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
——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的创新探索

2019-01-11杨文娟

中小学校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眼词语文本

杨文娟

“教师应了解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多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善于解读文本空白处,并把文本解读落实到课堂中去,从而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1]文本解读属于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深度解析文本,还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核心,并在文本的多重感知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小学生阅读基础比较浅薄,如何让小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创新探索,由此获得理想的教学启动效果。

一、潜心会文,识字析词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通过文本解读来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也离不开科学的文本解读。”[2]文本解读方法众多,教师要有筛选和创新意识,在具体操作中展开实践探索。潜心会文、识字析词是最基本的文本解读方式。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只有深入文本,深度发掘字词基本构建单位,才能真正走进描绘情境,体味思想内涵。

教学部编语文第九册《搭石》时,学生展开自主阅读,会遇到不少陌生词语,应将标记出来,并在课堂互动时,教师让学生展示上述词语,同时发动学生展开集体讨论,体会词语的语境意义,比如山洪暴发、间隔、慵懒、俗语、平衡、清波漾漾、联结等。教师对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的词语给出解读,比如慵懒——困倦、懒散的样子。文本中的意思是说,这里的人不做搭石,借以方便过河,就是一种懒惰行为;比如俗语——约定俗成的口语性语言,常常能够反映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掌握上述词语的内涵,再次展开阅读时,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更为深刻、全面。为让学生对文本词语产生更真切的认知,教师让学生同桌展开解词竞赛,轮流提问文本字词,看谁解释更完整。学生之间的互动顺利推进,课堂学习氛围逐渐活跃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从基本生僻词语解读开始,展开文本解读学习,由此帮助学生顺利扫清阅读障碍。学生合作探究文本词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词语的热情,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深入探究文本丰富内容,从而形成阅读认知体系。

二、筛选经典,赏句品语

语言鉴赏是文本解读的重要操作方式。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时,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意识,而不要涉及更多专业术语。具体操作时,要让学生展开筛选性阅读,找出经典片段,并展开自由鉴赏感知。教师不妨给出一些鉴赏提示,让学生从个性阅读体验中建立阅读基础。小学生进行语言鉴赏时,大多会注重修辞方法运用——这是最常用的鉴赏方法。教师还可以拓宽学生鉴赏视野,多从字词句用法、表达方式、情感渗透、结构主旨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思考。

教材文本大多属于经典之作,其中不乏经典片段——这些片段也是展开语言鉴赏的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时,教师需要给出一些方法指导,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比如《鸟的天堂》,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找出经典片段。学生开始阅读文本,教师深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学习操作,进行必要学情调查。当学生都能找到片段描写时,教师给出鉴赏提示:经典片段都各具特点,鉴赏时要先找到其突出的特点,用词、句式、色彩、线索、主旨、情感、表达、修辞等都可能成为鉴赏的突破点。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展开鉴赏操作,课堂学习气氛渐浓。课堂展示时,学生都能给出各自个性解读,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学生给出鉴赏:这个句子有几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比如“翠绿”“明亮”“照耀”“颤动”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心理触动——这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由此给我们带来希望。

教师为学生布设阅读任务,并给出方法指导,成功调动学生语言鉴赏思维。从学生良好表现可以看出,教师鉴赏教学设计比较成功,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由此进入鉴赏环节,形成个性鉴赏认知。

三、抓住文眼,理情明旨

解读文本需要借助一些背景材料,教师不妨给学生提供更多解读材料,让学生能够针对性了解作者和作品诞生的背景。特别要提醒学生重点关注题目、开头、结尾和过渡段等内容,抓住文眼展开解读操作,由此可以顺利理清文本表情达意的路线,以及归结出文本主旨情感走向,对深度解读文本存在重要帮助。文本解读存在诸多切入点,抓住文眼无疑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由此可以确保文本解读的高效性。

所谓文眼,是指文本的核心词句,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抓住文眼展开文本解读,往往能够顺利理清阅读路线。教学《我的“长生果”》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给出具体阅读提示:课文围绕读书说理,将读书比作可以延年益寿的“长生果”,写出自己阅读体验和经历,仔细分析文眼是什么?阅读中能够归结出作者要阐释的道理吗?学生根据教师问题布设,展开阅读讨论。有学生认为,读书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唯有读书才能获得知识和成长动力,“长生果”无疑就是文眼所在。有学生说:读书不仅是学生天职,也是每个人立足社会和世界的手段,从读书中增长见识、学习本领,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教师认为,“读书”是文本的文眼。教师参与学生互动讨论,可以给学生以更多启迪。

教师利用文眼搜集,抓住阅读发动契机,引导学生展开个性讨论,由此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讨论机会。学生享受阅读体验,展示个性观点——这就是文本深度解析的过程,从中呈现的阅读见解具有更高价值。

四、探明线索,入境达意

文本展开需要明晰的线索,文本结构具有个性特点——这些也属于文本解读需要关注的环节。教师要注意从线索提示中给学生更多启迪,让学生在线索判断梳理中自然归结出文本构建特点。教材文本大多属于经典名作,其结构带有精巧性,文本解读时以此作为突破口,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感知与体验,由此形成的学习认知也会更丰富而具有价值。文本寓意的深度发掘也属于文本解读范畴,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提示和规划,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描绘意境,并在具体体验中形成阅读认知。

文本写作线索的发掘没有太多难度,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线索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如何能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并给出具体思考问题:作者写了首诗,妈妈和爸爸给出截然相反的评价,设计合理吗?从爸妈不同教育方法中,存在哪些感悟?课文写作者人生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都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学生拿到问题之后,都能积极进行思考与讨论,并给出个性见解。在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阐述并进行归结:课文无论写什么内容,都围绕父母关爱——这一主题线索展开,抓住线索再阅读课文,会有哪些感触?学生再次阅读体验,其感知明显升格,于是不再纠结爸爸教育方式是否科学。

教师给学生布设思考问题,其目的非常明确——要让学生自行梳理文本线索,然后以线索为引擎,继续让学生展开阅读体验,由此提升学生阅读见识,从而获得文本解读的理想效果。

选择文本解读途径时,教师要给学生规划出清晰的路线,让学生掌握一些文本理解的方法和技巧——无疑这是教给学生更多学习方法,对全面形塑学科核心素养存在重要意义。同时,文本解读要具有观照意识,即“立足于语言这一根基,走进思维、审美和文化堂奥,有效培育语文核心素养。聚焦三个维度,展开多重对话。”[3]

猜你喜欢

文眼词语文本
容易混淆的词语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找词语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一枚词语一门静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