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要多些“红旗渠”精神
2019-01-11邢台县龙泉寺乡中心学校武庆河
邢台县龙泉寺乡中心学校 武庆河
前几日有幸参观了红旗渠,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太行半山腰的红旗渠呈现在面前时,我真的被震撼到了,那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对先辈的敬仰,对人定胜天的自豪!同时也引起了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
环境艰难不可怕,立足现实想办法
红旗渠位于河南林州,全县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十年九旱,水贵如油,历史记载“人相食”达五次之多。建国后,先后打了两千余口井也没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时任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经实地勘察,多方研讨,最终确定了“引漳入林”工程。
当前的教育生态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比起林州的自然条件,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批评起当前的教育时,滔滔不绝,口沫横飞;谈论起自己的教学时,就眉头紧皱,压力山大;说到自己的学生,尤其学困生时,嗟叹连连,怒其不争。埋怨客观的多,深省自身的少;畏葸环境的多,设法改变的少。改变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我们也要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这才是我们对教育应有的态度。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并不先进的挖凿工具,和两只手,硬是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千米(干渠、分干渠、支渠)的红旗渠。
我们做教育的,可以说远离了硝烟,远离了危险。每天行走在美丽、宁静的校园里,面对天使般的孩童,我们的思想却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滑坡。课时安排多了,不满意;会议开得勤了,有意见;听课、教研、辅导学生、家校沟通、外出学习等等都是喜悦少、牢骚多。而对自己利益相关的绩效、荣誉还有职称等等,却是豁达的少,锱铢必较的多。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责任意识淡薄了,个人利益至上了。加上当今的一些社会因素,孩子说不得、骂不得,部分老师选择了明哲保身,放弃了自己的职责。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这样一项宏大工程,技术却以二十几名中专生来担纲。在当时技术、设备极端落后的情况下,硬是靠土办法,靠群众的智慧,克服了无数困难,解决了无数难题。渠水清澈平静,看不出一丝流动。因为坡度设计是1/8000,即8000米的水渠坡度仅为1米。没有仪器怎么办?土专家就把小板凳倒浮在盛满水的盆里,另一人在远处竖一把尺子,用三点一线来测量坡度。1500千米的水渠坡度,就是这样量出来的。运输石料全靠小推车,没有石灰就自己烧,没有炸药就自己制,一切自己动手,自己想办法。
不要再说孩子基础差,没法教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从“0”开始,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我们应对他们的成长负责。不要再说孩子不听话,管不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不要再说孩子资质平平,难有建树。只要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就一定能找到孩子的特长,然后善加引导……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只要我们心系学生,醉心教育,多一点付出,多一些奉献,就一定能成就更多的学生,桃李芬芳满天下,也让自己成为一部传奇,成为教育的一个奇迹!