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方法
2019-01-11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刘庆全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 刘庆全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见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而在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初期,数学就已被列入我国中小学生的必修科目,因此数学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纵观我国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会发现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整体学习质量并不理想。对此教师应设计针对性措施来改善此类现象,将具备探究性的问题教学法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足够多的知识,还能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
一、基于探究性制订问题教学法内容
初中生群体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其更能接受新事物且求知欲足够强烈,因此此时期的大多数学生仍能在学习中保持学习激情。但分析我国初中数学教师群体所创造的数学课堂,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中普遍掌握绝对主导权,学生则是按部就班地依照教师指示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中消耗掉学习热情,还会令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意识,使原本充满探究意味的数学课堂变成单纯的知识灌输场所。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教学法对于教师和学生并不陌生,但大部分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将其应用,更多时候是将其用作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式。但实际上,问题教学法所具备的探究性能引导学生萌发思考心理,教师可在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落实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正数和负数》的课时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该课时中帮助学生掌握正数与负数相关的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选择直接讲解概念的形式来令学生了解课时学习内容,但在该过程中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为能使学生更轻松地掌握对应知识点,教师在该课时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可考虑尝试强化课堂探究性质。如教师在讲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一知识点时,部分辨析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对此产生疑问。对此,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以个人所能理解的形式来表达这一数学概念?”在提出问题后请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为令全体学生都能投入思考过程,教师还可在照顾学困生的基础上通过数轴、图形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初步的思考方向,不至于一头雾水。教师在学生思考结束后收集并总结学生思考结果,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基于质疑性制订问题教学法内容
数学本身是严谨、科学的,且其在严谨之中依然保留着无限质疑的可能性。初中生群体在接受过小学时期的系统数学学习后,自身普遍已经具备初级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技能,导致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定势思维出现,从而在完成数学作业、测评等验证数学学习成果的环节中形成非智力因素错误。而教师群体在发展学生质疑思维这一教学方面并没有刻意强化,更多时候都是顺其自然地完成对应的教学流程就算成功。对此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应对其中的可质疑元素引起重视,以质疑性为基础设计更为有趣别致的数学课堂,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能不断夯实自身数学基础,又能从根本上落实质疑思维的应用。
例如在《平行线及其判定》的课时教学中,学生在该课时中需要快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其判定方式。在大部分学生的固有认知中,在学习几何等方面的判定过程中,眼睛主观判断有着一定作用。教师并不能否认眼睛主观判断是绝对错误的,但是必须使学生学会质疑主观判断的正确与否。因此,教师在该课时教学前可制作一道看似平行实则可用定理证明不平行的例题课件,而后在课堂教学中将课件进行展示并提出问题:“你觉得该题中的线段是否平行?请给出判断理由。”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随后教师再用定理证明该例题,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应用要有理有据,学会利用质疑来深入探索数学学习的魅力。
三、基于应用性制订问题教学法内容
数学作为现代科技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但目前我国初中生的数学应用依然局限于学校等学习场所,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基本为加减乘除等,并没有体现出数学思想的渗透。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载体是“问题”,学生不仅在课堂中能接触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同样与数学问题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制订问题教学法时,应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引导学生重视数学应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这一单元中,该单元内容从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线段组成再到三角形全等,层层递进,学生学习起来也能有较好的衔接性。为能促使学生将数学应用的场所从课堂贯穿至生活,教师可带领学生做一个探究性实验,即提前准备好木质长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请学生用手尝试拉动框架,而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一个框架更为牢固?”教师倾听学生回答后,再将“三角形的稳固特性”与生活日常进行联系应用,令学生能快速将知识应用延伸至现实中。
总而言之,教师在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时,应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和现有数学水平,通过设置具备探究性、质疑性、应用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表现来随时调整问题的层次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展开数学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