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9-01-11柴瑞生
柴瑞生
(安庆市宿松县第二中学,安徽安庆 246500)
以生活化理念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同时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也能够建立历史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之间的桥梁,发挥“以史为鉴”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指明课程改革新方向。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课堂,就必须加强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整合,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适度拓展知识、生活领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和能力,以达成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一、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建立历史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拉近学生生活与历史学科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发展规律来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进一步挖掘历史知识的社会内涵。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并得到广泛运用的,对于全面提升历史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大有裨益。
1.有利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高中历史课作为语言文化教学学科,关联知识点广泛,内容较为复杂,对学生记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灵活设置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记忆,强化记忆效率。
2.有利于提升教师历史专业水平
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教材内容,梳理教学重点,从而提高课堂知识传授的效率。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多样化手段实现相关知识点的生活化,建立课本内容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教师的情感流露和语言表达等都是在生活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教师历史专业水平的提升。
3.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将深奥的理论知识生活化,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揭示历史知识,简化学生学习流程,降低难度,引发共鸣,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4.有利于优化学生历史学习方式
受到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传统历史课堂侧重于通过背诵和记忆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忽略了历史文化综合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多沉浸在被动学习状态之中,无法积极主动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完成知识内化过程。在当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中,更为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对学生学习方式、观念、理念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生需要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路径进行学习,优化历史学习方式,将方式创新转变为学习效能,增强理解、记忆和感悟能力,切实提升学习效率。
二、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化
要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教师必须不断转变思维,打破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限制,提高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融合度,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模式。例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首都北京与历史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对于火烧圆明园的故事,在正式教学之前,学生从课内外渠道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感性知识积累,教师在课堂上如果继续采取灌输式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复述,会让学生产生“老生常谈”的疲倦感,主动性减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以北京的发展为例子进行辅助讲解,让学生在生活化案例中进行学习,在兴趣的激发之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再如,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使得学生兴趣锐减。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解读,以生活化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在解释文中提到的“便于公民参与政治”等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状况进行说明,即我国人口庞大,使得公民无法直接参与到政治之中,这就让学生直接理解了课文中句子的含义,提高了学习效率。
2.教学方式紧扣生活化
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历史教材中空洞、乏味、枯燥、无趣的知识点,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呈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认知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一文时,教师可以分别呈现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变化情况,对比10年前、20年前、30年前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以图表、数据、图片等形式直观揭示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继而从群众家庭这一细小的方面进行补充说明,进一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家庭条件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思想认识,提高学习质量。再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战争的视频、图片等,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在学生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视频等资料之后,教师可辅以相应的讲解,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其树立正确价值观,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3.教学语言体现生活化
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语言将历史知识呈现出来,以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这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而应该尽量保证语言的生活化、口语化,将教材内容清晰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以“百家讲坛”讲座为例,易中天教授能够运用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多样化趣味性语言,将历史故事呈现出来,拉近枯燥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间的距离,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感,如“铁杆粉丝”“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现代化语言,让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认为历史学习也是一种享受。之所以能实现这种目标,是因为他能够将渊博的知识以生活化语言表达出来,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消化。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特质是决定课堂质量和效果的关键。风趣幽默,课堂也必然趣味盎然,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相反,一板一眼,课堂也必然老气横秋,学生兴致大减。
4.教学空间走向生活化
高中历史是一门涉及内容较为广泛的学科,关系到社会历史文明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冲破时间、空间等因素的束缚。除了历史教材上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实践来对历史知识进行回顾思考、研究分析,让历史走进生活,实现对课堂的有效延伸,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和体悟。同时,教师还应该科学地“留白”,引导学生自行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延展和丰富,构建综合、全面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的教学中,在完成了教材内容的讲解之后,教师还应该设置相应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小组研究。通过拟定研究计划、进行资料搜集、结合生活实际、深入分析研究等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场景之中自主、自觉地开展学习,在加深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得到大幅度地提升,有助于其更好地成长和成材。
总而言之,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当前教育改革工作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事业长期发展的未来方向。而要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梳理教学重点,在教材知识有效传达的同时进行相关知识点拓展和延伸,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建立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学习,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作用下自主进行综合素养培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