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年级教材小练笔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2019-01-11吴林妹
□ 吴林妹
小练笔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翻阅统编三年级教材,小练笔共安排了六次,上册三次,下册三次。其中,上册安排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富饶的西沙群岛》《大自然的声音》,下册安排在《荷花》《花钟》《我们奇妙的世界》,可以说小练笔贯穿整册教材。但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单个小练笔的教学,而忽视对整册小练笔的研读,也忽视前后小练笔之间的关联,这就导致学生的言语发展缺少梯度。
那么,三年级小练笔的教学该如何有效展开?笔者认为,只有研究好教材,揣摩编者意图,寻找小练笔编排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小练笔的编排特点
统编三年级教材安排了六次小练笔,编者力图通过多次循环练习,让学生掌握写好片段的基本方法,体会练笔的乐趣,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练笔内容指向生活,关注童年发现
三年级教材中的小练笔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索,凸显童趣性。
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小练笔内容指向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发现,虽然练笔的方向比较明确,但是保证了发现的独特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荷花》《我们奇妙的世界》中,小练笔的内容指向同样是清晰的,但是角度是多元的,尊重学生在生活中的自主发现。可以说,小练笔的安排,既明确了方向,又具有弹性,突出了生活化和童趣化,易受学生喜欢。
(二)练笔难度梯度递增,关注“一练一得”
小练笔的难度呈梯状分布,关注练笔的一练一得。在三年级上册中,有的小练笔仅要求学生用几句话写一写,如《富饶的西沙群岛》《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等。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敢于写。在《大自然的声音》中,小练笔则提示学生借助关键句进行练写,暗含“围绕一个意思写”,至于怎么写,也没有作要求,可见,这之间虽有难度的递进,但是坡度较缓,易于学生接受。在三年级下册中,学生需要仿照课文的例子进行练笔,相对而言,难度有所增加,但是前后之间的勾连和铺垫是非常显著的。
(三)言语支架逐步建立,语言样式日渐丰富
三年级上册的小练笔鼓励学生大胆写,而三年级下册的小练笔则要求学生在留心生活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仿写的特征比较明显。比如《荷花》《花钟》《我们奇妙的世界》都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例子。同时,从仿照的要求看,学生需要尝试运用分类表达,写出不同花的样子;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熟知的事物。可见,学生在练笔过程中能丰富表达的样式。这对于学生的言语发展,起到良好的储备作用。
二、小练笔的教学策略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智力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练笔将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增强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聚焦生活、多元关联和探究秘妙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言语实践的水平。
(一)聚焦生活,打开练笔视野
统编三年级教材的小练笔中,有四次需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练笔的内容,它们分别是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大自然的声音》和三年级下册《荷花》《我们奇妙的世界》。从练笔的内容要求看,指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尊重学生的童真发现。
面对生活这个广阔的舞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打开学生的生活视野,让练笔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又不拘泥于一类,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
1.任务驱动,储备前置
小练笔的导语就像一张指示牌,明确告知学生应该到哪里去寻找练笔内容。因此,教师要精心解读导语,将观察活动前置,引导学生按图索骥,进行充分储备,达到“有米可炊”的新境地。
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的练笔,要求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注意观察美丽的景色。教师可以给学生下发《我的发现》观察表,引导学生对发现进行有意识积累。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将不同时间的发现写下来。这样既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观察成果,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为练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又如《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课后小练笔聚焦“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罗列“普通事物”,给学生开列一个观察书单;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事物,寻找它的美;然后,在练笔前,组织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发现同伴是如何从普通事物中找到美的,通过思维碰撞来提升发现美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进行练笔。
事先准备,储备为先,不仅降低了学生练笔的难度,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搭建“话吧”,拓宽思路
小练笔内容指向生活,需要学生走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但一个人的发现总是有局限的。因此,在学习中,教师以“话吧”的形式拓宽学生的思路。“话吧”可以在每节课前3分钟举行,也可以开辟一个专栏,请学生自主呈现发现的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话吧”能促进成果互通,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练笔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把成果与大家分享,还鼓励学生吸收大家的智慧,不断调整方向,跟进观察,从而尝到提升的快乐。如针对《大自然的声音》的小练笔,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专辟一个“话吧”,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发现,通过便条的方式,张贴在一起;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扩充。如有学生写“雨是一位了不起的鼓手”,教师在课堂中,顺势进行追问:怎样的雨,发出怎样的声音,演奏的是怎样的乐曲……这样,通过“话吧”的形式,教师能第一时间评价学生的练笔内容,并能顺着学生的发现展开指导。
