不仅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在每一次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数学都举足重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把握数学学科教育特点,丰富数学课程的人文资源;重视学生学习体验,强化自主探究与实践。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习得知识,训练技能,同化认同,落实人文素养构成。
一、把握数学特点,丰富人文素养
何谓“人文素养”?通过学习《标准》,我们认为数学课程资源中的“人文素养”,是数学教材中一直以来激励着和不断丰富着的但又不可更改的优良传统文化和国际各种文化的有机融合,是本体认同、创新思维、责任意识、独立人格等方面的重要组成内容。
“人文素养”通过潜移默化而得以传承,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绎进化,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气息。从当代教师观念层面上来说,“人文素养”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突出尊重、关心、服务、发展的宗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关爱生命是其具体体现。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数学课程的性质,这意味着“人文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其中就明确表示: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人类的文化载体,它的内容、思想、研究途经和独特的语言是新时代文明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一个信号: 要充分挖掘数学课程资源厚重的人文元素,追寻失落的“人文素养”。
在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师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的教育观转变”。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数学人文元素的挖掘,强调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通过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联系生活等形式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促进数学课程资源中的文化元素不断完善和丰富。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介绍笛卡尔军营入梦绘就坐标系;在学习无理数时,介绍无理数的发现引起了数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颠覆,导致古希腊无理数发现者希勃索斯因此命丧大海;在引入负数时,介绍《九章算术》及刘徽对定义负数的贡献;在学习方程时介绍我国古代璀璨的“天元术”等。通过这些动人的典型故事,在课堂上营造数学前辈为数学发展而不懈努力,甚至不惜献身的人文氛围,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体验探究,达成人文素养
1.探究体验突出学生主体位置
“主导主体论”作为改革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已成为大多数教学方法改革者的共识。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行为同化的活动。教与学是在师生双方统一协调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例如“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即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己订制自学提纲,教师只是督促、检查提纲的施行,引导学生依据自学要求逐步达成设定目标,进一步对自己的自学结果进行小结与反思,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减少讲授时间、腾出空间,把时间和空间都尽可能地让位于学生,做到让位不缺位,学生主体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
2.方法指导注重学生参与意识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因而新生一代的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而新一轮课程的改革,从中央到地方,从上层建筑到基础实施,从课内到课外,可以看到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十分引人注目。
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首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休眠、游离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独立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同化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要做到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体验,教给学生一些适恰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及路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的内容,进而引发他们去总结和创造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3.加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是固定的,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义务教育学校更不可能在九年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唯一的阵地授予学生终身可用的知识,形成学生一辈子可行的技能。因而,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依托课堂平台,构建有效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潜心体验,优化学生的自学能力,积累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及学生对事物的描述能力等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在现代教学方法的一系列改革实践中,我们看到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技能和不断探索、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去自行探究、发现隐藏在特殊事例背后的普遍规律等,有效落实“四基”、达成“四能”,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学习。
总之,数学教育要以理性思维育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人文素养,特别是“教体验”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