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的粉笔灰下语文课的“图腾”
2019-01-11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10期
记得读书时,教语文的熊老师写得一手好板书。那时候教室里已经有了电脑和投影仪,但熊老师还是喜欢写板书。上课了,他总是先在黑板上写下课文的标题。然后,带着我们一段一段朗读课文,分析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划分文章的层次,总结文章的主旨。下课了,原本干净的黑板上就会出现一张整齐有序的课文提纲——用现在流行的词,该叫“思维导图”了。
年少的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分析课文每一段的段落大意,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课文的某几段后面画一条杠表示文章的层次。但是,我总觉得黑板上那张线条清晰、字迹刚劲的提纲特别厉害。仿佛老师“唰唰唰”写下的不是字,飞扬的粉笔灰中浮现的,是专属语文课的“图腾”,而我则是它的“信徒”,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写到课本的空白处,以完成这场学习的仪式。
待到后来自己开始写文章,甚至工作后以码字为生,才特别清楚地感受到,老师所做的,是在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没有逻辑的文章断然不能称为文章,它只是一片散乱的文字。
这么多年过去了,比起学生时代,我的字没有写得更好,甚至更潦草了,但是,在打开电脑敲击键盘前,我一定先在采访本上写写画画。如果你凑近看,会发现,那是一张写作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