在练笔教学中,教材给学生提供的练笔内容是比较宽泛的,但一点也不空洞。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现,不做整齐划一的指导,而是通过打开视野的方式,在循序渐进中进行小练笔教学。
(二)多元关联,有序达成目标
1.勾连文本,学以致用
虽然小练笔都安排在课后习题中,但是教师要做一位有心的引导者,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勾连小练笔的内容,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如《荷花》一课,针对小练笔,首先,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哪些荷花?”通过交流,学生发现作者写了三类荷花,分别是:花骨朵儿、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的荷花、花瓣儿全展开的荷花。其次,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关注“两三片花瓣儿、嫩黄色、饱胀”等词语。学生明白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最后,聚焦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这样就能把荷花的样子写得更加清楚了。
这样的文本学习,其实为小练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达到一定火候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仿写自己喜欢的植物,学生不仅知道从哪些方面写,如何写出它的样子,还知道可以借助句式写。这样的仿写,学生得心应手。
《花钟》亦是如此。但与《荷花》相比,《花钟》的教学还可借助课后习题三,引导学生进行练写。
可见,文本学习是学生进行小练笔的最好媒介。在教学中,教师要搭建文本与练笔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文本中,习得练笔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调动经验,激活童趣
学生是带着经验参与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经验,促使学生的表达充满童真。
如在《荷花》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描写一种植物样子的能力。那么在《花钟》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比如写向日葵,可以从花瓣的颜色入手,可以从花朵的形状入手,还可以从向日葵特有的围绕太阳转的特点入手,拓宽学生思路,再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进行练写,学生就能从多种视角进行切入,呈现丰富的练笔内容。教师要善于勾连前后小练笔的关系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彰显练笔的童趣性,达到学生能力提升与言语成长的目的。
再如《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小练笔要求从普通的事物中寻找美。有的学生写被风吹过的梧桐叶:“一阵风吹来,树上的梧桐叶一上一下地动着,就像我做错事时妈妈打我的手掌,很轻很轻,一点都不疼。”有的学生写道:“路边的小草,各有各的颜色,就像大地妈妈怕认错它们,故意买了颜色不一样的衣服!它们可真美。”还有的学生写:“夜晚,一辆辆汽车在飞驰,就像给城市挂了一串流动的项链。”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融入练笔,小练笔就能呈现童趣,语言焕发无穷的生命活力。
(三)探究秘妙,重视迁移运用
1.反复比较,探究语言秘密
语言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秘密。因此,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进行仿写。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秘妙。比较语言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能较快地帮助学生发现和领悟。
如在《花钟》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其他的花。首先,教师把描写花朵的词语进行汇总,依次呈现:吹起、绽开、醒来、欣然怒放、苏醒、舒展、含笑一现……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一组的词语中发现作者用词的丰富性和童趣性,让学生畅谈最喜欢哪个词。学生通过自主的比较和选择,自然对课文的表达有了更深的体会。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罗列几组语句,内容一致,但是表达形式不一样,让学生比较发现文本的句子好在哪里。接着,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表达经验,引导学生仿写。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欣赏和评价,在相互学习中提升能力。如此,学生才能寻得仿写的真谛,提升练笔的质量。
2.聚焦空白,成就精彩练笔
三年级的小练笔关注学生独特的生活,因此,聚焦练笔空白,引导学生去填补,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练笔的快乐。
如《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的小练笔,对照前两个小练笔,学生能借用的内容明显少了,这就为小练笔打开了空间,同时也呈现了一定的练写难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与生活建立联系:“天空、大地,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样奇妙,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像天空、大地这样很普通却很美的事物呢?”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美,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前,学生进行生活观察,通过思维碰撞,更好地聚焦小练笔的内容,这为后面的练写埋下了伏笔,化解了“后顾之忧”。同时,这也打开了学生的生活视野,他们的发现不同,小练笔呈现的内容也就不同,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三年级小练笔的教学需要教师深刻领会编者意图,关注螺旋上升的练笔要求,精心开展文本教学的同时,注重练笔素材的前置储备,让练笔的视角多元化,使语言的样式更丰富。只有让学生喜欢练笔,乐于练笔,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